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1日下午 京东全球好物节11.11媒体开放日,在位于大兴区亦庄京东集团总部B座报告厅,京东诸位业务部负责人轮番上台,与在场的媒体一起分享双11的动态。此时距离上一个618大促才过去不到5个月的时间,在同一个会场,京东分享了同样的粉丝狂欢,只是这一次,中国的粉丝狂欢变成了全球粉丝的狂欢,而简单的数字也被赋予了“全球好物节”这样特色鲜明,但让人接受度更高的名字。
在现场大屏上,人们看到了京东双11指挥中心的作战大屏的数据,截止11月11日24点,京东11.11全球好物节最终的下单金额突破1271亿,这无疑证明了今年“京东双11”已经成为全世界的焦点。最后上场的,是京东集团副总裁、3C文旅事业部总裁胡胜利,开始演讲前,他在大屏上亮出了全国手机品类销量排名第一的10个城市名单,这些正是他最关心的数据之一。因为,从11月1日开门红开始,京东3C文旅业务上线了业内公认的含金量高、有3C品类走势“晴雨表”之称的实时竞速榜。在这个榜单上,品牌浮沉,你追我赶、黑马破局的戏码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这也使得今年的双11的竞争格外精彩,也引发了人们对京东3C文旅更多的关注。
“真数据,不憋尿”的行业促导与反推
11月11日“双11”,由阿里创造的这个大促型消费时间点,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事情,但这个消费时点也越来越显现出弊端所在。如果仅仅将双11购物节视为11月11日这一天,它很容易演变成只关注数字的狂欢。
在京东看来,双11应该是一段时间,其销售统计应该是一个周期而不是某个时间点的统计数,这也正是京东在双11的数据统计上所扭转的一种观念。2015年双11的时候,时任京东总裁通信业务总经理的胡胜利第一次接受了媒体采访,对外讲出“真数据,不憋尿”的耿直言论。“大家都把商品都堆积到双11当天销售,都憋着,就像人憋尿时间过长,身体会被憋坏一样。”
对于电商而言,“憋尿”的后果首先就是造成消费者的持续等待,如果预售期长达半个月以上,而所有的需求聚焦到一天之后,会造成大量订单堆积,出现物流、配送等各种问题。表面上看来消费者享受了优惠,却用缺少及时的客户体验为代价。
这种模式也让供应商承担了很大的风险——因为预约或者预售而准备的库存,如果最终因为种种原因造成消费者并未成功下单,对品牌的杀伤力往往很大,这一点在手机界的前车之鉴比比皆是。
也正是从两年前的这个时候开始,京东3C连续11天公布所有的手机销量和销额,按手机品牌和机型、按价格段、日销量和累计销量等多个维度每日进行排布。其后,经过每年618和双11的6次迭代,京东的竞速战报从广度和时效上都有了进一步的延伸。时至今日,由手机品类扩展到全部3C品类,再由3C扩展到整个京东集团的商品品类;由静态战报延展为实时战报,每1小时一次的竞速扩展为24小时实时变化的竞速。
公布真实的数据不仅是一种对行业厂商的督促和引导,同样也能反向推动消费者体验的提升。这一举措让用户真正看到优质的产品和品牌,另外也能保证促销的产品实实在在卖给了消费者,而不是渠道和黄牛。尽管双11期间京东对于销量应该是有目标的,而且预期目标比较高,但这一切必须以真实销量为前提的。作为京东竞速榜的初衷就是要反应消费者真实的需求,反应市场真实的情况,只要数据是真实的,最终的销售成果一定能够软着陆。
作为全中国3C品类最大的B2C零售平台,份额超过50%(GfK: 《2017年3C核心产品数据报告》),同时京东也已是全中国最大的手机零售平台,份额是第二名的两倍。这个双11期间,数据调研机构IDC公布的(统计区间为2017年11月1日- 7日)手机零售市场电商渠道整体销量报告中显示,京东以73.1%的占比,再次印证了京东3C手机的这种地位。因此,倡导公平的竞速规则和公布真实的销量,京东有责任也有义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