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气象局:智慧气象 伴你出行

中国信息化周报 / 2018年12月14日 01:11

手机

李晓利

随着智能手机用户群体的不断壮大,一些贴近民生的手机应用软件纷纷出世。如今“苏州气象”APP应用推出的气象新应用获得了人们的认可。据了解,苏州气象局在深化传统气象服务的同时,一直致力于创新服务方式,在江苏省内首家推出了气象官方微博、“天气实时播”广播栏目等。此次“苏州气象”APP应用的成功上线,是气象局对于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又一新尝试,力求通过移动互联网给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是气象局推进“民生气象”服务品牌的又一新篇章。

量身定制看天气

近日,中国气象网面向网络用户发起互动调查,了解互联网时代气象数据开放、流动和挖掘的更大价值。调查结果显示,“智慧气象”、“气象大数据”已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它已经走进公众的生活,未来人们对气象与大数据的结合寄予更多的期待,对智慧气象、精准服务寄予厚望。

调查显示,有87.55%的用户对智慧气象有所了解,有过半用户(55.1% )“一直关注智慧气象”。92.11%的用户认为“大数据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伴随着智慧城市的发展,小到出门穿衣戴帽,大到区域经济生产布局,气象信息是离不开的参考,作为智慧城市发展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智慧气象,自然备受人们关注。

目前,各地气象部门已经在智慧气象发展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如“苏州气象”APP智能手机开发应用,可使用户获得精细化到街道、乡镇的天气预报预警信息,显示用户所处地理位置的气象实况,每6分钟更新天气雷达图像,达到了量身定制的效果。

“苏州气象”APP应用是苏州气象局针对苹果手机用户推出的一款气象类应用客户端。这款应用实现了苏州全区天气预报和实况定位。也就是说,只要开启手机定位服务,就可以准确地知道自己所在位置的3-7天的天气预报,包括文字、图形和曲线的显示。这一点是非常新颖和实用的。

另外,该应用把苏州以外全国2000余个县级以上城市的天气预报也一网打尽,用户只需添加自己想要了解的城市名,关于该城市的所有气象信息就会显示在手机上。应用还包括了雷达、卫星、闪电、天气预警等多种天气信息。同时,用户还可以通过该应用与苏州市气象台的专家进行微博互动,了解更多的天气资讯。

建于太湖上的综合监测平台

苏州在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的进程中,积极开展“智慧气象”基层探索,形成了“数字大气”监测网、精细化预报和分区预警、智能化的业务服务等一系列现代化成果,已全方位地融入苏州智慧城市建设,将智慧气象实实在在地传递到苏州各行各业和人们衣食住行之中。

据苏州市政府规划消息,苏州市气象局将在2016年年底前完成“智慧气象”信息惠民工程建设,对此苏州市政府和公众对此的认可度很高。苏州市气象局局长严明良强调说:“从苏州2015年的重大气象保障服务来说,最近我们刚刚完成了一次高规格会议的气象服务保障工作,让大家真正感到,智慧气象建设成果正不断为苏州的城市智慧注入活力。”

严明良强调:“城市气象实况感知(监测)正变得越来越智能。拿太湖蓝藻监测预警整个过程来说,我们不需要开车到太湖边,再坐船来到太湖中央,就可以看看到底有没有蓝藻。如果有,造成污染的程度怎么样,不用再手里拿着仪器,人工测量气象要素和相关水体参数值,只靠着我们的两只‘千里眼—— EOS / MODIS卫星遥感和太湖上的12个气象、水文、水质综合监测平台,在气象台的电脑前,就可以对太湖蓝藻进行宏观观测,同时能够读取水温、PH值、浊度、叶绿素浓度、蓝绿藻比例等等实时数据和波动情况,并且可以通过摄像头看到具体某个监测平台所在水域的实时画面。整个过程都是智能感知的,得益于此,我们对水域中蓝藻的‘敏感性很强,如果蓝藻有爆发的趋势,我们能够在第一时间发出预警。”

与之互补的是,他们开发了苏州气象信息预警显示屏(SMILS),全市所有的乡、镇和街道,城区每个社区都已经覆盖到,中小学、防灾相关部门和部分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等地方也有布设。SMILS播放的是精细到安装地街道(镇)的天气预报;另外,SMILS能够分区推送预警信息,比如苏州市的常熟地区有灾害性天气过程而吴江地区没有,则常熟地区的SMILS会推送预警信息、吴江地区的不会收到预警信息。真正做到了精准服务。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无论是“苏州气象”APP还是SMILS,都着力于面向城乡居民提供了均等化的服务,提高了基层的覆盖面,气象服务做到了更为开放。

管理方法更加科学。通过行政许可窗口建设,现在气象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已经全部进驻到行政服务中心,通过流程再造化,目前流程简化,审批速度加快,项目办结及时率达到了100%,信息完全公开,为苏州经济发展注入了“气象活力”。

气象建设充满智慧

苏州目前的“智慧气象”建设情况是从地方层面来说,苏州目前正在开展信息惠民城市建设。如何最大限度地做好苏州这个城市的智慧气象建设,严明良认为首先要抓住这个契机,跳出部门思维,积极融入地方智慧城市建设。

严明良说:“强化科技人才作用。我们打造了一支7人的气象装备队伍,虽然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但真正能在信息技术领域攻坚克难。今年市局部署改造数据中心,重点解决通信、存储承载能力问题,在改造条件比较简陋的情况下,他们通过各种办法,不仅完成了任务,而且做到了零缺报、零迟报,对业务、服务、办公零影响。通过政府购买,与科技公司开展合作。比如,苏州气象信息预警显示屏就是由我们与行业外的信息技术公司共同研制完成,从用户满意度方面来看还是很成功的。整合利用社会资源。目前,我们已经成功地掌握了对各类公共大型显示屏进行远程控制实现信息插播的技术,开发成功低成本控制器件,实现了与业务平台的对接,并且已在一些商业大屏预警发布试验成功。有效整合了广电、交通、路政的信息发布资源,将5183个应急高频大喇叭和430块户外显示屏纳入气象预警信息传播系统。”

下一步,苏州智慧气象工程将要根据苏州“智慧气象”信息惠民工程规划,重点开展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设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气象感知系统;二是建设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智慧业务平台;三是建设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智慧气象信息服务平台。

其中,正着手开发的新一代智慧气象移动终端应用软件,可根据服务对象的位置、时间、属性、兴趣爱好等多维度逻辑,能够自动识别和匹配不同用户,快速精确积累用户群,实现气象服务的个性化和便捷化。

“智慧气象”微站,能够具备灾害预警主动推送、实时广播、多源信息智能互动等功能,方便公众随时随地获取各类气象资讯。

“智慧气象”虚拟机器人,基于计算机仿真和人工智能技术,可采用语音识别、文字交互等多种方式,满足各类个性化的气象服务需求。

中国气象局在2015年发布的《气象信息化行动方案(2015-2016年)》为发展“智慧气象”和气象大数据技术应用指明了方向,气象部门将在有序发展气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推动数据开放和共享,开采利用气象大数据“宝藏”巨大而未知的价值,为发展“智慧气象”奠定基础。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