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数据思维看惠普拆分

中国计算机报 / 2018年11月19日 21:31

手机

看懂你的大数据final.pptx

马文方

2002年冬季的一天,时任中国惠普有限公司总裁孙振耀来到一家IT专业媒体发表演讲,他在谈到企业战略时表示,惠普将会利用其强大的市场能力而不是研发力量,在市场上众多成熟技术中重点选择几项,将其做大做强。

IT专业媒体报道IT企业的典型做法是指派专人长期跟踪,以便对企业的战略、市场、技术与产品有深入的了解。而从未被指派跟踪惠普,但因某些机缘,套用大数据思维的时髦说法,还是亲历了一些直接或者潜在的与惠普相关联的事件,姑且称之为非典型性跟踪。

作为听众之一的记者,还是第一次听到惠普如此强调其市场能力。这,颠覆了记者多年来对惠普作为技术驱动型企业的印象。

从技术立身到市场驱动

1985年惠普与原电子工业部合资成立中国惠普有限公司。企业发展的早期,中方总经理、战略发展、政府关系等部门的主管曾来自笔者当时所在的研究所。于是,研究所里学无线电的大学生被悄悄邀请到靠近天坛的先农坛中国惠普公司参观。

那时的惠普还是一家在测量与分析仪器行业举足轻重的企业,当时用于计算机与各种仪器仪表连接的并行总线接口标准IEEE-488甚至直接套用了惠普的GP-IB总线标准。

走过长长的过道,放眼望去,是多名中国惠普工程师在对不同的测试仪器进行维修。对于研究所里这些在激光与红外领域从事国防靶场光电测量设备研发的年轻人而言,西北大漠、雁北高原、草原深处、西昌、太平洋等用武之地,远比坐在室内维修仪器来得诱人。当然,这也跟当时与研究所一墙之隔的798厂还只是一个生产铁氧体磁芯的工厂而非现在喧闹的创意园区不无关系。

尽管如此,大家还是对惠普仪器表现出的优异品质赞口不绝。一般地,仪器测量的精度会随温度和时间漂移,温漂可以通过加电预热予以消除,而时漂则要靠定期的计量来标校。记得那时科研条件相当简陋,几个课题组要共享惠普测量仪器,因此,每半年送检所占用的那几天,很令人抓狂。因为根据经验,明知惠普仪器在计量时绝少进行标校调正,但流程必须要走。

测量仪器对性能与品质的要求兼而有之,因而也是电子行业内最具技术实力的领域。此外,另一个在品质上实力过人的领域是电信设备制造业,这也是华为数年前进入服务器市场时,就被笔者看好的原因所在。

然而,测量仪器虽然高精尖,却属窄众市场,其市场空间与IT市场不可同日而语,因而在网络泡沫膨胀的年代,备受资本市场的冷落。

费奥瑞娜1999年7月出任惠普CEO,从惠普分拆出来的安捷伦11月18日在纽交所挂牌上市,对于大众而言,这意味着惠普完成了对仪器业务的剥离;而在笔者看来,仪器业务出类拔萃的品控知识体系从此与惠普绝缘了。

2010年夏,当记者目睹惠普大厦门前,多位消费者打着横幅,脚下放着若干台惠普笔记本电脑时,不禁扼腕叹息。这起质量门事件的“最终祸首”是NVIDIA(英伟达)的显卡出现质量问题,NVIDIA为此早在2008年开始,支付数亿美元用于由此引发的维修和退换货费用。据报道,此次显卡缺陷波及多家厂商近1800万台笔记本电脑,但唯独惠普出现麻烦。

成于PC

2001年6月,应英特尔邀请参加英特尔与康柏联合发布会,这是本记者唯一一次参与康柏的新闻发布。双方在会上宣布将Alpha处理器转让给英特尔,并将其64位服务器转移到安腾架构上。

熟悉IT历史的人对DEC(数字设备公司)充满了敬意,这不仅因为DEC在小型机颠覆主机的过程中充当“带头大哥”,还因为它在1995年推出Alpha 21164处理器,其序号21164代表着面向21世纪的第一款64位芯片;而且,其PDP-11系列小型机还是美国军用机种。

然而,当PC取代小型机成为计算主流后,当时最大的PC厂商康柏于1997年收购了DEC,又在2001年夏让康柏的产品与技术彻底销声匿迹,这是市场驱动型企业对技术的暴殄天物。

