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担使命 阔步汽车安全新征程

中国信息化周报 / 2018年12月25日 20:31

手机

仅仅是一辆普通汽车,通过车载娱乐系统也可能被黑客控制。

2015年,Jeep切诺基Uconnect 车载系统漏洞就曾被曝出,攻击者通过漏洞能远程控制汽车娱乐系统、制动甚至油门等功能,对高速行驶中的汽车驾驶者而言,这是生死攸关的安全问题。该事件导致克莱斯勒不得不在美国召回140万辆汽车,并对其车载软件进行升级。

车联网信息安全隐患已非个案。国家层面也在积极推动、探索汽车行业与信息安全交叉领域的安全规范及标准建设。2016年11月正式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明确要求网络运营者(车厂、车联网运营者)应“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网络安全、稳定运行,有效应对网络安全事件,防范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网络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这意味着国家层面已经意识、关注并不断推动车联网信息安全的防御体系建设,通过加入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简称WP29),积极参与联合国汽车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的起草、修订工作。作为中国受邀单位,东软集团也由网络安全事业部物联网研发中心主任陈静相作为代表,出席于今年3月1日在美国召开的ISO和SAE联合工作组第二次会议。

汽车安全防护意识抬头

目前,汽车行业ISO标准体系已明确汽车功能安全规范,但并未做强制性推行。2016年,WP29就着手拟定汽车信息安全相关草案,计划将其作为一个国际交通系统必须遵守的强制性法律法规推出。

“东软之所以能作为中方代表参与其中,是因为我们在汽车电子行业以及安全领域有了近20年的积累。在将安全与车联网相关联并量产的实际能力方面东软有一定优势。”东软集团副总裁兼网络安全事业部总经理杨纪文表示,他们是想通过自身的一些积累,在推动汽车安全领域无论是国内标准还是国际标准的过程中贡献力量。

WP29推国际交通系统强制性法规,这对国内企业触动极大,同时也将影响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驾驶汽车未来的市场格局。作为中方代表参与WP29国际法规建设,尤其是联合国汽车信息安全标准建设的具体工作,陈静相也坦诚压力。

“一方面,国内车厂此前在汽车信息安全方面普遍没有太多涉猎和积累,而我们参与提案的内容对现有产业格局会产生影响,势必会有阻力,这是难点一;另一方面,在汽车信息安全技术维度,欧洲主导加密技术,美国更注重整个管理流程、周期上的安全规范,东软如何代表国内汽车行业群体,把握好技术的主导方向,同时也要考虑将区域市场中的一些技术需求反映到国际汽车组织中,这是难点二。”

由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安部第三研究所、长安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中国软件测评中心、恩智浦(中国)、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组成的车载信息安全产业联盟(Automotive Cybersecurity Industry Alliance,缩写:ACIA)2016年正式在京成立,该联盟正式对外发布了《车载信息安全技术标准白皮书》。东软集团也同期发布了国内首款车载信息安全产品——东软S-Car整体解决方案。

而东软也一直积极与国内各个车厂进行沟通,希望借此打消国内汽车厂商对现阶段的测试部署是否符合未來国际标准的顾虑,并希望凭借自身的努力,在真正的汽车安全行业标准落地后,保证前期介入制定的各项标准能够切实为汽车厂商提供应用支撑、提升安全防护。

深耕车载信息安全

陈静相介绍说,车载信息安全分为终端安全和网络安全两部分,与传统安全有着巨大差异。“这是一条更艰难的道路。”陈静相表示,“车载信息安全系统对车辆的操作性、实时性要求非常高,其所涉及到的技术难度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例如,车载信息系统在加入安全元素之后,在流量的传输上也将带来更大成本,同时,车载信息安全系统需要做双向认证,在车辆每次断网再连网时,需要再做一次安全部署。而车载实时操作系统内存非常有限,传统的算法在其上无法直接运行,这一切无疑都是一个巨大挑战。

而汽车行业对设备的性能也有着异常严苛的要求。陈静相举例说明,宝马汽车在测试一款即将在欧洲车型上装配的收音机部件时,甚至派出工程师坐着样车环绕欧洲开了好几圈,测试收音机在不同地区不同频段是否会出现细微吱吱声,并随时记录以便改进。

对此,东软选择的技术路线是由内而外,通过在汽车底层网络中构建、部署汽车智能信息安全系统的方式来提升整个车联网系统的安全防御能力。

陈静相将东软在汽车安全领域的“事业”形象地比喻为一个与苹果手机iOS系统紧密结合的安全模块,这个模块可以从底层真正解决用户的安全问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然,也正因看到车载信息安全这一新兴市场的巨大前景,东软投入大量精良研发力量,与汽车供应商一起,构建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安全体系。“尤其是通过与国内一些车厂共同研发,我们提供了更多验证机会,相应也会形成一定市场先入优势,同时也为国内车厂提供了更多的创新机会。”陈静相表示。

未来,东软也将始终如一,从产业技术、标准制定、产业环境硬件等多个维度寻求各界合作伙伴,共同致力于车载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