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在用生命搞地质

科学网mp / 2018年09月19日 11:22

手机

20170803新疆巴州且末县桑岗依山干萨依被困——

我们是在用生命搞地质

中化地质山东院

2017年8月3日,晴

早上一切准备完毕后,到且末县桑岗依山干萨依附近测剖面,在工区第四系覆盖非常厚,剖面只能设置在河流中,剖面在一个长长大大的河沟里,远远望去,可见雪山。

(1)新疆巴州且末县阿羌镇依山干萨依——山上经常大雾,经常下雪

(2)依山干萨依——被困山上位置往里2公里(新疆巴州且末县阿羌镇依山干萨依)

总共有15个人,皮卡车三辆,其中包括4个维吾尔同胞作为向导,2个四川老乡,3个司机。下车后,走了一段时间开始工作,一直向河的上游走,河水不大,但十八弯,过了几次河,河水不深,最深到膝盖,河水冰的透骨,寒气逼人,过一次河都要缓一会,太冷,温度不超10度。走了几公里,到下午5点,河水明显涨了很多,透骨的河水最深到腰部。

(3)早上河流水量不是很大,河水冰的透骨,寒气逼人,太冷

(4)鞋子、衣服湿透——新疆巴州且末县阿羌镇依山干萨依

(5)攀岩过河——新疆巴州且末县阿羌镇依山干萨依

继续向下游走,第一次一起过河,12个人臂挽臂,打头的是三个维吾尔同胞,第四个川哥,第五个张哥(张中欣),下水后,很平稳,快到对岸后水流有点急,河水冲一个同事,腿刮伤,第四个川哥首当其冲,受到冲击力最大,极力坚持,我们后面坚持不放手,河水虽然有点急,团队人员人人坚持,全部人员安全过河。过了这段河之后,河水又阻断了去路,水太急,天太晚,决定回去,向下游进发。

山上雪融化,水流又加急,水动力更强!找到一个相对平缓水流的地方过河,张哥(张中欣)、川哥打头阵,后面是我们四个(刘军、罗腾、杨光海、薛少琪)加于总,然后是维吾尔同胞,过河相对容易。

再往回走,河水又加急,河水加大了,河流宽5米多,遇到河,找到一个相对平缓地方过河,张哥、川哥、薛少琪、刘军前四个,张哥(张中欣)、川哥走到河流急的地方,水到腰的位置(1.2m左右),我还没走到,明显感到脚寸步难行,张哥(张中欣)用登山杖使劲稳住,川哥也使劲站住脚,他们俩一起喊,“水太急,往回走”,张哥(张中欣)、川哥摔倒在河边,还好不深,张哥(张中欣)膝盖受伤,川哥眼里含着泪对我说,“小刘,张中欣劲不小,加上我的劲,都被冲倒,河水劲有多大”,我说,“我感觉到,你们不叫撤,我快撑不住了”,然后又找地方,找到河水冲击崖壁的地方,12个人臂挽臂,于总在第一个,还算顺利过河。

(6)强渡——登山杖使劲稳住。新疆巴州且末县阿羌镇依山干萨依

(7)于明光分院长踏勘水深

每次过河,我硬着头皮一起过河,心里很紧张,从来没经过这么大阵势,大部分人的心里都一样。

又走一段路,遇到河,由于前一次经验,首选在河冲击崖壁的地方过河,12个人臂挽臂再次过河,前四个依次为于总、杨光海、张哥(张中欣)、刘军,后面是维吾尔同胞,再后面罗腾、薛少琪、川哥,走到水深的地方,水过腰,挨着崖壁,一步步走,水很急,我用手抓紧崖壁突出的石头,水再加急,冲击力很大,我前面三个冲倒在河里,后面的人退到了岸上,前面三个居然站起来了,我放松了一些,不用再负担这么多。

往前不远处挨着悬崖有一个宽两米的水滩,河水没有淹没,我们慢慢走过去,接着有三个同事冲过来,我们拉过来,总共有7个人,后面5个回到岸上。我们7个尝试过三次河,河水太急,都不行。于明光分院长用对讲机与他们联系,希望他们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爬山回去,然后请求救援。

那时已经下午7点。经过1个小时,同事到有手机信号地方,20点30分时,向且末县公安局库拉木勒克中心派出所报警:“辖区阿羌镇依山干村有十名群众被困于依山干河水中,请求出警救援”。接警后,库拉木勒克中心派出所所长董继鑫、民警余洋浩等干警立即携带救援物资及食品,赶往救援地点。——再次表示感谢

(9)裤子、鞋子已经湿透

这条河宽的地方也就7米,水深到腰,很困难在于河水急,河水冰,腿容易抽筋,河水中都是很大的一块石头,如果冲走,头碰到石头,很难翻身。我们听到河里面石头轰隆隆撞击声,像打雷一般。先来就有人想爬山,不要过河,其实我是支持爬山,人是爬行动物,对于水还是很陌生,有人说爬山会体力不支,或者难爬,其实体力肯定都能跟得上,爬山也没问题,只不过快慢而已。

(10)杨光海带路尝试爬山回,坡度太陡峭,非常危险

(11)昆仑山悬崖困一夜——衣服鞋子冲锋衣全部湿透的于明光分院长

另外5个走山上,他们用对讲机与皮卡车司机石叔联系,因为山里面手机没信号,石叔呼叫119救援,那时下午8点,他们5个很快到对岸,基本安全,回去了两个,两个维吾尔同胞体力不支等待救援,罗腾一个人在对岸等着我们。我们7个只能等待救援,中间我(刘军)、杨光海等都尝试爬山上去,坡度太陡峭,非常危险,于明光分院长为了大家安全及时阻止了爬山,等待救援。

