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让Lady Gaga变脸大卫·鲍威、李宇春致敬草间弥生,如今透过手机,自己也可以实现这种黑科技!

维欧服装设计留学作品集 / 2018年05月06日 06:10

手机

Lady Gaga Grammys 2016, 开场投影出自浅井宣通之手

李宇春的新MV

OMOTE by Nobumichi Asai

也许你不知道浅井宣通是谁,提起WOW也只能想起魔兽世界,但你很可能被昨天李宇春的新MV、Lady Gaga致敬David Bowie的格莱美表演、惊艳一把。

或者看到过上面这些“黑科技”案例你会不解。其实这个令人炫目的投影技术其实是运用3D人脸面部表情捕捉技术,是浅井宣通和他的视觉设计工作室WOW。这次这位创意总监就聊了聊他的创作理念和设计哲学。

面部黑科技

01

“面部投影”和多样性共生

以投影作为艺术表现形式的人很多,但在以面部投影作为主要媒介的众多作品中,最有名的几乎都出自浅井宣通之手。

如果每张脸看作是一个媒介的话,那么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媒介,每一张脸都是TA的种族、国籍、年龄、性别、特点、感受、健康状况和想法的展示交流平台。意识到这一点,深挖“面孔”这个媒介成为浅井宣通的兴趣所在。

Lady Gaga Grammys 2016

2016年,受英特尔的体验竞赛邀请,浅井宣通创作了Connected Colors(连接的色彩),通过一系列的面投影反映match出自然生态与人的关联性作品在同一张面孔上呈现出不同物种的皮肤match质感,表达了浅井宣通对这个世界的思考——自然多样性和共生关系他认为,物种的多样性一起创造了世界的生态,他们之间互相协助,共同维持着生态的平衡。

Connected Colors

“直至今日,‘不同’在全世界范围内制造了很多冲突和战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种族,不同的信仰,不同的习俗……然而很多情况之下,‘不同’只是一个将冲突矛盾合理化的借口。试想如果世界上最强大的物种——人类独自生存下来会发生什么呢?如果世界上只剩下一种专业比如说社会政治会怎么样呢?

如果每个人理解自然的多样性状态以及共生关系,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丽和平。”

在“面部投影”基础上,浅井宣通进一步发展出Face-hacking的理念。Face-hacking意为像黑客一样改头换面,很有一些赛博朋克(cyberpunk,科幻中反乌托邦的概念,类似《银翼杀手》)的味道。

浅井宣通Face-Hacking作品

这个技术看上去很酷很遥不可及,但其实我们已经在snapchat、Facebook messenger或者抖音上面使用了——自拍的时候你可以选择给自己实时打扮起来。

Face-hacking一定程度上正是通过化妆技术“修饰”了我们的身份。但面对新技术,我们总是喜忧参半——“伪装”和“装饰”真实身份也许在未来会制造大麻烦。

02

虚拟、现实世界界限模糊

浅井宣通也创作了KAGAMI(镜),利用“3D实时物理反馈系统”搭建了一个装置,帮助人们重新思考虚拟和现实的关系。他首先用3D扫描面部,得到XYZ轴的坐标信息,再利用这些数据重新生成面部的形状。整个过程仿佛是用人体的细胞重组了一个有生命的躯壳。

浅井宣通重现了赋予作品生命这一过程。“如果我们站在DNA的角度来看,生命是由氨基酸构成的,把这些带有遗传信息的细胞看作是代码的话,人类和其他的物种都是由数字代码组成的,‘意识’和‘生命的本质’是在有意义的代码之下。

从这个角度看,很多虚拟的东西也有‘意识’和生命。也许并不是艺术家创造了有意识的生命,而是他们本来就在空间中存在着。”

在浅井宣通看来,人类的存在甚至可以说是100%虚拟的,“存在”仅仅是一个象征。“当所有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信号到达大脑的时候,在脑海内就重建了一系列‘真实世界’的反馈。简而言之,人脑中充斥着虚拟的符号。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你会发现人类早就开始使用虚拟现实了。VR最近几年很火,只是因为视觉的强刺激让人觉得很惊喜。传统的媒介包括信件,图片,电话……还有那些抽象提取物,用来交流的符号,本身就是虚拟的。因此‘现实’或‘虚拟’本身就是一个很难界定的问题,需要去质疑的其实应该是虚拟符号的‘真’或‘假’。”

在有SNS(社交网络)和VR(虚拟现实)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很容易的操纵“假”信息和图像。“真实”和“虚拟”的界限到底在哪里?我们该如何在社会中保护真实?这是浅井宣通希望通过作品带给我们的思考。

WOW工作室

作为视觉设计工作室WOW的创意总监,浅井宣通也正朝着“艺术作品”和“客户的价值”共存的方向努力,这正如他一贯坚持的“共生”的理念与很多的艺术家一样,他希望最大限度保证创意不被干涉,同时将创意和商业的合力最大化。

谈到对新生代艺术家的期待,浅井宣通说尽可能的多看艺术和设计。你要习惯去思考表达方式以及创作本质。如果你的作品无法从创作本质出发而形成普适性,你的表达将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在做作品的时候,你可以不断的打破和重建,直到你最终确认下来。没有人能一次就做到最好,但只有你不放弃,一直完善作品,才能够成功。”

各大校区地址

转载声明:本平台文章均由维欧整理撰文编写或原创编译,如需转载请获取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