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存储拉锯战

中国计算机报 / 2018年11月24日 11:34

手机

高端存储拉锯战

郭涛

5月5日,华为推出新一代高端融合存储OceanStor 18000 V3,将高端存储的稳定性和性能推向“极致”。紧接着,5月8日,浪潮新一代高端存储AS18000正式发布,在性能、延迟等方面继续刷新纪录。中国存储厂商为何在此时突然集体爆发?

高端存储 我们来了

中国存储厂商在高端市场上的爆发并不奇怪。这是中国存储厂商厚积薄发的必然结果。上至国家,下至个人,大家都有一个中国梦。对于中国存储厂商来说,这个梦应该就是在存储市场上实现全面突破,赶上甚至超越国际存储厂商,而实现这一突破的关键就是要跨越高端存储这道门槛。高端存储不仅仅是一道技术门槛,它更是衡量一个厂商综合实力的标杆。

中国存储厂商能在高端市场集体爆发,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看天时,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化、社交化已成为IT变革时代的“新常态”。在这些新趋势的影响下,横向扩展、分布式、软件定义、开源等技术日益流行。与消费类IT产品或者PC、服务器等标准化程度很高的产品相比,存储确实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行业。正因为如此,中国存储厂商在追赶国际厂商的过程中一直在技术方面受到限制,高端存储这个门槛始终难以逾越。但是在云计算时代,技术变革、用户需求的变化,让存储的累积效应对存储创新的影响不像以前那样大了。这在客观上给了中国厂商在高端存储领域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

看地利,国家已将信息安全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存储作为数据和信息的载体,在保障国家和企业信息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政府、金融、电信、能源等众多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行业中,高端存储产品的使用量非常大,而这些产品大多来自国外厂商。从保障信息安全的角度看,中国存储厂商在高端存储领域取得突破并实现对国外产品的替代是必需的,而且刻不容缓。

中国客户对于中国存储厂商在中低端存储产品方面的能力是认同的。就连国外厂商也不得不承认,在中低端存储产品领域,它们面临的中国存储厂商带来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但是,在高端存储市场,国外厂商依旧强势。有些行业客户也坦承,中国存储厂商想在高端存储领域实现对国外产品的替代难度比较大。难度究竟在哪里呢?技术指标只是一方面,长期的技术和应用积累与实践,以及行业客户的认可才是必不可少的。

在国家大力倡导自主创新,鼓励在IT的更多领域实现国产化产品替代的情况下,以前与一些行业大客户连面谈机会都没有的中国存储厂商,现在获得了更多可以与国外厂商同场竞技的机会。在高端存储领域实现对国外产品的替代不能仅仅依靠政府或政策。好的政策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但能否真正实现对国外高端存储产品的替代,关键还要看中国存储厂商在技术、产品和应用方面的硬实力。

看人和,华为、浪潮先后发布新一代高端存储,从技术指标上看已经不逊于国外厂商的产品,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实现了超越。这是中国存储厂商在技术研发方面厚积薄发的必然结果。华为、浪潮在存储方面都至少有十年以上的积淀。宏杉科技成立时间虽不长,但其核心的管理和技术开发团队都来自H3C。如果累计计算,宏杉科技从事存储研发也有十年左右。从一开始的模仿、跟随,到现在可以独立自主研发;从低端产品切入,慢慢扩展到中端,现在向高端市场进军,中国存储厂商一步一个脚印的探索、追赶确实收到了效果。

可喜的是,今天中国存储厂商在高端存储市场上并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出现了包括华为、浪潮、宏杉科技、曙光等在内的一批有志于在高端市场上有所作为,并付诸行动的厂商。它们已经组成了一个群体,如果能够进一步形成合力,那么这股力量在高端存储市场上是不容小觑的,能够促进中国存储厂商整体水平的跨越式提升。

华为财报数据显示,2014年,华为存储在中国的销售总收入比上一年增长55.6%。目前,在中国市场上,华为存储的销售收入、发货套数、发货容量都排名第一,已形成了包括硬件、软件和服务在内的高端存储产业体系。2014年,华为高端存储全球销售达到389套,进入了金融、通信、政府、能源等大型企业核心应用。华为在存储领域的突破只是中国存储厂商快速成长的一个缩影。

