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C语言的建设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 / 2018年10月04日 09:49

手机

...课程获批山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

叶军+王磊+韩宇贞+田秀梅+楼明珠

摘 要: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不能千篇一律。文章阐述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要与学校人才培养定位相适应,始终服务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理念,结合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计算机程序设计C语言的建设情况和学校实际,从课程建设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资源建设、共建共享等几方面介绍具体做法及取得的建设成果。

关键词:精品资源共享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资源建设

文章编号:1672-5913(2017)07-0080-05

中图分类号:G642

1 背 景

2013年以来,随着教育部《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1]的出台,我国高校涌现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高潮,先后建设了一大批深受学习者喜爱且使用率高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极大地推动了高校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为建设学习型社會起到了引领示范性作用。精品资源共享课存在课程雷同现象,这些课程的教学理念、方法、内容甚至是课程资源完全一样,造成了资源浪费。事实上,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在本质上也是育人的过程,是为学校人才培养服务的,不同类型学校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不一样,生源素质不同,不同地区人们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素养也有差别。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不能千篇一律、千校一样,必须结合学校自身人才培养定位,始终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这个大方向来建设,建成各具特色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计算机程序设计C语言是理工类专业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系列课程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主要讲述程序设计方法、编程思想、调试程序能力、纠错技巧等。南昌工程学院教学团队对该课程进行了持续建设,课程于2015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

2 确定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目标

总结课程建设经验可知,建设任何一门课程,必须弄清楚要建设什么,即课程的建设目标是什么,是为哪些人提供课程服务。教育部2012年印发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通知中指出: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1]。

一些学校结合自身人才培养定位,提出了各自的建设目标,文献[2]归纳了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的4个精髓:“内容是核心,资源是基础,利用是关键,优质加共享是灵魂”;文献[3]指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要忠实于人才培养目标”;文献[4]指出“精品资源共享课更强调精品资源的共享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文献[5]以“将优质教学资源部署在互联网上让更多的学生和教师从中受益”作为建设目标。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必须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相适应,既不能脱离实际、好高骛远,又不能偏离《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中引领性的大方向。精品资源共享课与我们此前建设的校级重点课程相比,最主要的区别除了“优质+共享”[6-8]以外,还将服务对象由校内学生较变为校内学生、教师和校外学习者。因此,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可以确定计算机程序设计C语言课程的建设目标:在校级重点课程建设的基础上,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在课程内容、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效果评价上做得更好;在课程资源上做得更全更精;在共享上做得更广、使用更方便并得到用者认可,打造成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中具有鲜明特色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3 与时俱进,梳理教学内容

人才培养的落脚点在课程教学,而课程教学内容是重中之重。例如,围绕我校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我们对课程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梳理和调整,重点教学内容由原来的1—6章改为1—7章,并增加了结构体、文件等教学内容;此外,我们还重新对课时进行了分配,即在总学时64学时不变的前提下,将理论学时由原来的44学时调整到48学时,增加的4个理论学时中,2学时分配给第8章(结构体),2学时分配到第9章(文件),第2章(顺序结构)和第3章(分支结构)各减少1个学时并分配到第7章(指针)。理论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见表1。

除了教材教学内容有所变化外,教师还可以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上有所侧重,如土木与建筑类、水利水电工程类等专业倾向程序实现、程序在专业方向上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电气通信类等专业以程序设计方法、程序在设备接口等方面的内容为主;理学类专业更注重程序设计语言理论、数据结构、编程思想、编程技巧等方面的内容。

实验课内学时由原来的20学时调整到16学时,增加了10个课外开放学时,相应地,计算机基础实验中心延长了对外免费开放的时间。教师还可以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特别是增加C程序在各专业方向上应用的实验教学题,如C程序在水利工程、电气化工程、土木工程、单片机、数据仿真等方面的应用;实验教学方案由原来的“基础—应用—设计”3个层次,修改为“基础—设计—创新”3个层次。原来3个层次的实验题全部由实验指导书给定,学生只能选做指导书给定的实验题,修改为新的3个层次后,学生可以在创新层次开展课外选题,这就可为学生提供自主选题的机会。

此外,组织编写必做实验题库、选做实验和设计型实验题库,且新编的必做实验题库占整个实验内容的60%,与原来的演示型实验和验证型实验不同的是,每一个必做实验都是以实用为原则,有明确、合理且全面的设计方案,既能反映该门课程最基本核心的知识,又能体现该课程的最新知识,且必做实验题库每学期更新率达60%;选做实验题库占整个实验内容的25%,注重的是综合应用,以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且选做实验题库每学期更新率达40%;设计型实验题库占整个实验内容的25%,每个设计类实验都是以相关专业知识为应用背景,采用“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辨析能力和探索求知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且设计实验题库每学期更新率达30%。实验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见表2。

