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 20 日的魅蓝 6 新品发布会上,除了新品手机,魅蓝还发布了由魅蓝赞助,与 Lens 共同出品的《MLIVING:东京美食散步》杂志书。这是一本完全用手机拍摄的杂志书,也是一份特别地道的东京美食文化指南。
或许小伙伴们对这本杂志书还不太了解,魅蓝君在此借机和大家分下面这篇文章,一起听听Lens 的讲诉,了解下《MLIVING:东京美食散步》杂志书里滋味微妙的职人和美食故事:
中国第一本用手机拍摄的影像杂志书
特别地道的东京美食文化指南
退休?我没想过。
我这辈子只想做这一件事……
一直以为,只有像山本耀司、安藤忠雄、小野二郎这样的老一辈大师才会将这些信念挂在心里。而且,估计很多人都会认为,日本的职人精神,大概就是如此。
但今年初的一场日本之行,让我们开始重新审视“职人精神”这个有点过气的话题。

我们是去觅食的,想要通过食物来好好感受一番东京生活。最能代表日本饮食文化的江户前寿司、近年来风头很盛的日本咖啡店、还有一直被用来碾压国内高铁快餐的铁路便当,这是我们这次的重点吃喝对象。
吃起来嘛,酣畅淋漓,爽,饱,嗝 ????。不过,比这些美食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躲在美食背后的那群职人。
❗️

小 野 二 郎
“如果只一味考虑创新,而不考虑味道的话,那一切都是无用功”
是的,我们见到了“寿司之神”小野二郎本人。
他穿着干净的工作服,双手白皙、干净、冰凉。镜头前的他往往一脸严肃,私下里却非常爱笑,聊到兴头上时喜欢指着自己的鼻子,92 岁的他脸上会露出小男孩儿般的顽皮神情。不过,一旦捏起寿司,他会立刻恢复严肃,抬头挺胸,绝不拖泥带水。他捏制的寿司,外部的一层醋饭十分坚实,寿司内部却被捏入了许多空气,非常柔软。入行 66 年了,他还一直保持着这样的水准。

即使已被“封神”,小野二郎时不时的也会去徒弟店里尝尝他们的手艺,还会品尝很多不同的料理,努力效仿别人的优点。他觉得现在的很多新派寿司,只是一味创新,味道没有更好;虽然很流行,美味程度却没有超过江户前寿司。
看起来硬朗的他,曾因为癌症动过三次手术,但手术后第四天就回去上班。他说自己没想过尝试别的行业,也没有休息过,因为“偷懒才会让人生病”。当被问到是否因为一生只做寿司而未尝试其他事物有所遗憾时,小野二郎回答:“并没有,如今的我也在不断学习中。”
❗️

村 濑 信 行
“当初那个不良少年的脸上,也渐渐有了认真的表情”
村濑走进寿司店时,耳朵里还塞着耳机。他说他在听 Guns N’ Roses 的歌,那是他最喜欢的乐队。
少年时的村濑曾是一位“暴走族”。16 岁被退学后,他决心改变自己,便进入了一家寿司店当学徒。村濑是从打扫房间、厕所和厨房学起的,师父非常严格,“会打你、骂你、踢你。你要遵从他,就像军队里必须服从长官的命令一样。”
“以前误入歧途,但在确定自己要做寿司职人之后,就想一直向前,做到最好。”正因如此,村濑用了四年就完成了别人十年的修习。虽然很辛苦,但村濑说:“我只是一个凡人,我只要抓住一个梦想就够了。”现在,他自己开了寿司店,还是会早早起床去筑地市场买鱼,一直工作到凌晨 2 点。
如今,能够像这样吃苦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这个时代物质丰富,职业选择很多,再加上寿司作为一门传统技艺,打骂式的训练也被行业保留了下来,半途而废的人越来越多。村濑说:“既不能像以前那样教徒弟,又必须把传统的精神传达给年轻人,我作为师父,就必须转换头脑。”在招收徒弟时,他索性不再设立太多门槛,因为“能够留下来的,都是愿望强大的人”。
❗️

