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计算机时代 / 2018年10月17日 22:24

手机

金俭 范杨慧

摘 要: 针对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体系的现状和弊端,从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需求出发,探讨了教学组织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和教学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的教学改革。提出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依托网络环境,设置MOOC课、微课等新兴的互联网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能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全面提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 计算机基础课程; 教学改革; 网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6)03-72-03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omputer basic courses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Jin Jian, Fan Yanghui

(Huang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Zhengzhou, Henan 450063, China)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computer basic course system, according to the demand of talent training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the five aspects of the teaching reform, the teaching organization, the teaching content, the teaching methods, the course system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And put forward that to make full use of modern teaching means, rely o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to set up the MOOC class, micro-class and other emerging Internet teaching model, can widen students' learning channels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computer basic courses.

Key words: applied colleges; computer basic courses; teaching reform; Internet teaching

0 引言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际高教界逐渐形成了一股新的潮流,那就是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而国内的诸多高校近年也纷纷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中注重实践环境的强化。自2014年3月起,中国教育部已经明确在全国1200所普通本科院校中,将有600多所逐步向应用型大学转变[1]。作为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基础教学已经同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必修课一样,不可或缺,不会使用计算机就意味着新时代的“文盲”。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应用型大学的提出,传统的以教师教学为主,学生听课为辅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就显得尤为关键。

1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现状和弊端

⑴ 计算机普及程度不一,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发展,我国计算机教育在中学阶段已经开始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新生在高中甚至初中时已经接触过计算机课程,这些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已摆脱“零起点”,对于计算机的操作能力也较强。但对于一些贫困的偏远山区学生,受到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很少接触到电脑,因此这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较差[2]。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大多数高校还是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这样可以照顾到基础薄弱的学生,但是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因而教学效果不是太好。

⑵ 教学模式单一,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要。目前高校现行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为“1+X”模式[3],“1”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大一开设的必修课程。“X”为计算机基础后续课程(计算机语言类、数据库类、网络类等),公共选修课。大部分高校现行的“一刀切”课程体系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那些已完全达到大学计算机基础必修课程要求的学生需重复学习该课程,而且受各种因素制约难以选到自己感兴趣的计算机基础后续课程。

⑶ 教学评价方式陈旧,很难反应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不同于高中,大学的学习主要是靠自己,如果只靠课堂听讲,不能完全掌握知识,学生应利用课余时间去拓宽自己的视野。但是大部分高校的应试教育倾向比较严重,导致学生纯粹为了应对考试而学习,教师也为了提高考试通过率而讲解。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教学手段的机械化,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忽略了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很难达到应用型高校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鉴于以上问题,我们希望通过改革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法等,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个性发展。遵循“以人为本,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的现代教学理念,达到“以应用为目的、以实践为重点”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

2 主要改革措施

2.1 改革教学组织形式

优秀的教学组织形式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和书本,应该围绕提高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来展开,因此首先应该积极推广多媒体教学,结合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材的内容,形成一套完整的多媒体教学方案和手段,通过图文音并茂、教师传授等多种方式结合,增强该课程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可以通过网络这个强大的媒体,建立起教学平台,如现在兴起的MOOC教学、微课教学[4]等互联网教学模式,很好地实现学生和教师的互动,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把课堂从教室扩展到互联网,加强和巩固教学效果[5]。

2.2 改革教学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但是很多高校用的还是以前的教材,比如现在win 10系统已经推出了,但是有的学校上课用的教材还是xp系统,应该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删除已经过时的知识,增加新的技术,对不同的专业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区别对待,尽量满足大家的需求,还可以结合当前的先进知识做专题讲解,扩大学生的视野。还应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练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而不是硬性地灌输理论知识。

2.3 改进教学方法

采用分级教学法,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知识容量及深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有利于教师掌握教学内容和速度,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与自信,能极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比如对全校大一普招本科新生进行计算机知识和能力测试,根据成绩分A、B、C三个级别[6]:A级学生计算机知识面广,应用能力强,约占学生总数的5%;B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能力,约占学生总数的15%;其余为C级。

2.4 改进课程体系

⑴ 必修课课程体系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通过优化课程体系,使计算机基础教学朝着个性化、自主式学习的方向发展,为学生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

A级班:按较高教学要求组织教学,强化应用实践能力培养,免修大学计算机基础必修课程,必修计算机基础后续课程,每周不少于2学时的网络自主学习,提交作业情况按照一定比例计入总成绩,并有专业老师带队参加全国计算机类大赛等。B级班:按一般教学要求组织教学,大学计算机基础采取项目化教学(24学时),每周不少于2学时的网络自主学习,提交作业情况按照一定比例计入总成绩。限制选修计算机基础后续课程。C级班:按照基本教学要求组织教学,大学计算机基础采取项目化教学(30学时),每周不少于3学时的网络自主学习,提交作业情况按照一定比例计入总成绩。限制选修计算机基础后续课程。

⑵ 选修课课程体系

计算机基础必修教学结束后,根据学生和社会的需求,结合各个学科专业的实际情况,开设计算机语言类、数据库类、网络类和计算机设计类选修课,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比如《C语言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MYSQL数据库程序设计》、《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VISUAL FOXPRO数据库程序设计》、《网络技术》、《网站规划与建设》、《网页设计》、《图形图像处理》、《MS OFFICE高级应用》等。

2.5 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不同于其他理论课程,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操作性和设计性较强,鉴于这个特点,教学评价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平时成绩)由出勤(30%)和课堂提交作业(品)(70%)两部分组成,占总成绩50%;学生若在作业中有创新和提高,可以适当增加分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终结性评价是课程结束综合性考核结果(期末成绩)占总成绩50%。不论是在过程性评价还是终结性的评价时,都应采用无纸化的考试形式,这样才能充分体现计算机教学的特点,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的强大魅力。

3 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教育不仅关系到一个高校的文化基础教育、人才素质教育,也是技术基础教育的重要体现。鉴于高校中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改革势在必行,虽然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或者了解过新兴的互联网教学技术,但仍没有开展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教学改革的高度和深度还亟待加强。在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下,如何将计算机教学与“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如何将项目化教学、就业取向的教学与手机APP在线学习结合起来,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只有如此,才能顺利完成向应用型大学的转变。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陆汉权,何钦铭,徐镜春.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

课程教学内容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2.9:55-58

[2] 王楠.关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

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3(1):154-156

[3] 曹然,赵洁.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2(26):46-48

[4] 邹显春,张小莉,李盛瑜,杜云.基于网络环境的计算机基础课

程分类分层次教学改革与实践[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6):213-219

[5] 李静,张晓丹.基于B-learning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

革应用[J].福建电脑,2015.4:60-61

[6] 徐敏.高校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析[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4:112-113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