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年,车载智能硬件公司 Autobot 推出了 OBD 产品 AutoBot mini。2014 年 11 月,AutoBot mini 以 99 元的价格上线淘宝众筹平台,最终以超过 100 万的销售总额落幕。虽然众筹成绩相对理想,但产品真正进入到销售端时,却鲜有用户买账,“大众消费者根本不知道 OBD(车载诊断系统)是什么,创业公司更不可能去花大量的时间来教育市场。”Autobot 副总裁蔡亮告诉动点科技,当时 4G 网络尚未普及,车联网也是新生事物,做 OBD 的成本也很高,各个车厂的协议不尽相同,无法带给用户质优的体验。
这次的经验教训让 Autobot 团队认识到,若将高级的技术通过产品落地,必须要以用户容易接受的产品来切入,而行车记录仪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从 2014 年底开始,Autobot 陆续推出了行车记录仪,并开始关注驾驶辅助 ADAS 技术,“但是当时的技术还不是特别成熟,所以团队一直潜心研发。”
今年 5 月份,Autobot 发布了智能行车记录仪 Autobot S。他向记者描述,这是一款车规级的产品,同时 699 元的价格相对亲民,“市面上国产 ADAS 产品平均价格在 2000-3000 元,国外品牌的产品则要过万。”
配置方面,Autobot S 配备了 150° 广角镜头,帧速率为 15fps/s,在 ADAS 识别图像后,截取图像中心的部分,每自动扫描前方 3 条车道是否存在车辆。据了解,技术团队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把算法优化在安霸 S2 芯片上,以实现前车防碰撞预警和道路偏离预警这样的主要功能。
Autobot S 前车防碰撞预警具备两种算法:当车辆距离前车的距离≤当前速度×2s 的距离时,系统预警会自动响起;当前车突然紧急刹车时,此时的当车辆距离前车的距离≤相对速度×2.5s 的距离时,系统会响起报警声。
另外,在道路偏移预警方面,通过 Autobot S 的广角摄像头,ADAS 自动识别车道和车身的位置关系,如果发生车道偏移自动预警便会响起。
蔡亮告诉记者,车辆的前装标定非常复杂,需要专业设备校准,而作为一款后装产品,Autobot S 能够实现简单而高效的标定操作,并且保障了设备的预警精准度。
“我们之所以做到这样的精准度,最重要的是用户冷启动时通过 App 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标定,使 Autobot S 了解用户安装在车内的位置,并通过选择车型了解车辆的进一步提高准确性。”用户在初次使用时,将摄像头的十字中心位置对准到地平线的消失点,标定工作便顺利完成。
蔡亮解释说:“防碰撞产品对于用户体验来讲,核心点是在如何平衡报警次数,什么情况该报,什么情况不该报,如果这个界限设置的高,就会有很多报警,对用户产生干扰,如果这个界限设置的低,又会有可能漏掉一些危险情况,产生风险。所以我们的做法是,将预警量提前一些。”Autobot 将此命名为“虚拟保险杠功能”,这种报警声相对温柔,在紧急情况下,用户也具备充分的反应时间,“所以用户在驾驶过程中,不会觉得设备很吵很烦,这也是提升用户体验的一个细节。”
蔡亮认为,无人驾驶无疑是今后汽车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这涉及到技术研发、数据采集、制定法律法规等。因此,蔡亮觉得现阶段先从辅助驾驶做起,“毕竟我们做的是汽车后装产品,创业公司夹缝生存就必须找到自己的方向。前装需要漫长的谈判时间,以及各种复杂苛刻的要求。对我们来说,还是希望让产品快速落地让用户去体验,再通过反馈从而进行产品迭代。”
蔡亮表示,汽车中控从最早的全钮实体按键,发展到如今的大尺寸屏幕和平视显示器(HUD)的过程,直接影响交互的因素是用户的强调反馈,“实体按键的好处是它有反馈,现在有了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大屏是趋势,车内交互的灵活度越来越高,可玩性也越来越强。”
而从车载智能硬件的角度出发,蔡亮认为另一个趋势是,通过手机 App 设置自动触发的交互功能,比如用户上车后,智能设备会自动播报当日的天气预报;当用户停车时,智能设备会把停车场的照片自动发送至手机上;或者通过 App 设定某个时间,到家开启空调……他觉得,随着人工智能应用维度越来越广,其可以实现自主学习用户的行为习惯,预测用户下一步想要做的事情,因此,这是 Autobot 未来的一个方向。
谈及智能驾驶,蔡亮觉得 Autobot 行车记录仪和单目摄像头类似,“这也是成本最低,同时可以快速量产的方案,当未来雷达价格降低时,我们可以采用更高级的方案。当然,不同的阶段不同的要求,自动驾驶需要很多的摄像头和传感器,但就现阶段的辅助驾驶来讲,摄像头是最普遍的方案。”
此外,该公司另一重要业务是做车载配件,包括手机支架、香薰、空气净化等等,总销量近 200 万台。蔡亮表示,虽然不是智能设备,但却是用户在驾驶过程中必备的实用品。譬如驾驶者开车打电话是非常危险的事情,Autobot 手机支架可以做到单手取放。
除了 Autobot S,这家公司还有 Autobot G、Autobot C、Autobot eye 等产品,“虽然这 3 款行车记录仪还在生产和销售,但已经不是我们的重点。现在的行车记录仪越来越多的在 4S 店被消化,而且是趋于专车专用方向,比如取消原厂后视镜,将后视镜和行车记录仪合二为一,然后取消屏幕,通过手机进行回放观看。”因此,蔡亮认为小机器类型的行车记录仪会越来越少,同时 4S 店要求从中获利相对较高,所以同样一款产品,4S 店则要比线上电商的价格高很多。
截止目前,Autobot 车载智能硬件用户总量已经超过 100 万,用户群体主要集中在 20-30 岁、20 万以上中高档车型的消费者。此外,Autobot 已在今年年初实现盈利。接下来,Autobot 会继续专注车载智能硬件,将推出 4G 产品和更多的服务,并将 ADAS 算法进行打包输出,公司的收入来源也会更加多元化。
2011 年 5 月,Autobot 在北京成立,现有员工近 40 人,技术人员占比 60%,北京公司专注设计与研发,深圳公司则负责生产与销售。2015 年,Autobot 获得了由亚商资本、戈壁资本投资的 600 万美元 A 轮融资,估值 1.5 亿。下一步,Autobot 即将开启 B 轮融资,用于技术研发和生产方面。
题图来自 123RF
本文 Autobot:在智能驾驶鲜有用户买账时,这家公司靠着辅助驾驶产品小赚了一笔 | 创业 来自 动点科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