久 间 雅 史
“除了提供好喝的咖啡,我还想让来这里的人变得越来越有趣”
第一眼看到穿着雪白衬衫和笔挺背心的久间雅史,就好像日剧里走出来的绅士大叔。在做咖啡师之前,他的职业道路在大家眼中“稳定又正经”——在武藏野大学学习建筑,毕业后进入了家居设计行业。
可是,人生走在“正轨”上,他却感受不到满足。于是不顾“古板的国家公务员父亲”的强烈反对,他很“草率”地辞去工作,来到了代官山的一家咖啡店,成为了那里唯一的员工,每天独自购买材料、打扫卫生、制作咖啡、招待客人、收银……
“做设计师,有时连客户的脸都没看到就开始设计东西了。在咖啡店里,你必须面对面地与他人交流。”久间雅史会主动和客人聊天,还曾召集熟悉的客人来店里讨论菜单。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他越来越关注他人的感受,变得更珍惜与家人共处的时光。
❗️
除了上面所介绍的,我们还发现了许多职人、美食与食客之间的微妙与美好。
美食评论家山本益博,专注“吃”这件事已有 40 多年。“料理不像表演。料理只有你做我吃,是一对一的体验。”他对我们说,他把自己与美食职人的交往称为“交手”,这也让“吃”成为一件更有趣的事。????

川岛小鸟的老师、知名的喫茶店摄影师沼田元气,喜欢和喫茶店的主人聊天,也喜欢独自在店里消遣时光。他总是说:“喫茶店是消除孤独感的空间,也是享受孤独感的空间。”其他的咖啡店,大概也是因为类似的原因而吸引人们前往发呆。(注:喫茶店是指日本较为传统的咖啡店)????

两位年纪较长、头发泛白的寿司职人对我们说,他们一周只有一天的休息时间:“我每天都想辞职不干了……累的时候就想辞职,可内心又在召唤着……哎呀,果然还是喜欢吧……所以就一直留在这里了。” ????

故事听多了,味道就浓郁起来。
比如西岛夫妇每天抱着“一期一会”的心情去和客人见面,比如久间雅史将做咖啡师视为一种“修行”:“做自己想做的事,并持之以恒,才能够慢慢地积累出才能。”
正是在这些细腻的心思背后,才能明白:因为从职人、美食家到食客共同维护的一些“规矩”,和食才能够成为“文化遗产”;因为对人情和品质的追求,东京本地的咖啡店才能对抗住全球化的冲击……
❓
可是……听着这群职人讲述自己的生活与坚持,也不由地让人疑惑:
终其一生只琢磨一件事,这样真的好吗?为什么日本的职人们对这个信念如此着魔?
“二战”后的一代人经历了经济匮乏期,他们没有过多的职业选择,首要的考虑是谋生,这种锻炼让他们更容易专注一件事,被认为是“有劲”的一代。
当下年轻的一代呢?他们在经济泡沫后长大,再加上“宽松世代”教育的影响,让他们自我意识强烈、更追求安全感,反而不知道自己该要些什么,也相对缺乏进取精神。
因此,老一辈职人也经常指责年轻人不够努力,认为从前严苛的训练方法更有益于年轻人的成长,担心传统无人继承,就连一些年轻人都说“我们这一代比较脆弱……”
可矛盾就在于,这种“做好一件事就够了”的思维,可以成就一个人、一间店、一件事……但它会不会阻碍变通和创新呢?
近年来,日本大企业的接连衰退、尤其是它们在跨界时的频频失败,背后的原因,正与这种心理相关吧。

如果仔细看这些职人的故事,有些观点背后其实正隐藏着类似的心理负担。
相信你也了解过日本职人的故事,你又是怎样看待日本的职人精神呢?
❗️
更多滋味微妙的职人和美食故事,都收录在了我们与魅蓝共同出品的影像杂志书《MLIVING:东京美食散步》。除此之外,里面还介绍了一些与江户前寿司、咖啡店有关的小事,并奉上一份寿司店地图和咖啡店地图。

另外,随刊附赠的还有一本铁路便当别册。吃过 6000 多个便当的“铁路便当女王”小林忍会在里面向大家介绍铁路便当的做法、魅力以及其背后的日本文化……不仅解开了“日本铁路便当为什么能碾压天朝便当”的迷思,还顺便帮你精选了一份攻略,下次去东京时可以照着书中的推荐购买。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杂志书里,包括你在这条推送中看到的所有 图片,都是由魅蓝和魅族手机拍摄而成的。
旅行时,只带一部手机也可以留下这么多值得回味的故事。
《MLIVING:东京美食散步》9 月 20 日开启预售,售价 39 元;9 月 30 日搭配魅蓝 6 或魅蓝 Note6,售价 30 元。在魅族商城、京东图书、天猫和淘宝“Lens好店”都可以买到。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详情。(*如果黄金周前希望收到这本书,可前往京东商城下单)
MLIVING — Moving Mobile Moments
在身边的相机,就是最好的相机
▼ 戳「阅读原文」,了解 MLIVING 杂志书预售详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