我们必须承认,在高端存储领域,中外厂商之间的确存在差距,体现在技术、市场、品牌、产品和客户基础等多个方面。这是整体实力上的差距。不过,中国存储厂商也不能妄自菲薄,因为中国存储厂商也有国外厂商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更贴近中国用户,能够更好地把握用户的需求,根据用户的反馈不断修正和完善产品,并能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中国存储厂商完全有可能在某些应用领域或行业率先取得局部的突破,然后再向行业纵深和市场的横向扩展,复制以前的成功。

现在,中国存储厂商应该更有底气地说出:“高端存储市场,我们来了。”

厚积薄发 该出成绩了

从第三方分析机构的统计数据看,全球高端存储市场处于平稳发展甚至小幅下降的状况,但在中国市场上,采购和使用高端存储产品的惯性仍然很大,主要是政府、金融、电信、能源等行业的客户对高端存储产品有较大需求。

从某种程度上说,得高端者得天下。如果一家厂商拥有过硬的高端存储产品,那说明这个厂商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可以在企业级应用中充当“关键先生”,这对于一个公司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的提升有巨大帮助。而用户在选择存储产品时,一个公司拥有高端产品也属于加分项。

虽然与迅速膨胀的中端存储市场相比,高端存储似乎是“阳春白雪”,市场份额在小幅萎缩,而且进入门槛较高,但存储市场的诸多玩家想成为高端存储俱乐部一员的心愿一直十分强烈,长期处于追赶状态的中国存储厂商更是如此。拥有自主研发的高端存储产品,就像是拥有了一张证明自身技术实力的名片。无论是华为的OceanStor 18000 V3,还是浪潮的AS18000,都已经不是这两家公司的第一代高端存储产品。华为于2012年已经进入高端存储市场,浪潮之前也推出过AS10000高端存储。不过这一次,多个厂商相继发布高端存储产品,而且市场宣传攻势之猛也是前所未见的。记者在与中国存储厂商接触的过程中可以明显感觉到,在与国外厂商真刀真枪地比试过后,中国存储厂商比以前更加自信了。在高端市场,华为、浪潮瞄准的是EMC。宏杉科技总裁李治更自信地表示,5年后将有能力争夺中国存储市场前三的位置。

在华为OceanStor 18000 V3发布会上,“极致”两个字让人印象深刻。极致的稳定性、极致的性能既满足了高端客户对存储的需求,同时也展现了华为在存储方面追求极致的信心。

看性能,华为OceanStor 18000 V3的性能可达到300万IOPS, 在239.2万IOPS下,访问延迟低于1ms,业务响应能力与传统存储相比提升10倍。看稳定性,华为OceanStor 18000 V3的单引擎内部采用双点容错架构设计,最多可扩展至16个控制器,通过虚拟化RAID 2.0+设计,可将磁盘在发生故障情况下的重构时间缩短95%,减少数据丢失风险。华为存储产品线总裁范瑞琦表示,华为高端存储的突破不仅仅体现在高性能上,而是能够全面满足企业级数据中心核心应用的需求,在关键业务主存储、虚拟环境存储和容灾、数据中心级容灾等场景中能为客户提供安全可信、弹性高效的数据存储服务。

华为存储业务的突飞猛进与华为企业业务的整体稳步增长密不可分。华为企业BG中国区总裁马悦对华为存储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表示,华为企业业务在中国的战略诉求有二:其一,用3~5年时间,成为面向政企市场的ICT解决方案领域的领导者;其二,华为坚持“被集成”战略不动摇,希望成为客户和渠道商的首选合作伙伴。而要实现这两大战略诉求,包括存储和数通在内的华为企业业务主力产品都必须在未来3~5年内做到中国市场第一。

华为为什么对存储业务这么有信心?华为IT产品线近40%的人力全部投入在存储业务上。华为现有近3000人的存储研发团队。华为存储已销往全球150多个国家。华为存储去年还首次被Gartner列入存储魔力四象限的挑战者象限。面对云时代的挑战,国外一些老牌存储厂商虽然也在积极转型,但由于历史包袱过重,持续创新能力有所减弱,主要依靠资本优势,靠不断并购刺激业务发展。而华为将自己定位为存储市场上的创新者和颠覆者。它在技术上没有历史包袱,通过十多年的积累,已经具备了独立自主创新的能力,而如今在高端市场上的飞跃更让华为存储业务的发展如虎添翼。

