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勒索“解锁费”终获刑

黑白之道 / 2018年10月16日 10:02

手机

去年11月,大学生小杨发现自己的苹果手机莫名其妙被“黑”,惨变“砖块”无法使用。ID被锁住后,小杨收到一条推送消息,并按照对方所说的步骤一步步用同学手机与对方互加QQ好友,随后收到了对方使用其苹果ID登录iCloud的截图,以及索要600元“解锁费”的敲诈信息。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小杨支付了300元“解锁费”。

近日,这起案件的“黑手”丁某站上了南湖区人民法院的被告席。

经查,丁某这些用苹果ID骗取他人钱财的手段,都是向同学的弟弟滕某学来的。通过滕某,丁某与一些专门搜集和倒卖苹果ID号的“上家”合作,并向他们支付一定金额换取信息,利用邮箱账号,丁某在苹果官网上登录,并将对方手机锁定……此时的受害者,手机被锁定后无法使用,在手机屏幕上还会显示出丁某在丢失模式中输入的文字,部分受害人慌乱之余,会通过QQ与丁某互加好友,随后,丁某就会与受害人交涉,并骗取“解锁费”。在此过程中,也有部分受害人意识到自己正在被敲诈勒索后不予理睬,丁某则会通过短信、邮箱等方式威胁受害人,称将会把其手机中的个人信息,挨个发给通讯录中的联系人。

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人丁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网络技术手段敲诈勒索9次,其中2次未遂,共计索得人民币2940元,其行为已构成敲诈勒索罪,判处丁某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4000元。

事实上,购买国行的苹果手机时,如果购买者自己留有发票,当手机被锁定无法使用时,完全可以通过联系苹果售后的方式,走“官方途径”解锁。然而,部分受害人表示在明知道自己被敲诈勒索的情况下,因害怕信息泄露或怕麻烦,还是选择给丁某转账,让其直接解锁。

法官借此提醒:当前,窃取受害人苹果ID的方式呈多样化,主要包括发送短信链接、技术手段窃取邮箱账号密码、手机被盗后ID号修改、制作高仿的苹果公司网站页面吸引点击等手段,广大市民在使用网络时,输入账号需谨慎,切勿随意点击不明链接,被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以保护个人隐私及个人财产;另外,一旦手机或其他计算机被锁死,应找到专业维修人员进行解锁,不要盲目与不明联系人进行私下交涉,才能有效避免上当受骗,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你会喜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