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全渠道一体化课堂构想及构建策略

计算机时代 / 2018年10月19日 13:29

手机

朱龙飞+姚力+卢婷

摘 要: 随着教育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学生不再满足于在单一渠道完成学习过程,而是希望跨渠道完成知识的获取,构建全渠道课堂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如何同步跨渠道学习进度和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即实现全渠道一体化课堂成为新的研究特点。本文从教育技术发展角度出发阐述了全渠道一体化课堂的概念及必要性,并结合教学实践对构建全渠道一体化课堂的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全渠道课堂; 教育技术; 大数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7)05-68-04

The omni-channel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activities based on big data technology

Zhu Longfei1, Yao Li1, Lu Ting2

(1. Zhejiang Police College, Hangzhou, Zhejiang 310000, China; 2. Donghua University)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nd mobile Internet, students are no longer satisfied with offline learning process in the classroom, but hope to complete the acquisition of knowledge across channels, so to construct the omni-channel classroom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How to synchronize the cross channel learning schedule and optimize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 namely to realize the classroom of omni-channel integration has become the new research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and the necessity of the omni-channel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activities are explained, and the strategies to build the classroom of omni-channel integration are explored by combining with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Key words: omni-channe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big data

0 引言

教育促進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带动教育技术的变革。在以黑板、粉笔、图片、模型等为核心载体的传统技术时代,手工技术使得集中单一渠道授课成为课堂的普遍形式。随着试听媒体物化技术的发展,人们不仅可以向教师学习,也可以通过教育媒体进行学习,教育媒体的出现使得多渠道课堂成为可能。近些年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兴起进一步拓宽了课堂的表现形式,人们利用零碎时间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也可以完成学习过程。

学生不再满足于从单一渠道完成学习过程,而是希望跨渠道完成知识的获取,比如从一个渠道知晓概念,从其他渠道强化了解和深化了认识。多渠道的课堂渐渐演变成全渠道,课堂也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如何同步跨渠道学习、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即如何将全渠道课堂一体化,实现学习过程的跨渠道融合是一个新的研究特点。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核心,大学教育更应如此。具体来说,教师要从个体差异出发,总结学生在态度、模式、需求、习惯等方面的不同,有的放矢地组织不同的教学行为和方式,使得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佳的学习体验。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育数据获取的困难、技术处理手段的落后,教育效果的保障多数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经验及教师自身的责任感。如果能将学习行为数据化,使得教师可以不再单纯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判断和分析学生的学习偏好、难点以及共同点等,只要通过整合学习的行为记录轻而易举得到学习过程中的规律,这样对教师的具体教学和辅导工作很有帮助,现有的网络技术则能将不同渠道的学习行为同步起来,使得实时融合变为可能。利用基于大数据的预测与分析技术改进教学行为、融合全渠道课堂已然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本文从教育技术发展出发,阐述全渠道一体化课堂的概念、难点及必要性,并结合相应的教学实践论述构建全渠道一体化课堂的具体策略及应用价值。

1 全渠道课堂的由来和发展

“全渠道”(Omni-channel)[1]的概念最早源自零售业,所谓全渠道零售,亦称泛渠道零售,是指以消费者为中心,利用所有的销售渠道,将消费者在各种不同渠道的购物体验无缝链接,同时将消费过程的愉悦性最大化。因此顾客可以同时利用一切线上、线下渠道,如实体店、服务网点、呼叫中心、互联网以及手机等,随时随地购物。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的发展,线上、线下业务的融合更为便利。全渠道零售的核心在于两方面,一是以消费者为中心,二是无缝融合。教育领域经历着跟零售业相似的历程。

2013年度TED大奖(2013 TEDPrize)获得者Sugata Mitra自1999年起在印度偏远农村开启过一个教育学实验“墙上的洞”,在孩子们聚集的街头的墙上开了一个洞,里面放着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在没有任何人指导的情况下,贫民窟的孩子们不仅在极短的时间内学会了电脑,还自学了生物、数学、语言等领域的知识。Mitra认为,统一的、机械的学校教育始于维多利亚时代大英帝国对标准化官僚的需求,而网络技术的发展终将把我们带入一个由自学者和网络构筑的“云中学校”。这一实验引发了对学习行为的思考,学习过程本身不应依赖于教师、书本等外界输入,应是一种自组织行为,而教育更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发掘学生自身原有的动力和天分。

