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中虚拟专用网络技术的应用研究

中国新通信 / 2019年01月07日 15:52

手机

有关信息加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应用应用研究.doc

沈曹凯

【摘要】 网络时代下,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促进国家科学技术水平进步。本文针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中虚拟专用网络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论述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中虚拟专用网络技术的意义,以及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中虚拟专用网络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 计算机 网络安全 技术 应用

前言:计算机网络技术,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巨大改变。网络信息遍布人类生活,用网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网络安全意味着用户财产安全,隐私得到保护,同时预防网络犯罪的发生。虚拟专用网络技术,是专门用于网络安全保护的技术,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一、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中虚拟专用网络技术的意义

在网络信息时代,人类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网络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危险性,而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虚拟专用网络技术,是为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而设计研发的科学技术。虚拟专用网,在信息网络上进行拓展,其主要包括Internet的资源共享,与公用网络的连接。虚拟专用网络技术,简化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的流程,降低工作人员工作压力,节约成本,具有高效性与简洁性。虚拟专用网络技术,流程简化操作简单,技术成本较低,普遍应用于网络行业中。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安全性能较高,能够很好的对用网环境进行保护,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1]。

二、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中虚拟专用网络技术的应用

2.1计算机隧道技术

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隧道技术,是虚拟专业网络技术的一种,其主要是利用压缩包与数据,利用网络将数据进行传输,防止各别数据在传输中丢失的现象。在信息网络中,不存在百分百安全的网络,只要是网络就会有一定风险。计算机隧道技术,就是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包装保护。将数据信息进行打包处理,对数据进行集中管理,避免分散丢失的情况。隧道技术将包装好的数据,通过网络环境,传输到对应的服务器,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隧道技术主要是对信息数据进行加工、打包,在互联网通讯中,数据传输基本上都会使用隧道技术,例如邮件的收发。

2.2计算机加密技术

计算机加密技术,与隧道技术作用相同,也是对所需传输的数据进行保护,防止被窃取以及丢失。互联网社会,网络安全问题给用户带来诸多危害,黑客会利用网络技术,进入目标对象的计算机,偷窥其隐私,窃取重要机密文件,对用户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例如,美国明星私密照片泄漏事件、企业机密被盗取事件等。加密技术,是对需要保护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提高目标数据的安全性,为用户的人身财产安全提供保障。加密技术与隧道技术,都是对数据信息进行保护,只是形式不同,前者是进行加密处理,后者是进行特殊包装[2]。

2.3计算机认证身份技术

身份认证技术,是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身份认证技术的使用非常广泛,例如火车票的购买,需要本人身份证进行实名验证。银行系统、支付软件的注册,都需要进行身份登记,实名核查,信息资料通过验证之后,才可进行相关操作。在使用网络银行进行交易时,手机都会接受到消费信息,对身份进行验证,在进行付款操作,以确保是本人在进行交易。在网络时代下,网上交易已经成为普遍,身份认证是必须进行的环节,同时具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身份认证技术,是对用户财产安全的保护,非法份子在盗取支付账户,转移资产时,身份认证技术可以阻止其操作,从而保护用户资产安全。

2.4计算机密钥管理技术

密钥管理技术,主要是由SKIP技术与ISAKMP技术构成。密钥管理技术,是对网络信息数据进行保护。SKIP技术主要是通过Diffief法则,使密钥在互联网平台进行传输时,密钥内容不会被其它用户看到,也不会被公开。而ISAKMP技术正好与SKIP技术相反,其作用是保障密钥内容在传播时,被公布出来,使得所有用户看到。用户可以根据一定方式,从平台上下载所需资源,但是在下载时,也许谨慎防止病毒软件的侵害。

结论:综上所述,虚拟专用网络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加密技术、计算机隧道技术、计算机身份认证技术、计算机密钥技术。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进行保护,对数据信息进行包装,进行加密处理。对网络交易,进行用戶身份验证,确保用户财产安全。

参 考 文 献

[1]阎鹏.信息系统管理与网络安全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01):111.

[2]田博,李琰.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具体运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21):209.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