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2017年手机界的这些新科技,到底是实用还是鸡肋?

佩晟pechant / 2017年12月31日 15:35

手机

请输入图片描述

看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看看此时的日期,算下2017年还剩下几天,是不是觉得一年真的过的飞快?

2017在手机界也发生了不少的大事件,也创造了不少的新技术,现在我们来盘点下手机界的那些新技术。

一夜爆红的全面屏

请输入图片描述

从三星S8系列发布伊始,各大厂商的全面屏产品就赶着趟的出来,而在厂商们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屏智能手机亦是实现了从旗舰市场到中端市场再到千元机市场的快速刺穿,这种普及速度,远超业界预期。

据数据显示:三星Galaxy S8系列手机从4月21日正式上市以来,到今年6月底累计销量已经大约达到了1980万部,而随后S8系列和Note8系列也一直是处于热销状态(中国市场除外)。苹果的iPhone X,业界普遍预期其在2017年的出货量将达到3000万— 3500万部这一范围区间。而据Rosenblatt报告显示,“黑色星期五”周末促销活动期间,苹果共售出了约600万部iPhone X,市场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但一个尴尬却有趣的现象是:虽然多数消费者会认为全面屏能够带来更为震撼的视觉效果,但同时也认为全面屏的作用仅此而已。当下厂商推出的全面屏产品,早已无法享受此前业界对小米MIX和三星S8那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殊荣了,甚至在国产18:9全面屏智能手机的全面攻势下,消费者对全面屏的热情更似乎是已快被消耗殆尽,出现了诸如:“18:9也好意思称为全面屏”的反感语态。

拍人拍景更美的双摄摄像头

请输入图片描述

双摄技术并不起源于今年,但今年其热度的爆发式增长是不得不承认的。

这其中自然少不了过往的技术和探索经验的积累。想想当年小编自己用过的HTC EVO 3D,那时的双摄主要是为了满足手机本身裸眼3D这个卖点而使用的,在不开启3D拍摄的情况下另双摄最明显的效果就是能有出色的背景虚化效果,能够将背景虚化掉,凸显出主体。一颗摄像头并不会对拍照有所帮助。

另外,双摄还能让照片的效果更加出色。双摄像头可以捕捉到更多的景物细节,同时配合上大像素点和大光圈,能够实现更棒的照片的效果。同时,双摄还有更好玩的玩法,比如3D摄影,克隆相机等玩法。

人工智能,让手机更懂你

请输入图片描述

今年下半年,一些手机巨头纷纷推出了内置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手机。

苹果最新推出的iPhoneX也配备了AI芯片,同时还推出了AR Kit平台。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技术,AR不仅能带来全新的信息呈现方式,还能带来更多有趣的互动体验,而苹果AR Kit能够为AR游戏开发者或电影制作人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便于他们打造自己的作品。

今年5月,三星为Galaxy S8配备了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平台“Bixby”,并开始提供“Bixby Voice”服务。Bixby人工智能助手拥有“视觉”“语音”“主页”“提醒”四大模块,可以让手机将变得更聪明、更懂用户。近日,三星也正式向中国的GalaxyS8/S8+以及Galaxy Note8用户推送了Bixby语音助手,用户可以通过中文来解锁手机、发送短信、查找音乐和图片等。

和华为苹果相比,三星、小米和vivo虽然在人工智能硬件布局上稍微慢了半拍,但在AI与手机如何结合的问题上,三家公司有着不同的着眼点,入口也不一样。

人脸识别,刷脸解锁

请输入图片描述

人脸识别早已应用在很多产品上,但是应用在手机上还是从今年苹果发布的iPhone X开始。Face ID,是iPhone X用于替代Touch ID而推出的刷脸认证方式,搭载环境光传感器、距离感应器,还集成了红外镜头、泛光感应元件(flood camera)和点阵投影器,多种配置共同搭建用户3D 脸部模型。iPhone X的人脸识别技术相对来说比较成熟,虽然安卓机上面也有但安全性能还不够高,但部分供应商做的还不错,辅助日常的解锁需求完全没有问题。

无线充电功能

请输入图片描述

苹果新发布的iPhone 8和iPhone X支持无线充电功能,这意味着,在充电时用户只需把它们放到充电板上即可,不再需要插入Lightning线缆。很显然,无线充电功能在家中和办公使用很方便。目前安卓机上也在大力发展无线充电技术,相信不久的未来无线充电技术会越来越成熟,让充电跟wife一样传播距离远也不是不可能。

玻璃后盖设计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说到玻璃材质的回归,这真的是一个相当有趣的现象,在2016年,金属材质机身可以说占据了整个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从入门的千元机到售价高达数千元的旗舰级别产品都能看到金属机身的身影。而到了今年,玻璃机身却突然火了,特别是采用炫彩纹理的玻璃机身更是让众多手机品牌推崇。对于这样的现象,小编认为,除了玻璃机身的技术革新之外,更多的或许是目前手机市场缺乏技术创新,众多手机品牌只能通过更换机身设计来让用户埋单。

以上这些手机界的新技术你怎么看,有没有特别喜欢或者想要吐槽的?

关注公众号:PECHANT佩晟,了解更多手机咨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