在企业级市场上,浪潮打出的是一套组合拳,也就是以计算为核心,服务器与存储同步发展。浪潮服务器已连续18年蝉联国有品牌销量第一。在关键业务市场上,浪潮自主研制的中国第一台关键应用主机天梭K1已在金融、社保、交通、公安等12个关键行业实现了大规模应用。IDC的数据显示,凭借天梭K1,浪潮已在中国非x86服务器市场上挤进前三。

浪潮在高端服务器产品上的突破也激励着存储的创新。在上一代高端海量存储AS10000的基础上,浪潮经过三年潜心研发,终于推出了新一代的高端存储AS18000。浪潮公布的数据显示,AS18000的IOPS性能达到600万,可靠性达到“7个9”。

浪潮今天在高端存储上的异军突起源于过去多年的积累。目前,浪潮在存储方面拥有473项专利,存储软件代码行数累积达到千万行数量级。我国唯一的国家级信息存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就落户在浪潮。浪潮存储在美国还设有研发中心。此外,浪潮还是中国海量存储标准工作委员会的主任单位、中国存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在存储标准的制定和推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4月底举行的浪潮服务器与存储合作伙伴大会(IPF15大会)上,浪潮首次提出了“计算+”战略。浪潮将以AS18000和天梭K1为核心,构建基于“关键业务+”的整体解决方案。

2015年是浪潮存储蜕变的一年。“高端存储产品的缺失对于我们提升存储的整体实力和品牌形象不利。当我们在高端存储市场上站稳脚跟后,对于中低端产品的销售也会产生带动作用。”浪潮存储产品部总经理周俊杰表示,“在中国市场上,一个厂商是否拥有拳头产品非常重要。客户会从拳头产品进一步联想到厂家是有实力的,会更加信任和依赖这个厂商。我们希望借助不断完善的高端存储产品线增强客户对我们的信心,同时带动自身存储业务的全面发展。”

4月中旬,从中高端存储起家的宏杉科技的春季巡展首站在北京举行,虽然没有推出新的高端产品,但是宏杉科技致力于在高端存储市场上实现突破的信心从未动摇。2014年,宏杉科技营收约3亿元,同比增长超过60%。李治向记者表示,未来五年,公司都将保持这一增速,力争进入中国存储市场前三,与EMC、华为比肩。

MS7000系列是宏杉科技新一代面向云计算的高端存储产品,它采用多项创新技术,包括虚拟化多引擎架构、基于Cell的虚拟化技术、CRAID技术、开放式数据存储平台等,能够面向大型数据中心提供高性能、安全可靠、资源弹性部署的存储平台。李治称MS7000系列是“继往开来”的新一代高端存储产品,既具备传统高端存储的高性能、高可靠性,又具备能满足云计算需求的灵活扩展能力、智能和开放性。

李治信奉“用技术说话”。宏杉科技正在酝酿更大的颠覆性的技术变革,希望借助“存储互联”技术,将网络与存储更深层次地融合,打破存储的限制,让数据能够在存储平台上自由流动。目前,宏杉科技已率先在存储中引入了40Gb/s以太网连接技术,不仅让存储内部各部件的连接更快速,而且可以在分布式的不同存储设备之间进行高速互联,甚至可以跨数据中心和不同地域。在网络市场上已经有了成功的中国厂商的产品替代国外产品的先例。李治相信,在存储市场,中国厂商一样可以复制中国网络厂商的成功。

在高端存储方面,曙光也有自己的打算:坚持用户导向和自主研发路线,走软件定义存储的道路,在同一套设备上配置多种不同的访问接口,满足高性能计算、云计算、大数据等不同计算架构对存储的需求。

ParaStor是曙光高端存储的代表产品,已在金融、电信、政府、教育、科研等众多行业有广泛应用,具有高性能、高可扩展、高可靠、易使用等特点。

存储国产化的趋势一方面是国家安全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中国厂商逐步成熟和自信的体现。原来许多被国外厂商垄断的领域如今已被打破,这给中国厂商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曙光在技术上将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快速发展,在市场上努力打破禁区,抢占原先被国外厂商垄断的关键业务领域。

曙光认为,在高端存储市场上,中国厂商已实现了对国外产品的部分替代,但是全面替代尚需时间。中国存储厂商还需要进一步通过实践向用户证明其产品具备替代国外产品的能力,在应用方面还要积累更多经验。不过,中国存储厂商在高端存储方面与国外厂商的差距在逐步缩小。

