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族不可怕,更恐怖的是 i 世代

TechNews科技新报 / 2018年10月05日 12:51

手机

【Technews科技新报】生于 1980 年与 2000 年之间的人被称为千禧世代,这一族群已经让上世代的人感到头痛,一度被误解为草莓族,担不起重担,且以自我为中心。无论接受与否,千禧世代已经是现在的社会中坚,是市场上消费主力,世界必须围着这群人而转,投其所好。其实最麻烦的一代还不是千禧世代,而是跟着智能手机一起长大的 i 世代,许多青少年已经出现各种病兆,专家认为这些病兆都是手机害的。

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刊登一篇长文特别描述现在的 i 世代现象。报导认为,世代差异的行为与态度是连续性的,譬如从婴儿潮世代到千禧世代,个人主义一直在上升,千禧世代是一个高度个人主义的世代,千禧世代与上一代最大的不同在于世界观。

但报导发现,千禧世代很多特质在 1995 年到 2012 年出生的 i 世代身上都看不到,i 世代花时间的方式也与上一代完全不一样,原因是 i 世代的日常体验已经与比他们年长几岁的千禧世代有极大差异。

i 世代出现世代特质断链

i 世代与智能手机一起长大,他们根本不知道网络出现以前的世界是什么样子。虽然千禧世代也是跟网络一起长大,但是他们至少有体验过没有网络与智能手机的日子。而 i 世代在青少年时期就有 iPhone,他们高中的时候就有 iPad,智能手机大幅改变青少年各方面的生活,从社会互动到心理状态无不受到影响,且不分国籍、不分贫富。

先不论原因为何,i 世代的心理状态比千禧世代更脆弱,青少年抑郁症和自杀率自 2011 年以来一直呈上升趋势,现在仍处在高峰,i 世代出现几十年来最严重的心理健康危机。报导认为,大部分可归咎于他们的手机与社交媒体。

不出门、不开车、不打工、不约会

对前几个世代具极大魅力的独立性,对现在青少年而言一点都不重要。2015 年调查现在美国 12 年级学生,出门次数比 2009 年调查的 8 年级学生还少;现在青少年也不学开车,爸妈就是最好的司机。现在青少年也不愿意约会,2015 年调查高中生只有 56% 有在约会,婴儿潮世代与 1966 年到 1980 年出生的 X 世代有 85% 高中生在约会。他们也不打工,以前美国人在高中第二年就会开始工作。

现在年轻人延后承担成年人的责任,与经济、教养方式有关。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程度比工作经验重要,父母也鼓励孩子念书,当然孩子不反对,因为他们也不想独立,社交生活都在手机上发展。但是数据显示 i 世代也没有花更多时间念书,也不像前世代的人花时间打工,代表他们有更多休闲时间。

这些休闲时间都在做什么?报导发现,青少年都在房间玩手机,且时常呈现忧郁状态。虽然 i 世代比前几代更常在家,但是他们也没有与父母比较亲近。2000 年到 2015 年,几乎每天与朋友聚会的青少年人数下降 40% 以上。他们花更多时间在屏幕上,越来越抑郁。

青少年睡眠不足、抑郁、自杀率攀升

先前一项研究显示,大学生愈常查看 Facebook 讯息,就愈感到不快乐。每天上社交网站,而不是经常与朋友见面的青少年更容易感到孤独。2013 年调查发现青少年的孤独感飙升,发现 8 年级生若是社交媒体重度使用者,罹患抑郁的风险大增 27%,而经常运动、参与宗教活动,甚至花时间做作业的青少年,患抑郁症机会都比较低。

每天花 3 小时以上在玩电子设备的青少年自杀的可能性高达 35%。自 2007 年以来,青少年凶杀率已经下降,但是自杀率上升。2011 年调查 14 岁的青少年自杀率 24 年来首次高于杀人率。

社交媒体容易让青少年感到被孤立,他们时刻期待自己的动态被关注,看到其他人的团体合照又质疑自己为何没被约,心智不成熟的人容易受网络上破碎的社交线索影响。2012 年到 2015 年出现抑郁症状的男孩增加 21%,女孩增加 50%。

智能手机也会影响睡眠,专家指出青少年一天应该睡满 9 小时,不该少于 7 小时,2015 年调查现在青少年睡不到 7 小时的人比 1991 年多 57%,2015 年调查睡眠不足者就比 2012 年调查多了 22%。

当然还有很多原因造成青少年抑郁与睡眠不足,但是智能手机的蓝光伤害很大。许多硅谷人都限制孩子使用手机,Steve Jobs 就是一个例子。

一天玩手机 2 小时就会养成不良习惯

智能手机在 i 世代童年形塑的心理状态可能会一路影响到成年时期,在童年时期出现抑郁的人,有半数机会在往后人生再度出现抑郁症状,此外,青少年时期是发展社交技巧的关键时期,当青少年花更少时间与朋友面对面相处,就没有机会练习这种技巧。未来 10 年,我们很可能看到更多成年人只会辨识表情符号,而看不懂真正的情绪暗示。

研究显示,一天只要使用 2 小时电子设备,就会对心理健康与睡眠造成影响。现在青少年平均一天花 2.5 小时在电子设备上,虽然现在网络无所不在的环境里,要求孩子不使用手机是不切实际的事,但如何限制使用时间,避免他们陷入不良习惯,是现代父母最迫切也是最为难的教养课题。

  • Have Smartphones Destroyed a Generation?

(首圖來源:Flickr/Chris ParfittCC BY 2.0)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