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正夯?中国各式共享服务整理

TechNews科技新报 / 2018年09月07日 20:00

手机

【Technews科技新报】近期中国共享服务的范围似乎有越来越广的趋势。从早期还只专注在交通,或是教育领域,现在已经慢慢转型到在各行业各业,都有以“共享”为名衍生的服务。而除了近来有大量创投涌入的共享单车,还有哪些服务类别也挂上了共享之名?

共享充电宝(移动电源)

应该是前一阵子与共享单车并列最夯的两个“共享项目”。使用方法是在有站点的地方,从类似充电站的箱盒刷 QR code 注册,并经由支付宝等移动支付付款后,就可以从盒架上取走移动电源。事后,用户可以透过 App 寻找其他的站点,再把移动电源插回去,费用则常见是每小时 1 元人民币,甚至有免费租借的案例。

由于前一阵子中国各家的资本投入都非常巨大,不乏有厂商获得亿元融资,这个营利方式颇有争议的共享服务也有了许多变化,像是只提供电线与各家手机的充电头,而没有供应行动电源。此外,也有传闻指出一些资安能力较差的手机,会在使用完移动电源之后,被透过 USB 端口强制灌入几款 App。

共享单车

中国共享单车其实已经运作过好一阵子。中国的一众无桩式共享单车由于经常受到用户毁损破坏,甚至干脆占为己有,在上月还曾传出有厂商旗下的 9 成单车已经消失,干脆顺势退出市场。

不过,或许中国共享单车市场会如同当初的“打车大战”,最后仅由一、两家资本最雄厚的厂商独占整个市场。实际上,目前共享单车也已经出现由摩拜、ofo 领先的局面。约一周前,中国政府也针对共享单车提出专属的监管规定,内容包括需实名注册、以及不得向 12 岁以下的小孩提供服务。

共享睡眠舱

共享睡眠舱其实有点类似胶囊旅馆,提供 2 米长、1 米宽高的小仓让用户补眠。使用时一样是透过 App、或是微信小程序寻找空的舱间,然后一样先注册好,再透过 QRcode 支付。至于费用则看不同厂商的规定,比如以“享睡空间”这个厂商来说,它的费用是尖峰期每半小时 6 元人民币,超时则是每分钟 0.3 元,有些则直接订出每 4 小时 60 元人民币、过夜 120 人民币的价钱,其实与旅店没什么不同。

由于价钱便宜,大概可以想像一些位置比较隐密的睡眠仓会被人拿去做什么。仓内也会提供像湿纸巾、毛巾一类的东西,同时与被单一样都是即弃式。不过,“享睡空间”在北京中关村的站点日前已经被北京政府查缉,暂停营业。

共享健身舱

与睡眠舱一样最早出现在北京的这个服务,也因为有厂商估值突破亿元人民币,成为近来很火热的服务。不过严格来说,目前的健身舱提供的服务与其说是健身,不如说是有氧。以“觅跑”这个厂商来说,服务内涵是来到路边的一个小屋,刷 QRcode 进入,然后在里头会有跑步机与抬头电视,接着用户就可以用每 5 分钟 1 元人民币的价格在里头运动。用户也需要先缴交 99 元人民币的押金。

由于舱内会有空气清净机,空气品质或许不会太糟,不过汗水之类的脏污目前仍不清楚业者如何克服。

共享雨伞

虽然顾名思义是一项类似“爱心伞”的服务,不过由于许多地铁车站的爱心伞经常一去不返,无法有效利用,最终也催生了这个服务。服务方式也很直觉,是透过专利的机器刷手机 QRcode 付款。付款成功的话,机器就会像自动贩卖机送出一把雨伞。为了避免用户把伞拿走不还,机器会预扣一笔押金,待用户还伞后再补回。因此,某种程度也可以把押金当作买伞的费用。

至于费用方面,以“要借伞”这个厂商来说,它们的租伞价格是 1 天 1 元人民币。押金部份则是 39 元人民币。

共享汽车

先有 Uber、滴滴出行这样的公司,后来又有共享单车这种服务,出现共享汽车其实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和 Zipcar、iRent 类似,一家称作“弘扬”的厂商日前就计划在沈阳投入 1,500 辆 BMW,以及 22 万个与民营停车场合作的车位,价钱也是相当便宜的每公里 1.5 人民币(每日上限 200 元人民币)。

其他有趣的共享项目

  • 共享篮球
  • 共享玩具
  • 共享图书
  • 共享板凳

不过,日前在北京出现的共享板凳似乎只是某间公司的行销手法,方式是在路上摆张印着 QRcode 的板凳。由于用户可以随意坐上去,刷了 QRcode 也不是要求付款,而是跑到该公司的微信公众号,因此似乎只是个有趣的行销项目。

至于共享篮球则认真些,方法是在路边放上附锁的柜子,同时透过录影机,来保障借还球的过程。

(首图来源:Flickr/ChrisCC BY 2.0)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