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汽车黑科技遇到堵车只能束手无策了?

中国计算机报 / 2018年11月24日 11:34

手机

那些汽车黑科技遇到堵车只能束手无策了

陈翔

羡慕比尔﹒盖茨近亿美元打造的高科技豪宅?这确实不是普通人所能企及的。不过对于更多人来说,你还有一个移动化的第二科技“豪宅”——汽车。它的拥有基础显然要亲民多了,在中国,司机总量3亿排名世界第一,乘用车1.54亿辆也仅次于美国排名世界第二。

当汽车和科技结合,汽车已经不再是那个传统的代步工具,从科技角度看,它就是一个可以联网的移动设备。在车联网的趋势下,可以商用的汽车黑科技有哪些可圈可点呢?

先来看看我们最关心的驾乘体验。

即将商用的汽车黑科技

目前,很多具备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VI)的汽车,不仅能够实现安全提示辅助、紧急救援、位置服务、信息娱乐等应用,也开始让驾乘者享受到联网应用的乐趣与便捷。

比如,通过3D摄像头技术将手机和汽车联动起来。据悉,福特汽车目前正在和英特尔合作一个重要项目。现实场景可以是这样的:你坐在办公室中,通过3D摄像头仅靠手机就能远程观察爱车的外围和内部情况,甚至还可以控制汽车。

在IDF 2015上,英特尔物联网集团总裁DougDavis就演示了如何利用3D实感技术、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ADAS)与路虎汽车互动。这些技术可以帮助驾驶者远程对路虎汽车的周边环境进行360度无死角辨别,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识别驾驶者实时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不仅便于远程控制,也提升了控制的安全性,从而远程驾驶路虎汽车停车入位。

这不就是传说中的远程驾驶嘛!那么,未来智能汽车将如何发展呢?

近日,英特尔中国总经理夏乐蓓女士就和笔者谈到了英特尔对智能驾驶领域的投入和看好。她认为,智能汽车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满足驾驶诉求,保障驾乘安全和网络服务。

英特尔将网络服务阶段称之为“互联汽车”阶段。这个称呼是不是有点熟悉?是的,宝马汽车引以为荣的“互联驾驶”服务即是双方以这一理念为契机的深度合作。福特、路虎的远程观察、控制与驾驶汽车的黑科技也都属于这一阶段的大胆尝试。

在“互联汽车”阶段,汽车还可以与汽车、手机、电脑、加油站等设备互联,甚至与人进行更加自然的交互与沟通。比如,今年法兰克福车展上的宝马全新7系豪华轿车,其手势控制操作就着实炫酷了。驾驶员无需查看或触摸中控台显示屏,就能完成切换音乐、调节音量大小、接挂电话和缩放导航地图等常规车内功能。

当然,再酷的汽车科技也万变不离其宗,智能和安全是发展核心。

除了这些智能黑科技,夏乐蓓认为,汽车科技最实用的技术就是提升驾驶安全性,甚至有望帮助减少高达80%的汽车事故。如何做到这一点?就是依靠科技快速识别车内和车外的情况。据悉,如果驾驶员提前半秒得到预警,就能够将事故数量降低60%,如果提前一秒则可以避免90%的碰撞事故。

当汽车黑科技遭遇交通拥堵

然而,当这些汽车黑科技不幸遭遇了堵车,恐怕所谓最佳的驾乘体验都只能“然并卵”了。以交通最为拥堵的城市北京为例,据北京师范大学发布的《2014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显示,北京市的平均通勤时间长达97分钟,每年因为交通拥堵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600多亿元;如果着眼全国,这一数字将超过惊人的2500亿元。

怎么办,难道让汽车飞起来?

NoNo,这距离商用太遥远了。此时,解决问题的关注点应该从汽车本身科技的提升,“升维”到更深层次的车联网范畴,即在宏观上实现从道路到城市的智能交通,在微观上提升企业物流和管理效率。同样,这个范畴也有不少不为大众所知的黑科技。

在城市的智能交通管理上,比如,台州市政府就通过至强处理器和分布式大数据技术,以3秒实现2亿条数据的能力,使得实时分析假牌照成为可能,大幅提升了车辆追踪的性能,有力改善了当地的道路交通。

在企业的物流管理和效率上,一个小小的远程信息通信盒就可以解决大问题。在前端它安装在物流卡车内,获取驾驶习惯、油耗、位置等信息;后端则对接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平台,使得物流企业能够全局统筹调度。

夏乐蓓表示,这个小小的盒子就可以为物流公司节省总体油耗10%,降低疲劳驾驶率37%。这种既省钱又安全方便的商用黑科技是不是也酷毙了?

当汽车黑科技成为产业升级的砝码

谈到汽车企业黑科技,言必称特斯拉。一个新的汽车品牌,凭借新能源技术、汽车科技异军突起,黑科技似乎从此成为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砝码。特斯拉确实让中国汽车企业眼前一亮。于是,国内又有一批模仿特斯拉的企业出现了,“然并卵”?

特斯拉的成功是告诉整个汽车产业,无论是产品定位、技术路线,还是资本模式、服务体系,还有巨大的创新空间。特斯拉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一个没有设计能力、制造能力、创新能力的企业,依靠表面模仿就能获得成功。

研发,是任何企业不能绕过的门槛。

在研发阶段迅速降低成本,确保产品品质、缩短新品上市周期、聚焦技术创新,才是中国汽车企业集体崛起的根本。其中,建模与原型设计、汽车碰撞测试,是汽车研发和产品设计环节中的两大痛点,在汽车研发中有没有黑科技呢?

一、新产品的建模不仅昂贵而且耗时。过去汽车建模环节就要制造10台原型车,而现在依据高性能计算机和工作站的强大计算能力可将建模的成本和时间大大降低。在奥迪汽车与英特尔的合作中,虚拟原型化技术就为奥迪在产品研发阶段减少数百万美元的成本,还加快了新产品的面市时间。

二、碰撞测试就更加烧钱。据悉,每一次真实的汽车碰撞模拟实验就要花费50万~100万美元。为此,通用汽车在两年前与英特尔共建了一个34000个机架服务器规模的数据中心,其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分析碰撞实验中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再模拟,这不仅减少了真实汽车碰撞模拟实验的次数,显著降低了研发成本,还获得了更为全面的碰撞数据,增强了新汽车产品的安全性。

从驾乘体验、车企研发、物流效率到道路交通,技术创新都大有可为,以车联网的视角来布局智能汽车领域将是一盘更大的棋局。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