国外厂商 你感到压力了吗

EMC一直被当成存储市场的标杆,是其他存储厂商竞相模仿甚至想超越的对象。EMC核心技术部门总裁Guy Churchward对高端存储的看法也许说出了国外存储厂商的心声:“高端存储市场的进入门槛很高,一个厂商若没有积累,想进入高端存储市场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事。”EMC高端存储经典之作VMAX3与以前的VMAX相比,架构已经是全新的。另外,EMC收购的闪存厂商XtremIO的全闪存阵列也意在高端市场。

高端存储除了产品本身的性能和功能以外,其服务特性也十分重要。毕竟高端存储面向的是关键应用,所提供的数据服务级别要满足关键工作负载对性能、可靠性和可用性等多方面的要求。“一个新进入的厂商还是应该从低端存储或是超融合系统做起,想要达到EMC高端存储的稳定性、可用性不是那么容易。”Guy Churchward表示。

就在国内厂商纷纷发布高端存储的同时,2015年的EMC World也在美国拉开帷幕。 VMAX3的更新依旧是重头戏之一。VMAX3主要有以下几项更新:VMAX3通过引入FAST.X,为数据中心及在更大范围提供自动存储分层功能;VMAX3与EMC软件定义存储平台ViPR控制器软件集成后,可通过ViPR控制器自助服务目录自动提交不同类别的存储服务;VMAX3与EMC XtremIO闪存系统集成后,客户不仅能从XtremIO的数据消重功能中受益,而且可以享有VMAX3的可靠性和简便性;VMAX3与云集成存储系统EMC CloudArray集成后,客户可以将活动性较低的工作负载转移到更加经济实惠的云存储系统中,从而节省多达40%的存储成本;VMAX3双活数据复制功能也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发布。

EMC 还推出了XtremIO 4.0版。被客户昵称为“野兽”的XtremIO 4.0采用XtremIO突破性的横向扩展架构,提供40TB X-Brick基本构件和多达8个40TB X-Brick的配置,密度比之前的XtremeIO系统提高一倍多。XtremIO 4.0可以更好地保持数据一致性和可预测的亚毫秒级性能。

不可否认,VMAX3与EMC的软件定义存储平台、闪存、云存储等紧密集成后,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这种集成或者说融合显然也是大势所趋。其实,中国厂商也注意到了融合这一趋势,华为、浪潮在新发布的高端存储中都突出了融合方面的新进展,并且着重强调了高端存储面向未来的扩展能力,可以支持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架构。虽然从整体上看,中国厂商与国外厂商在高端存储上还有差距,但是不可否认,中国存储厂商进步是明显,在某些方面的创新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

近日,HDS宣布,配备HDS加速闪存的HDS VSP(HDS Virtual Storage Platform)G1000在SPC-1基准测试中,性能突破200万 IOPS,同时将延迟控制在亚毫秒级。作为软件定义存储时代HDS高端存储的代表作,HDS VSP G1000全闪存配置专为在独立环境和融合环境中要求更为严苛的企业级工作负载而构建,提供可预测且低延迟的响应,并可最大程度地利用服务器虚拟化环境,支持超高性能的私有云部署。

“客户购买高端产品,看的不仅仅是一两个指标的优劣,而是看整体的使用体验,包括安全性、可靠性、性能、总体吞吐量、功能和服务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客户的产品使用体验和产品口碑。”HDS副总裁及首席技术官Hubert Yoshida表示,“有些产品可能在个别的性能指标上比较突出,但我们还是强调整体计算性能的稳定,以及能否给客户带来更好的功能和服务,还有能否以更经济的方式让用户获得这些体验。”

三周前在美国拉斯维加斯,HDS展示了存储虚拟化操作系统SVOS,并将它用于商业化的硬件平台之上。现在,HDS的高端存储采用的是Intel的芯片,一方面降低了存储成本,另一方面也方便扩展。让HDS引以为豪的是,它将过去20年在企业级存储方面的经验运用到软件定义存储上,弥补了软件定义存储的很多不足,比如扩展性、数据保护、容灾等。HDS VSP G1000支持SVOS,完美地将传统高端存储的特性与软件定义结合在一起,引领了高端存储的发展。

Hubert Yoshida坚信,HDS在高端存储市场的领先地位是十分稳固的。为了保持这种领先优势,HDS会一直坚持其原有的理念:所有产品的规划和设计只基于用户的需求。在这个基础上,每个厂商会选择不同的技术道路,产品之间会有差异性,不过只要产品存在,就说明有它存在的合理性。“有些厂商可能会刻意强调其产品在某方面具有超高的技术指标或配置。但是HDS看重的是,客户到底有没有那样的需求,能否给客户带来实际的价值。”Hubert Yoshida表示。

