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店的鼻祖是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的无人超市Amazon Go,在这家店里,你只需要在进入店里时扫一下手机,之后从逛超市到离开,都再也不需要拿出手机,系统会利用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和传感器技术,来判断你购买了什么东西。
因为是技术先驱,Amazon Go高大上的机器识别解决方案就面临着技术不够成熟和成本高的问题。
一方面,纯计算机视觉对于识别精准度,尤其在人数较多的场所、客流密集的货架前识别人带来很大难度,因此,Aamazon Go最多也只能容纳20人。
另一方面,即便是这样发展中的技术成本也很高贵,一个茶叶蛋估计要卖100美元才能回本,这也是迟迟没法实现商用的重要原因。
而在我国,虽然技术和呈现方式略有不同,巨头和各方资本也已纷纷入局,有的已小规模试营,抢占市场。
阿里巴巴日前开出第一家无人便利店─淘咖啡,走入200平方公尺的“淘咖啡”体验店,它集商品购物、餐饮于一身,可同时容纳50位客人;首次进店,消费者需要打开“手机淘宝”App,扫码获得电子入场码(签署数据使用、隐私保护声明、支付宝代扣协议等条款等),通过入口闸门、放好手机(不再掏出),然后开始购物。
李开复的创新工场、创大资本,以及TCL创投投资了无人便利店─F5未来商店,F5未来商店目前共有6家门店,其中佛山有5家试验性门店,广州有1家旗舰店。2016年底完成试验阶段,佛山区域停止运营,全力发展广州深圳区域。
已完成超过人民币1亿元A轮融资的缤果盒子,预计一年内完成全国5000个网点的铺设,西北地区规模化铺设也正式开启。
EasyGo无人便利店扎根于居住密集的小区,选择以中高端小区切入,比如和大型房地产商、大型物业合作。
虽然无人店的概念刚出来的时候也是十分震撼人心,也出现了不少担忧失业率的言论,但随着相关行业的报道越来越多,人们发现和自己想象的那种超现代商店不同,很多无人店其实就是加大版的自动贩售机,本以为会是能够满足一切需求的即拿即走大型商超,结果是扫码支付的零食铺。
不过静下心来想一想,对于新技术的发展和实现还是要有信心和耐心,不要忙着喷或者失望,技术的更迭和商业的力量会让一切设想成为当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