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促进校园文化健康发展的探索

中国新通信 / 2018年12月28日 09:40

手机

史睿盈

【摘要】 新媒体正在逐渐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新媒体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本文简单介绍新媒体手机信息的发展现状,针对新媒体手机信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中学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探索有效的对策、促进新媒体手机信息对中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全社会的文明进步。

【关键词】 新媒体 移动互联网 手机 中学生

前言:新媒体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1]。严格来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媒体。作为新媒体的主要受众者群体之一,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校园文化受到了新媒体的巨大影响。校园文化在传承文化理念,启迪学生心智,培养人文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新媒体信息与校园教育培养目标脱节,缺少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和现代文明思想引导。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学校提高对校园文化的重视程度,建立学生喜爱的传播体系外,新媒体本身也应该利用手机等新媒体技术在提升信息传播速度同时,使学生通过手机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新型校园文化。

新媒体手机信息的发展现状

新媒体手机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使用手机的人数越来越多,传播的速度和效率有很大程度提升,人手一台手机的高普及率能使得信息的终端接收人群正在逐渐扩大。另一方面,手机的传播速度很快,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给用户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同时也方便了海量信息的传送。在当今的新媒体时代,各种信息与手机结合,真是如虎添翼。

新媒体手机信息对中学生的影响

①新媒体信息平台建设多样性、内容多样化与泛娱乐化、庸俗化并存,在方便人们学习工作、增智增识的同时削弱了人们的工作学习热情,严重的可能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②新媒体身份虚拟的特性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同时也给非法分子钻空子网络诈骗提供了机会。③新媒体信息交流活跃、多元价值观交锋频繁,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受到干扰。④新媒体在一定程度缓解了独生子女人际交往的缺失,同时身在闹市无人问的孤独等不良心理倾向增多。

根据对所在中学高一和高二年级的调查,100%同学拥有至少一部手机,81%的同学开通了QQ账户,近100%的学生利用、QQ进行话题讨论和评论。约占68%开通的学生主要关注的对象是同学和朋友,学生使用经常关注家人和老师的不到一半。调查显示,83.3%的学生认为新媒体的出现不同程度地改变了传统生活习惯,仅有16. 7%的学生认为新媒体并未影响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习惯。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中的大多数虽然仅在学习后有限地使用新媒体,但用于娱乐和聊天的占了多数。

加强对网站经营者的管理:新媒体信息的制作和发布作为商业行为,需要在工商局注册登记并且取得相关许可资格证之后,才能够从事与信息发布相关的活动信息,应严格遵守国家制定的规章制度,构建良好的手机信息发布环境,最大限度的保护广大受众者的合法权益。监管部门应建立新媒体信息内容审查制度和内容分级制度,对于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新媒体内容予以全面推广,否者予以全面禁止,实施固定审查与适时抽查制度[4]。

建立网上专用标志制度:利用新媒体的技术方法和优势,严厉打击网站发布虚假信息或广告的行为,凡是在网上进行经营性信息活动的企业或个人,都需要在网页显著的位置自动展示营业执照的专用标志,增强受众与信息商之间的信任程度。

健全市场竞争机制:目前,我国新媒体手机信息信息产业市场还处于上升发展阶段,虽然我国针对新媒体手机信息产业市场做出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定,但是没有找到具体的实施细则,还需要对市场竞争机制进行完善,建立严格的故意违法退出制度。

建立不同年龄段的分级传播制度:我国现阶段已经实施了手机的实名制政策,可以考虑在技术上制定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分级传播措施,针对中小学生手机适当发布一些公益信息,例如减小和应对雾霾措施、尊老爱幼、励志向上的案例等积极健康信息。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发挥其传递健康向上的信息、抵制不利于学生发展负面因素,将我国悠久的文化礼仪从中小学生群体扩大至整个社会。

结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新媒体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传播的信息越来越多,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供应商在进行手机信息创意时,要注入新的理念和文化内涵。利用我国手机的实名制政策,在技术上制定针对年龄段的分级传播,适当发布一些公益信息,例如应对雾霾、尊老愛幼、励志向上等积极健康信息。传递健康向上的信息,促进我们的校园和社会更加阳光美好。

参 考 文 献

[1] 杨雅萍, 新媒体对中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分析[J],读与写杂志,Vol.13, No.8, 2016,8:81-82.

[2]李璐,新媒体广告的发展及传播策略分析——以手机广告为例[J].品牌(下半月),2015,01:40-41.

[3]杨铮.新媒体手机广告问题及对策[J].中国出版,2013,14:33-35.

[4]舒咏平.“信息邂逅”与“搜索满足”——广告传播模式的嬗变与实践自觉[J].新闻大学,2011,02:79-83+102。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