“产品高端不高端,不是性能指标说了算,也不是厂商说了算,而是客户说了算。”IBM存储资深技术架构师许亮表示,“成型于上世纪90年代的高端存储已经有了一套固有的评价标准,包括技术成熟度、产品稳定性等,并且有一套相对完备的运维体系。从某种程度上说,高端存储的评价体系相对固定甚至‘保守。它不像闪存这样的新技术领域,大家都可以参与。”

IBM高端存储DS8000的每一个型号在出厂前都要经过严格的性能、功能和兼容性测试,包括相关的自动化控制和构件平台、数据库和中间件、高可用性、灾备切换管理平台等,要经过数百个乃至上千个测试环节。许亮表示:“高端存储就像跑马拉松,它看的不是短跑的那种瞬间的爆发力(标称的高性能指标),而是一年365天长久运行的稳定性和用户口碑。”

在高端存储市场上,IBM是两条腿走路,DS8000与XIV两个产品系列并行发展。DS8000针对IBM POWER和自己的数据库进行深度集成。许亮表示,这种集成不仅仅是硬件层面,而是深入数据库、中间件,并且结合一些特定的指令来优化DS8000的执行效率。IBM XIV是IBM对敏捷开发的一种回应,它面向的是新兴应用平台,与x86硬件平台集成。如今,IBM又推出了XIV纯软件版本。它是IBM对软件定义存储的一种诠释。XIV对于IBM整个存储产品家族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因为它重新定义了用户接口。如今IBM全线存储产品都采用了与XIV相同的用户接口,更符合用户的操作习惯。

与IBM类似,惠普在高端存储方面也是“双轮”驱动,包括传统的磁盘阵列XP10000和HP 3PAR两条产品线。HP 3PAP产品的更新速度比较快,其基于多租户集群存储架构的共用存储模式曾经是许多厂商模仿的对象。

5月21日,清华控股旗下紫光集团下属紫光股份有限公司以约2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新华三”公司51%的股份。“新华三”总估值约45亿美元,包括原惠普子公司华三通信和惠普在中国的服务器、存储和技术服务业务。未来在中国市场上,“新华三”能否扛起惠普存储的大旗也是众人关注的焦点。由于身份的转变,HP 3PAP也许可以更加贴近中国用户的需求,而且在“新华三”下,服务器、存储与网络技术可以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高端存储标准 未来会变化吗

现在,业界对于存储高中低端的划分主要是依据产品的价格。这给用户造成了一种误解,高端存储就是高价格的存储。在戴尔存储大中华区总经理李海平眼中,高端存储意味着高性能、高可用性,但绝不是高价格。基于互联网思维,采用分布式架构同样可以打造出500万IOPS的高性能的存储系统。这样的存储系统具有中端存储的价格,却有高端存储的性能,它能否被称为高端存储呢?

未来,存储硬件都标准化了,存储功能完全由软件来定义。那时,存储的高中低端还会像现在这样泾渭分明吗?李治认为,未来的存储一定是建立在标准化的硬件之上,并融合软件功能、网络等技术,形成一个开放的、没有边界的存储系统。所谓的高中低端只是面对不同用户需求的不同服务功能而已。

高端存储面向的是关键应用。但是关键应用的定义也在发生变化。从传统意义上说,手机银行并不算是银行的核心业务,但是如果像招商银行那样要在一两年内发展6000万个手机银行客户,那么手机银行算不算是一个关键应用?从这个角度说,高端存储的发展也要与时俱进,必须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

中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公司处理中心总工程师赖能和表示:“存储是高端还是低端并不太重要。只要能够满足我们对稳定性、安全性、可扩展性、灵活性、可维护性、经济性要求的存储,就是最适合我们的存储。”只有倾听用户的心声,存储产品的创新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对于中国存储厂商来说,在技术指标上实现突破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更要重视从用户的需求出发,全面满足用户对数据和应用安全性、稳定性的要求。

由于中国存储厂商迅速崛起,未来在中国高端存储市场上,中外两个阵营的交锋肯定是一场拉锯战和持久战。笔者只是希望,中国的用户能够给中国存储厂商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只有用户的亲身体验和中肯意见才是促使中国存储厂商不断发展和壮大的动力。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