权威教育技术机构新媒体联盟NMC发表主题演讲将人类的学习行为归类为移动学习、游戏学习、讲授学习、可视化学习和社会学习,每种学习行为对应着不同渠道的课堂形式。互联网时代开放的资源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学习行为。

2 一体化的必要性

为实现对不同学习行为的支持,课堂的表现形式必须多样化。线下课堂体现人文关怀,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得到全面的成长,缺点是以教师为主体、缺乏针对性。作为线下课堂的有益补充,线上课堂精选优质资源,提高教学效率,缺点是组织松散、难以驾驭。在内容提供方面,线上课堂的发展极为迅速。麻省理工学院首创“网络课件开放工程”[2],其后出现以14-18岁的中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可汗学院(Khan Academy),紧接着网易上线“公开课”[3]。而后出现Coursera、Udacity和edX等大型开放在线课程,即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4],MOOC的出现将线上课堂推向高潮。

多渠道课堂能够联合不同渠道课堂的优势,彼此辅助,但对具体怎么联合缺少明确的模式和定义。在学生信息识别方面,教师缺乏对于不同渠道课堂学生身份的统一整合和精确识别,学生信息在不同的渠道中是碎片化割裂的,不同渠道学生信息的整合依赖于教师的责任感。在教学信息分析方面,教师多数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来分析学生学习中的偏好、难点及共同点等,无法从具体数据中获得支持。全渠道课堂重点解决的是融合问题,强调多渠道课堂一体化,具体来说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⑴ 数据的一致化

全渠道课堂实施中可以产生大量数据,如与学生关联的学习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系统、社交服务网络数据,和与教育者关联的课程数据、授课进度数据及社交服务网络数据等。由于我国教育信息技术平台还未普及,多数地区尚未普及教育管理信息系统,而正在推广阶段的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多数也是按单一渠道设计的,学生在不同渠道中的数据还处于碎片化状态,因而无法更好地满足全渠道课堂的需求,应考虑将不同渠道独立的信息平台整合起来,建立统一的全渠道信息平台。通过不同渠道搜集并整合每个学生的学习历史数据、当前动态数据、社交数据、个人偏好数据和未来数据,以学生为中心,建立一个全渠道学生信息共享系统,使学生无论出现在哪个渠道都能够被精准识别,并实现对学生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教育服务。当学生在不同渠道间切换时,可以借助数据对其精确定位,并及时推送相关信息,与他们进行个性化互动。

⑵ 过程的无缝链接

教育过程可以被拆分成上课、练习、问答、考试、评估、推荐等几个流程。全渠道课堂即教育过程拆分后分散到不同渠道中,且多个渠道间的过程可以任意整合,整体构成学生完整的学习过程。教育者应采用尽可能多的渠道,并通过不同类型渠道之间数据的一致化,使学生能够在渠道间无缝自由切换,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全渠道课堂中,学生学习的每一个阶段都面临着多种类型的渠道选择,学生在做相应的渠道选择的时候可根据自己情况做出最优选择。全渠道课堂旨在充分利用学生本身就有自然的逻辑和自组织的能力、能够利用各种资源完成知识的获取,为学习过程提供有效的辅助手段。这就要求教育者应当采用尽可能多的渠道,提供最优的资源。

3 全渠道一体化课堂的可行性

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不斷推进、全过程教育平台的急速发展为全渠道课堂的推广提供了可能。2012年3月教育部正式颁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三通两平台”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十二五”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5]。其中“三通”即“宽带网络校校通、 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两平台”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从“校校通”到“班班通”再到“人人通”,从以校为本的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与应用,到以班为本的教育教学应用,再到以人为本的基于数字学习环境的教学与学习,为实现多渠道课堂提供了硬件条件。湖南省基于“世界大学城”网络服务平台开展云空间教育教学方面的探索为全渠道课堂实践提供了经验[6];同时新疆、安 徽、山东、河南等省市已陆续启动建设与应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也强调以学习空间为核心的资源推送[7]。

在软件方面,自2009年开始“易班”(E-CLASS)作为一个以高校师生为主要使用对象的网络虚拟社区,在全国高校中逐步运用与推广,逐渐成为网络时代凝聚学生、服务学生、教育学生的新平台[8]。很多地方高校一直在探索并推进易班平台建设,探索如何更好地在易班平台上推进教学资源建设,鼓励有条件的教师结合具体教学需求参与相关内容及应用的开发。

