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大家还能看到我们
「如果你的隐私泄露了,
你会愤怒么?」
说实在的,
我不会。
在中国的网络环境下,
我们随便打开一个网站,
网页两旁就会推荐你曾搜过的商品,
打开某宝,
想买的产品就出现在首页上,
甚至小米手机,
都公然在手机系统各个角落安放广告。
有人说这是互联网繁荣的代价,
也有人说,
这是互联网的耻辱。
无论哪一方,
好像都与温顺的中国用户无关,
只要我得到了方便,
隐私,随便拿去用。
商业社会下的狗咬狗
而就在前几天,
华为突然冷不丁的发了一个公告,
义正言辞的表示,
「华为手机被安装监听软件搜集隐私的传闻,
……间距追究其法律责任」
就在大家一头雾水时,
华尔街日报的一篇报道,
揭露了事情的真相:
腾讯认定华为手机,
侵犯了微信用户的个人隐私,
并向要求政府相关部门介入。
事情的起因是,
华为 Magic Live 人工智能系统,
其中有一个功能是:
长按Home键它就能提取
微信聊天记录里的电影名称,
并自动显示影片和购票信息,
还可以全网比价,
一键购票。
大家有没有觉得很熟悉,
著名404企业谷歌,
在更早推出的 Google Assistant 里,
就有此类功能。
与此同时,
Android 系统中
也内置了读取屏幕显示内容的 API,
第三方 ROM 如果愿意,
是被允许调用该接口的。
既然被允许,
那为什么腾讯会愤怒呢?
据腾讯说,
Magic Live 比较激进,
整合了多方面的用户数据,
比如用户行为活动。
从两方的对峙来看,
华为方说自己产品通过检测了没问题,
并且用户已经授权了。
腾讯说自己致力于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
需要划定厂商和用户的隐私边界。
但无论双方怎么争辩,
都有一方被忽略:
用户。
用户,是狗嘴里的肥肉
作为用户,
完全不知道还有那些信息是被搜集的,
也不知道我们到底授权了什么,
只知道看不下去长长的条款,
按个确定就好了。
我们的每一句话,
每一条信息,
对于商家来说,
都是一座巨大的肥肉,
「在我地盘上产生的数据,
凭什么白白送给你?」
厂商就如同饿疯了的狗,
无时不刻盯着我们所产生的信息,
一旦有价值产生,
就会被啃的骨头都不剩。
在这种环境下,
厂商似乎都刻意的忽略一个事实:
所谓用户隐私,
无非就是让用户自己选择。
可怜的我们
2017 年,
科技热钱一下子从 VR
涌入 AI,
而人工智能的成熟,
需要大量的,
个性化的数据才能堆砌起来。
厂商希望我们都是小白鼠,
无私的奉献出一切;
我们希望厂商是白莲花,
坚定的守护这一切。
华为和腾讯的战争,
其实就是狗咬狗的数据争夺战,
它们嘴里的我们,
是没有人在乎的。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