4 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

传统意义上公认的好教学是教师授课生动、幽默有趣、课堂气氛活跃,但好教学是否一定是有效教学?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过“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有的教学是可信的,既有知识,又有深度,但是又是不可爱的,因为学起来比较枯燥且辛苦;有的教学是可爱的,但是不可信,因为学生并没有获得多少知识。有些教师把课堂当做讲故事的地方,讲一些无内容或无深度的东西,因而获得 “课讲得最好的老师”的称号,我们认为这并不是有效教学方法。德国教学专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而更重要的是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也就是说,我们要探索既可爱、又可信的教学方法。

事实上,我们一直在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讲授法到讨论法,再到案例教学法、亲验教学法,还有价值澄清法、建构主义教学法等,我们得到的结论是不能判定哪种教学方法一定最好,因为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适合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群体和教学环境,一门课程的教学不可能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要根据章节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教材1—2章涉及的内容大部分是语法概念等,基本上采用课堂讲授,通过教师对教材的消化和讲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以方便记忆。3—5章介绍的内容主要是算法的3种控制结构和程序设计方法,对算法的3种控制结构可以采用启发性+流程图+动画演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一边对学生进行启发性引导,一边用动画方式画流程图,这样能够大幅提升教学效果;讲解程序设计方法时,可以采取实例分析、现场编程演示等教学方法。6—7章的内容是函数与数组,是对前几章内容的综合应用,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和专题讨论相结合的方法,以深化学生对综合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典型的案例有数据综合排序程序、学生综合测评程序、计算器程序等,其中学生综合测评程序比较实用,每个班级在期末测评时都要用到该程序,因此讲解该案例时,学生的学习热情高。8—9章涉及的内容是指针和结构体,这部分内容难度较大,可以采用讲授法+亲验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法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积极参与建构的主动学习者,要让学生将自己的先验知识带进新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教师讲授或课本呈现的知识。

所有这些教学方法的探索,目标只有一个,即找到既适合于学生既有学习内容和深度,又受到学生喜爱的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方法。除了探讨好的教学方法外,我们还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的动态考核机制,把学生在课程教学平台上的互动情况作为成绩评定指标之一;互动包括在线答疑记录、在线作业、在线小测试、在线学习笔记、上传的作品等,从“教”和“学”两个方面入手,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5 精品课程资源建设

资源建设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整个课程教学团队和课程责任人共同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建设好、管理和维护更新好,从而使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课程的建设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在课程的校级重点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已经建设了丰富的基础教学资源和拓展教学资源,升级到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后,课程教学团队更是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對原有课程教学资源进行了整理和扩充。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把握3个要点:一是资源要全,只要与课程教学与学习相关的资料,在资源库中都能找到,要让学习者时刻想到“有需要,找资源库要”;二是在全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呈现精品资源,而且精品资源要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动态变化,主动适应课程教学及学生需求变化的要求;三是力求资源的使用简单方便,使学习者愿意主动使用。

在基础资源方面,一是扩充课程全程视频教学录像,将教学团队成员的视频教学录像全部上传到基础教学资源库中;二是对教材内容和习题与解答进行电子化呈现;三是增加实验教学资源,包括实验安排、实验内容、仪器设备、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目标、撰写实验报告等;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对原来划分比较粗的知识点模块进行细化,将原来的10个知识点模块39个知识点,划分为16个知识点模块72个知识点,特别是在使用上由“查询式”改变为“展现式”,置顶呈现“精品”知识点,让学习者通过“一键式”操作,就能找到需要的学习资源。另外,我们还设计并制作了统一的立体交互式多媒体课件,该课件与原先的PPT课件相比,除了全部采用Flash动画外,教学既可以按章节内容顺序,又可以按知点顺序开展,基本资源变化对比见表3。

拓展资源方面,我们增加了20个专家视频教学片段、20个经典的具体演示案例和30个学生程序作品;优化了“作业管理系统”平台,解决了原来无法自动批量批改作业的问题;升级了“无纸化考试系统”平台,使该系统能在win8、win10等系统下考试;并且扩充了考试题库,新增理论试题库题量1 800道、实验试题库900道,新增的试题全部按知识点进行划分,既反映教学大纲,又与计算机等级大纲相衔接,特别是增加了一些用来解决各专业实际问题的应用型程序,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改进了“在线编程练习系统”平台,解决了原平台只支持GCC而不支持VC++6.0的问题;新增了与本课程相关的学习园地,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C语言学习栏目、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学习栏目、程序设计大赛练习平台、专题讲座栏目等。扩充资源变化对比表见表4。

