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掷12亿美元 联想布局人工智能

中国信息化周报 / 2018年12月29日 19:47

手机

热点 豪掷12亿美元联想布局人工智能

张欢

从上世纪50年代起,人工智能一直是众多科学家、科技巨头投资研究的对象。而2016年,谷歌团队研发的Alpha Go围棋人工智能程序挑战九段专业棋手李世石获得胜利后,“人工智能”瞬间成为资本追逐的热点。据不完全统计,仅2017年第一季度,国内就有60多家人工智能科技公司获得融资,其中过亿元融资项目超5起。

联手谷歌押注AI 布局高端市场

2017年4月中旬,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对外宣布,未来4年,联想集团将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方面投资超过12亿美元(约82亿元人民币)。至2021年3月份,联想集团每年研发开支将到达15亿美元左右,且上述款项将占总研发预算的20%以上。

同时,杨元庆表示,联想集团将与谷歌、亚马逊在产品开发方面进行合作,以达到从智慧手机和其他新业务中所获得营收占总营收比例达到50%的目标,而现在此部分营收比例占30%。

就在宣布巨额投入人工智能的前一天,联想正式在国内发布ThinkPad X1 Carbon 2017笔记本电脑。悉知,ThinkPad是联想旗下最重要的PC品牌,联想有意借该品牌巩固其全球PC行业老大的地位,同时进一步扩大在高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而更为重要的是,联想欲借人工智能大潮,酝酿更多的智能终端,从而挖掘更多利润空间。

传统业务低迷 希冀新拐点

此前,杨元庆曾谈及联想手机业务的未来、集团三大业务板块时,曾提到联想未来的第三波战略。第一波是PC业务,在这个领域,联想未来的愿景和战略是设备+云。第二波是智能手机移动业务和数据中心业务,为联想构建新的增长和利润引擎,这部分要实现盈利尚需时间。第三波是在智能互联网时代经历新一轮的变革,更多智能终端将出现。然而从这几年的现实情况来看,联想的手机市场业务持续下降,个人电脑业务也远低于预期的发展。

手机业务

在线上营销方面,2012年4月,小米手机采用在线预售的策略,开始进行互联网营销。很快,华为立刻意识到这一移动互联网在线销售机遇,后来居上;而联想手机则反应滞后,到2015年手机业务销售跌出国内排行榜前10名。

在线下营销方面,2016年,OPPO和vivo凭借线下渠道的多年布局一跃而跻身前三。而在商业模式和市场布局上,两家公司基本相同,现在即使在很偏远的乡镇也能看到OPPO和vivo的身影。反观联想的店面数量,远不及OPPO和vivo。联想的国内市场份额从2013年的14.1%,骤降到2016年的1.6%。

电脑业务

今年4月初,杨元庆表示,个人电脑业务是联想的核心业务,是联想碗里的饭,联想要保持市场的领导地位和良好的盈利能力。然而现在看来,碗里的个人电脑业务最后能保持住多少还很难说。

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惠普PC出货量为1314万台,联想出货量为1232万台;惠普全球市场份额为21.8%,联想为20.4%。个人电脑业务一直是联想的核心业务,然而联想集团2016年年报显示,个人电脑业务占总业务的66%,较2015年下降了6个百分点;个人电脑业务收入同比下跌11%至296.46亿美元。

入场厮杀BAT 分羹任重道远

其实,2016年年底,联想才开始发力布局人工智能。而国际科技巨头如IBM、谷歌、英特尔甚至亚马逊、微软很早就在布局人工智能;甚至国内BAT也早已从四五年前开始陆续在人工智能领域有所动作,并不乏新成果落地。而从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的时间点上看,联想在布局上已经晚于BAT不少时间,要想排位靠前,势必要有自己独特的创新。

百度

百度是我国最早在人工智能领域布局的公司。2013年年初,李彦宏就提出设立深度学习研究院;当年4月,百度设立了硅谷人工智能实验室。之后,人工智能就渐渐成为百度的战略发展方向,到如今,百度在人工智能的投入与布局已经初现成果。

2016年6月,《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选的“全球最聪明的50家公司”,百度成功入选;2016年11月,百度大脑入选15项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除百度大脑外,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还包括:无人车驾驶、度秘、百度AR和百度医疗大脑。

阿里巴巴

依托阿里云和电商大数据,阿里巴巴也在人工智能领域逐渐发力。2016年8月初,在云栖大会北京峰会上,阿里云正式推出人工智能ET。ET目前已具备智能语音交互、图像视频识别、交通预测、情感分析等技能。此外,阿里还有“电商大脑”和“阿里小蜜”。

腾讯

腾讯相对较晚,2016年9月末,腾讯AI实验室成立,专注于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及应用探索。目前,该实验室已经有超过30位顶尖科学家入职,其中超过90%拥有博士学历。下一步,将围绕内容、社交、游戏三个领域的应用场景,专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和计算机视觉四个方面的基础研究。

虽然,同BAT相比联想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起步较晚。但未来每年将有15亿美元的研发资金用于三个技术方向的研究:第一,将AR作为未来的显示和应用平台;第二,对话式的人机交互;第三,针对后台设备的数据中心技术平台。据悉,其在智能家居、智能办公室、智能医疗及其他领域已经开始有所动作,最终联想能否杀入人工智能排位赛的前列,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关链接

人工智能的历史溯源

现代意义上的AI始于20世纪40年代,在这段时间内各领域的科学家们开始探索制造人工大脑的可行性。

1950 年,著名的图灵测试诞生,按照艾伦·图灵的定义:如果一台机器能够与人类展开对话而不能被辨别出其机器身份,那么称这台机器具有智能。

1951 年,西洋跳棋程序和國际象棋程序相继诞生。经过接近 10 年的发展后,国际象棋程序已经可以挑战具有相当水平的业余爱好者,而人工智能游戏也被看做衡量人工智能进展的标准之一。

1956年,在达特茅斯学院举行的一次会议上,计算机科学家约翰·麦卡锡说服与会者接受“人工智能”一词作为本领域的名称。后来,这次会议也被大家看做是人工智能正式诞生的标志。

到了 70 年代,人工智能开始遭到批评,研究经费也被转移到目标明确的特定项目上。1973 年 lighthill 针对英国 AI 研究状况的报告,批评了 AI 在实现其“宏伟目标”上的完全失败,也影响到了项目资金的流向。人工智能遭遇了 6 年左右的低谷。

1980 年,卡内基·梅隆大学为数字设备公司设计了一个名为 XCON 的专家系统,这套系统在 1986 年之前能为公司每年节省4000万美元,相关产业自然应运而生。而随着IBM生产的台式机性能的大幅度提高,以及抱以厚望的人工项目一直没有达到预期,人工智能再次遇冷。

直到最近这几年,机器学习、图像识别这些人工智能技术再次掀起一轮新高潮,更是被用到了普通人的实际生活中。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