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亲自南下探秘工厂 国产手机如何弯道超车甩开洋品牌

机客出发 / 2018年01月08日 09:32

手机

近些年国产手机进步飞速发展,让苹果三星等洋品牌在国内占比有了明显下降,这也是国产手机阶段性的胜利,尽管有很多如内存,处理器等工艺技术还掌握在国外大厂手中,但我国天马、京东方等供应链端技术沉淀让国产手机正在摆脱国外技术的束缚,未来我国手机技术完全自主指日可待。

在国内能自有生产链的手机品牌并不多,多数都是交由富士康等代工厂,难免会在品控等方面没有十足的话语权,目前华为,OV,金立已拥有生产工厂,相对来说在质量方面有过硬的基础。未来其他品牌如果想要做大,那么建立自有工厂也是必然之路,提高自己在供应链端的话语权。

12月22日,人民网专程来到东莞参观了金立工业园,揭秘手机制造过程。选择金立这个品牌也是因为金立在近年手机市场成绩突飞猛进,特别是在上月底,金立一口气发布了8款全面屏手机,成为国内首个将旗下所有产品线均部署为全面屏的品牌。目前6款产品已经上市,市场表现突出,供不应求,使得金立工业园区显得异常忙碌,成为了一座不夜城。

此次,人民网重点参观了金立手机主板贴片车间、自动化测试车间、组装车间、成品测试车间,亲历了全面屏手机如火如荼生产的全过程。实际上,金立工业园被誉为"亚洲最大的单体智能终端制造中心",占地面积约300亩,建筑面积30多万平方米,总投资达23亿元,还提供了大量就业。金立贴片生产线设备均来自日本松下和德国西门子,每条线造价超过千万,如此高质量的产线也是金立手机品质过硬的基础。

纵观整个手机行业,能做到如此高自有程度的手机品牌并不多见,不仅在生产线上有严格生产制度。手机在出厂前还会进行多项可靠性测试,包含了气候环境、机械强度、耐力寿命、整机防护、表面工艺、性能鉴定等多项内容,其中有12项测试与行标、国标相同。其余测试项目,很多严于行标、国标,甚至是行标、国标中没有的。正是由于金立严苛的标准,撬动了很多品牌找到金立为其做代工,金立工业园年年产能能够达到1亿以上,推动国产手机标准的上升和销量的猛涨。

人民网之所以能深入到金立工业园参观手机的制造流程,也是对国产手机在制造能力上面的肯定。国产手机的崛起,正是金立,华为,OV这种在供应链端有积淀的品牌,让国产手机能够迅速走出国门,不受苹果三星等洋品牌牵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