6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

共享是精品资源共享课主要的特征之一,只有实现共享,让广大师生和社会学习者用起来才有意义。为实现课程的充分共享,教师可以从3方面入手,一是解决“通”的问题,即让任何人都能随时随地登录课程教学平台,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或社会学习者等,都能够浏览及访问课程的所有教学资源。在校级重点课程建设阶段,我们的课程教学平台只能通过内网用pc机访问,面向的是校内广大师生,使用者在校外则无法访问。为了让外网也能访问,我们把课程教学平台建在了学校网管中心,网管中心为此配备了专门的IP域名服务器(http://wjpt.nit.jx.cn),社会学习者通过这个域名可以直接登录我们的课程教学平台访问任何资源;另外,随着学校校园Wi-Fi的全覆盖,我们联合学校网管开发可以用手机登录的APP,真正实现了随时随地登录课程教学平台。

二是“用”的问题,就是使课程资源最大限度获得关注和应用。首先,通过QQ、、电子学校、互联网等平台对课程进行大力宣传,以提高课程的知名度;其次,尽最大努力为使用者提供无障碍服务,克服原精品课程存在的“走马观花”式的查询浏览、厌烦式的“被动学习”以及“无人问津”的沉睡式现象。此外,遵循使用方便和快捷的原则,分别从教师、学生和社会学习者3个角度,对课程资源精心设计并且进行分类呈现,使使用者能按需求快速获取最适合自身的各类资源。为达到这一目的,使用者在登录课程教学平台时,被要求选择用户身份,系统会根据用户的身份自动呈现不同类型的“优质+精品”资源,使用者轻轻松松就能获取所需资源或进行网上学习,享受“一键式”服务带来的快乐,以此提高课程的吸引力。

第三个是共建问题。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中实现的是全方位的开放建设,这不仅是教学团队成员的事,还应鼓励教学团队成员之外的教师把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案例和个人教学成果融入课程教学平台中,设立专区上传他们的教学资源供大家使用,并鼓励他们在课程教学平台与学习者互动,一起为学习者服务。同样,教师还要鼓励校内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参与课程建设,学生的学习笔记、学习体会、建议、开发的程序等都可以共享到平台中,让大家一起分享,在共建的过程中生成新的资源,使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真正做到共享共建,提高课程教学与学习的效率,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打牢基础。

7 结 语

这几年,我们通过梳理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扩充精品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等改革措施,使得课程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取得的成就表现在5个方面:一是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大幅提高,补考率由原来的30%降低到5%以内,从最容易被挂科的10门课程中“除名”,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C的通过率也明显提高,由前幾年平均20%左右提升到目前的36%左右;二是提高了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热情,学生的编程能力也得到加强;三是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有所提升,学生评教结果平均在92分以上;四是教师访问课程资源的频度也明显增加,师生在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互动活跃;五是课程教学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组织编写的教材列入“十三五”国家规划精品教材等。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校外学习者访问次数偏少,活跃度较低,课程的影响力有待提高;二是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共建共享力度不够。因此,加强在社会上的宣传,吸引社会学习者使用课程资源,提高课程知名度和使用率,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之一。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一项长期积累的工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EB/OL]. (2012-06-07)[2017-02-10]. 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288/201206/137333.html.

[2] 冯博琴, 郑庆华. 计算机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与协同创新模式探索[J]. 中国大学教学, 2013(8): 8-11.

[3] 蒋宗礼. 建设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 中国大学教学, 2013(1): 13-16.

[4] 苏小红, 赵玲玲, 王甜甜, 等. CS2013指导下的程序设计课程体系设计与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J]. 中国大学教学, 2014(5): 19-24.

[5] 董玉瑛, 邹学军, 刘长宏, 等. 环境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2016(3): 266-270.

[6] 田少煦, 李陵.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艺术类课程创新: 以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数字色彩”为例[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3): 142-147.

[7] 蒋立兵, 陈佑清. 教师教育课程开放资源建设与翻转课堂实践研究: 以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有效教学”的建设为例[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6(8): 46-49.

[8] 沈立, 钱程东, 张春元, 等.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思考与对策[J]. 计算机教育, 2014(15): 64-66.

(编辑:宋文婷)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