我们只能等,等待救援,或者河水减小,就可以淌水返回了。身上裤子、鞋、冲锋衣等都是湿的,冰冷,温度也就十多度,一阵阵冷风,不停哆嗦。我们一直等,到晚上12点,天已经黑下来,看见山的影子。在这中间,我们7个人坐在一块,相互取暖,说一下今天经历,用对讲机与河对面的罗腾聊会天,中间杨光海屁股坐疼了,打开手机手电筒给我们拍几张照,手电筒亮瞎我们的眼。

(12)昆仑山悬崖困一夜——衣服、鞋子、冲锋衣全部湿透的张中欣、刘军

2017年8月4日,晴

等到凌晨3点左右,民警来了(派出所离且末县城将近1小时路程,且末县城到工区接近3小时,晚上速度更慢一些),带着绳子,我们其中一个维吾尔同胞(皮卡车司机)也参与救援,晚上河流太急,也过不了河,罗腾与他们一起,从上面很陡的山上下来,下到绳子能到达的地方,库拉木拉克中心派出所干警用绳子一个个把我们拉上去,我们要经过7米高的悬崖,身体完全使不上劲,完全靠他们拉,他们就站在悬崖边上,绳子后面没有绑任何东西,完全靠人力,拉的过程中,手、腿、脚都受到很大程度刮伤——感谢民警。把我们拉上来,山太陡了,坡度接近直立,山上没有树,只有小草,很难爬。这时山上下起下雨,大家都紧张起来了!

(13)民警在悬崖上拉我们上山。——山太陡了,坡度接近直立,只有带刺的草,大家手上全是

民警将我们拉上来,晚上他们也不敢带这么多人翻悬崖峭壁,山周围都是悬崖,他们走起来如履平地,但我们就不行,这时也就4点半,天完全是黑的,只能用手机手电筒照明,幸亏还有罗腾,把我们带到山上,山上真的很险,到处都是悬崖,有时只能容下一只脚。

罗腾探了路,前面可以走,很陡,只能一个人一个人送过去,我和杨光海先过去,于总、张哥还有两个维吾尔同胞在山顶悬崖上,这时山上还下着下雨,用地质锤凿出一条小路。我们三个逐渐下来,那时已经凌晨6点左右,天还是黑的,走了一个半小时的山路,天亮了。遇到一颗枸杞树,摘下红枸杞补充饥寒交迫。

在此不得不说一下我等待8小时的心理,我从来没经过这么大的阵势,等待时每一秒都很艰难,寒冷仅是一方面,能不能安全出去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过河,我真害怕7个人太寒冷了,体力不支,抽筋,在河中间过不去,毕竟一天没吃到热饭。一想到这我就直打哆嗦,并不是因为冷。他们几个开玩笑,我沉默不语,一般我遇到重大挑战前都不说话,这也预示我的心理异常紧张,他们以为我体力不支。常常看一下时间,过得太慢了,眼睛一迷糊,幻想能有一床棉被,暖和又舒服。所有人在坚持,曾经有一刻,真的想…

到皮卡车上,才知道司机师傅们一夜也没休息,到阿羌镇挨户找吃的喝的,要不是认识有维吾尔同胞,他们不会卖给吃的喝的,毕竟是在夜里。皮卡车司机石叔买到了饼干火腿肠,拿到帐篷睡袋供取暖。直到10点钟,于总、张哥还有俩维吾尔同胞走到车前。所有人都安全返回。

(14)于明光分院长和张中欣顺利安全到达

(15)张中欣顺利下山。感谢维吾尔同胞,一步一个脚印把从山上把我接下来,扶我过河!

不幸中的万幸,如果中间突发山洪、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结果难料。这件事也体现了相互之间有了高度的默契配合,无论司机,还是其他人,都做好了应该做的甚至超出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如罗腾完全可以自己下山,司机不参与救援,不到处买吃的。这种团队是打不垮拖不烂的。

几十年后不记得酒肉朋友,但仍记得在且末一起手拉手过河的兄弟。在不出危险的情况下,经历了灾难的洗礼,还是值得庆祝的。

刘军20170803新疆巴州且末县阿羌镇叶桑岗依山干萨依,张中欣修改并提供照片

得出经验:

(1)下车到第一点,5公里,来回10公里,每天工作量很小。冰雪融水一直到早上7点才变小,晚上肯定不能住山上,太危险。走了5公里,干1公里,说实话,心不甘.....

(2)每天哪怕1公里,也要提前回来!这样预算肯定超了,工作量肯定完不成了, 附近出露差,没法转移位置!活没干好,钱花了......

(3)通过这件事情,喀拉米兰河剖面和填图路线,决定放弃!

(4)南部3500m以上海拔,且不能住在山上的地质填图,决定放弃!比较起来兄弟们的命更重要!

且末项目组刘军整理、张中欣总结修改并加入照片20170812

后记:

(1)项目组每天强调安全——我们的思想没问题

(2)项目组安全装备都有——我们的落实没问题

(3) 项目组每天收听看天气预报,我们的安全意识没有问题。

(4)野外工作安全第一!人员安全永远第一位!

我们只是祖国几十万地质工作者中微不足道、没有任何背景、辛勤耕耘在地质野外一线的年轻人,希望用我们野外意外经历告诉大家,安全永远第一位!团结才能自救!感谢苏德辰老师的关心与支持!张中欣20170812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中欣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7001-1070746.html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