4 基于大数据的全渠道一体化课堂的实施探索

易班网的核心应用在于三个方面,其一是社交网络平台,支持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其二是管理平台,提供二次开发接口以供第三方访问教育与学习相关统计数据;其三是存储平台,汇聚优质教学资源,存储教学过程数据。全渠道课堂重点解决的是数据的融合问题,强调多渠道课堂一体化,通过不同渠道搜集并整合每个学生的学习历史数据、当前动态数据、社交数据、个人偏好数据和未来数据,以学生为中心,建立一个学生信息共享系统,使学生无论出现在哪个渠道都能够被精准识别,并实现对学生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教育服务。

⑴ 建立学生电子档案袋

学生电子档案袋是一种由个人履历、学生作品、学习进度(多渠道课堂参与次数、学习时间及时间分配等)、活动记录(参与线上线下课堂的时间、频度及个人贡献等)、评价(课程评价、自我评价、他人评价)等学习过程信息构成。电子档案袋给每个学生表现的机会,真实记录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思并强化反思。它所汇集的是学习者在某一学习阶段或基于任务的学习活动中几乎全部的学习成果和作品,其目的不是鉴别选拔,而是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独特的特点,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收集、选择和反思学习的活动中,使学生能够不断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对照学习者培养目标,清楚自己的强项与弱项,明确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⑵ 实现学生肖像生成模块

全渠道课堂实施中产生的诸如学习过程数据在教育过程中能够被自动记录下来,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可以将不同渠道独立的信息平台整合起来,建立统一的全渠道信息平台。通过不同渠道搜集并整合每个学生的学习历史数据、当前动态数据、社交数据、个人偏好数据和未来数据,生成一个具体的学生电子肖像,使学生无论出现在哪个渠道都能够被精准识别,并实现对学生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当学生在不同渠道间切换时,可借助数据对学生进行精确定位,并及时推送相关信息并与之进行个性化互动。

5 教育数据隐私性讨论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核心,对于个体信息的采集是实现教育个性化的基础。数据在采集的过程中,会由于教育数据的层次不同而发生变化。根据数据采集手段的不同,可以把教育大数据分为基础层数据(如每年的学生数量、学生的基本静态情况等)、状态层数据(学生的学习过程进度等)、资源层数据(如教学资源及内容等)、行为层数据(学生写作业、完成考试情况、参与论坛讨论频次及情绪等)。这些数据大部分是在教育过程中自动生成并记录下来的,这些数据的安全性及隐私性极为重要,一旦出现信息泄露就会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

解决隐私保护问题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模糊化,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将所有能体现个人信息的内容做模糊化处理,数据在被分析和共享的同时,不会侵害到个人隐私,从而杜绝了个人隐私在大范围内传播;二是做好告知与许可工作,在采集数据之前,任何对于个人信息的数据分析与处理都要向个人征得同意。

6 结束语

移动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使教育领域掀起了一波革命浪潮,全渠道课堂将成为不可替代的学习模式,如何实现全渠道课堂的一体化是成败的关键所在。本文结合全渠道一体化课堂的诉求对构建全渠道一体化课堂的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具体实践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检验。下一步工作重点在于结合易班等平台开发具体的应用,以辅助全渠道一体化课堂的具体实施。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李飞.全渠道零售的含义、成因及对策——再论迎接中国多渠道零售革命风暴[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11

[2] 刘冠华,胡树红.从MIT OCW评估结果报告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J].中国电化教育,2010.10:76-80

[3] 网易公开课[EB/OL].网易公开课, [2016-04-08].http://open.163.com/.

[4] 张运红,黄大乾,朱蕾.美国MOOCs发展的现状、问题与趋势[J].外国教育研究,2014.11:92-101

[5] 教育信息化专刊2013第3期_教育部门户网站_MOE.GOV.CN[EB/OL].[2016-04-11].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381/201305/152102.html.

[6] 郭玲玲.“世界大学城”教育資源共享模式探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

[7] 祝智庭,管珏琪.“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1-7

[8] 易班网[EB/OL].[2016-04-11].http://www.yiban.cn/.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