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助传统制造业“破茧成蝶”

中国信息化周报 / 2018年12月14日 18:55

手机

...区:拥湾助力 破茧成蝶-湾城市 新地产 桥隧贯通市民以 大青岛 视野...

9月9日,“2016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在京召开。本届论坛针对提升制造业创新和基础能力、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与市场环境等议题展开交流与讨论。

而在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过程中,智能化无疑是重要的方向。当然,智能制造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网络技术、工厂车间、产品物流、产品设计服务等层面,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实现过程。新形势

让制造业走上转变之路

现阶段,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缺乏核心和关键共性技术。关键共性技术主要是关键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相应的产业技术基础。“四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工业由大变强的关键,也是制约我国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全球竞争力的瓶颈所在。

中国工程院院士柳百成举例强调,目前,我国高档数控机床,特别是配套的高档数控系统90%依靠进口。另外,虽然我们已经是全世界机器人消费大国,但高端工业机器人还是严重依赖于进口。去年,80%的机器人是进口的,而20%的国产机器人里面的绝大部分核心零部件,包括变速器、减速机也是采购国外的产品。

此时,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就担负起了扭转这种局面的重任。智能制造不仅可以改造提升生产制造水平、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优化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延伸产业链条、发展新型业态,而且可以带动自主可控的重大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打造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新技术

让制造业愈发“智慧”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和劳动力不足等问题的日益凸显,自动化生产、机器换人等策略成为了不错的选择,厂商们也都在制造和经营过程中向无人化和自动化靠拢。以家电领域为例,格力早就开始着手于“机器换人”政策,启动了“自主研发机器人”的高端战略。

除了劳动力方式的改变,转型还体现在以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为用户服务。海尔在多地建设了“互联工厂”,如沈阳冰箱、青岛热水器等,通过大数据了解用户需求,按需制造。

此外,开发物联网的模式在这一行业也已渐成大势,厨电品牌华帝利用语音识别技术生产出了国内第一台可实现人机对话的油烟机,并计划与互联网巨头微软达成战略合作,构建智能厨房生态体系。小米也围绕着小米手机、小米电视、小米路由器三大核心产品开发了智能家居系统,组成了完整的闭环体验。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信息流程官贺东东表示,未来智能设备是云端超级大脑和机器段小脑结合起来,形成智能化的体系,工业物联网和大数据最大的好处是把千万台的设备集合起来以后通过大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够极大提升智能化的水平。

与此同时,随着制造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云计算也成为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础,能够通过提供强大的数据传输、存储和处理能力,帮助制造业企业收集和处理大量数据。这种基于云计算模式,面向制造业企业进行服务的智能制造平台就是工业云平台,能够让企业无需招聘员工、购买昂贵的专业软件和制造设备,只要通过平台终端就能完成产品的设计、工艺、制造、采购、营销等各个环节。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探索工业云平台的建设和应用。例如,海尔等传统制造企业依托云服务推出消费者对企业的创新商业模式,向智能化、个性化、定制化制造迈进,实现了由硬件制造商向“制造+服务”提供商的升级。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举了这样一个有趣且形象的例子。他说:“我们生产一款烤箱,烤箱很简单就是烤制食品,但是我们的烤箱是建立一个用户圈,他们形象的叫做烤圈。用户在上面提需求,我们满足他的需求给他最好的体验。通过交互,烤箱不仅是烤箱,用户圈吸引了面粉商、鸡蛋商,变成了生态圈中的资源方,而烤箱就产生了生态收入。在传统经济时代有一个定义——边际效益递减,但是如果你聚焦了很多的用户资源,可以实现边际效益递增,可以逆转传统时代的这个理念。”

新业态

为制造业转型提供新方向

2016年5月,《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中小企业制造资源与互联网平台全面对接,实现制造能力的在线发布、协同和交易,积极发展面向制造环节的分享经济,打破企业界限,分享技术、设备和服务,提升中小企业快速响应和柔性高效的供给能力。

随着制造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发展,制造能力分享平台将不断涌现,闲置的制造资源也难逃被重新整合和再行配置的“命运”,制造业将成为分享经济的下一片“蓝海”。这将改变传统依靠投资和扩张带动制造业增长的思路,过剩产能变成廉价的原材料,稀缺资源也会变得相对“充裕”。

分享创新资源。伴随分享经济的迅猛增长,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快速发展,制造资源在线聚集为资源池、专利池、标准池,形成网络众包、用户参与设计、云设计、协同设计等新型研发设计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传统由特定制造企业自主开发、独立完成的任务将逐步向外部资源和大众力量开放,客户能获得“量体裁衣”的产品,身怀绝技的“草根科学家们”有了用武之地,企业也减少了研发成本、缩短了研发周期、提高了研发生产率。

分享生产能力。通过互联网平台,企业可以按需租用设备、厂房甚至空闲员工等闲置的生产能力,通过以租代买、按时付费等方式,形成设备租赁、厂房分享等新型生产制造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中小企业无需投入高昂的成本购买设备,工厂的空闲档期也能得到有效利用,从而实现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最优组合。当前,我国生产制造环节的分享经济刚刚起步,尚未形成市场规模,但以沈阳机床厂“i5智能机床控制系统”、阿里巴巴“淘工厂”为代表的开放平台,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和创业者已经先行享受“分享经济”红利。

举例来说,沈阳机床厂以“i5智能机床控制系统”为基础打造出“i平台”,探索按产品工件、使用时间等付费,开展机床租赁和回收再制造业务,实现了从“购买机床”向“购买机床加工能力”,从“拥有机床所有权”向“拥有机床使用权”的转变。另外,根据用户群体的机床使用效率,可实现机床闲置时间的分享。

分享库存。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改变“大而全”的经营模式,聚焦主业和“微笑曲线”的前后端环节,将一些不擅长的业务外包给专业性的企业,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紧密合作的伙伴关系,构建信息分享、数据协同的柔性供应链和智慧供应链体系,形成了零库存、无工厂等新型供应链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链主”的库存转化成了供应商的库存或精准配送的能力,也提升了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和效益。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