记者在会上向时任英特尔中国总裁陈伟锭发问:康柏未来会从英特尔那里优先得到安腾处理器的技术吗?回答是肯定的。

同年11月,惠普收购了康柏,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PC厂商。

2002年7月在北京饭店举办的安腾2发布会上,笔者看到安腾这一相对系统厂商而言的开放架构,让IBM、惠普、戴尔、富士通、布尔、优利等汇聚一堂。然而,这样的盛景再也没有重现过。

2004年底,英特尔确认将接手惠普的安腾芯片设计团队,公众方才恍然大悟。原来惠普还保留着基于康柏的Alpha芯片设计团队。显然,这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做法,对于其他系统厂商而言是不公平的。

这种不公平的市场地位,最终让惠普成为安腾系统市场上的孤家寡人。惠普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惠普在安腾2发布时宣布将逐渐放弃自己的PA-RISC架构,而今,连英特尔都绝少提到安腾。

2006年夏,中国两家主流IT媒体应邀采访在硅谷举办的惠普全球分析师会议。此时,惠普年销售收入超过IBM、成为全球最大的IT企业,已经是万事俱备、只等年终财报了。记者在会议上聆听了董事长兼CEO马克·赫德充满自信的演讲,赫德以大刀阔斧削减成本而著称于业界。其后在采访惠普实验室主任时,笔者听到惠普研发费用中相当部分放在了产品部门,这让笔者顿感诧异,因为惠普的研发支出仅占营业额的4%,这一比例在主流企业中已算偏低。

此次硅谷之行让记者见证了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时刻:一个市场驱动的企业在销售收入上击溃了多年来雄踞全球企业专利榜榜首地位的IBM。

艰难转型

PC市场上,核心技术基本上封装在英特尔为主的芯片厂商一侧,不仅将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同时也促成了以规模经济为特征的PC商业模式。于是,在PC处于生命周期的成熟期时,品牌集中化的过程尤为激烈,惠普并购康柏、联想并购IBM PC业务便是印证。

作为职业经理人,菲奥瑞娜拍板对康柏的并购,满足了华尔街对惠普短期业绩增长的需求,同时,这也是较之技术路线更容易达成经营目标,从而为自己谋得丰厚回报的捷径。

由于核心技术不在手中,PC厂商的市场竞争本质上是成本的竞争,因此,赫德接手惠普后不得不持续地削减成本,这是让游戏继续下去的唯一办法。

如今,PC已经步入衰退期,虽说与Game Over还相距遥远,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的游戏层出不穷。那些原本基于成本压力而对企业资源进行优化的PC厂商,茫然无措起来,转型迫在眉睫。

2011年3月,惠普信息产品集团在上海举办了声势浩大的亚太区战略发布活动。本报拟以封面故事予以报道,考虑到工作量较大,记者应邀与本报跟踪记者同行,为他打个下手。

基于WebOS的智能终端亮相成为此次会议最大的亮点。有趣的是,在发布会同时,中关村还在举办惠普9050N打印机,白送苹果手机、多买多送的促销活动。笔者就此在专访时询问,此次WebOS智能终端的发布,是信息产品集团的战略还是整个惠普公司的战略?对方避而答之:需要回去核实一下这件事。

然而,那一次是WebOS的昙花一现,同年8月,惠普宣布放弃WebOS手机与平板电脑。作为在个人计算市场上浸淫多年的惠普,早就应该明白在iOS、Android、Windows Phone之后,再培植一个封闭的生态环境,几无可能。

同月,惠普又宣布收购软件厂商Autonomy。向软件转型无疑是企业级计算厂商转型的突破口。今天已经有不少文章讨论这一不成功的收购。本人仅补充两点被忽略之处:一是企业级计算的核心平台是数据库,惠普因为缺乏数据库产品,而无法将Autonomy与硬件进行垂直整合;其二,整合软件对于以硬件为主的惠普是个很大的挑战。2013年7月记者在上海参加甲骨文全球大会时,听到甲骨文负责硬件系统的执行副总裁John Fowler说他1个月也只向CEO单独汇报一两次。由此可见,企业级垂直整合是软件主导的。

2013年10月,安捷伦宣布一分为二,惠普赖以起家的电子测量业务被更名为是德科技。一年后的今天,惠普又宣布一分为二。

四家企业之中,谁来继承惠普之道的衣钵?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