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付款已经成为流行趋势!
就拿小编来说,我已经2年多没有带现金了
相信很多小伙伴也跟小编一样
但也正因如此,诈骗越来越多...
这不,央视又曝光了一个
“手机付款骗局——扫码领红包”
记住来路不明的二维码千万不要乱扫!
除了这种手机付款骗局
骗子也盯上了大家越来越依赖的朋友圈
如果朋友圈里出现了下面8种人
你可千万要当心了!
1
性格测试
“我是XXX,通过性格测试,直觉准到爆、判断力超强…你也试试吧!”,如果你也想要参与的话,就被要求用自己的微信号登录,并填写个人的姓名、出生日期、手机号码等信息,可能你觉得随便测测没什么的,但是,你的隐私就这样被彻底暴露了。这类骗局还演化出其他形式,免费设计签名、测你是电视剧里的谁、测你的人品值等等,都是换汤不换药!
2
投票获大奖
只要参与者上传一张照片就能报名,然后就是找你的亲朋好友来帮忙投票,获胜的奖品会设置的非常诱人。
这个活动的重点就是可以花钱让客服帮忙刷票,为了得到最终的大奖,粉丝不介意“花点小钱”,结果就上当了!因为,不管你砸了多少钱,后台都是人家操作的,最后的第一名绝不会是你,关键是刷票的钱不会退的!
3
集???? 换大奖
只要在朋友圈集个赞就能免费换奖品,乍一看简直就是“零投入、高回报”啊 !但是,一旦参与了,除了信息会被泄露之外,还会收到各种骚扰、推销的垃圾信息。另外,还会被要求先垫付邮寄奖品的邮费,但是能不能收到就不一定了。即便收到了也会是假货、残次品,后期还会以返还邮费但不支持发红包的名义,套取你的网银支付信息,套路实在太深了!
4
筹款治病
这种诈骗就是利用大伙的同情心,这跟大街上乞讨的一样,有的真有的假,不好分辨,一旦钱给出去就很难再追回了。另外,上面给出的联系电话也不能随便拨打,小心遇到电信诈骗!而且,即便是真实的事件,也存在后期善款被滥用的可能!
5
拼团买水果
用低到没朋友的价格吸引粉丝,如果想要买的话就得自己主动找人加入拼团,人凑够了才能购买,人数不够的话,预收的钱就会退回,看上去感觉消费者没什么损失,商家也没占到便宜。
但事实上,他们是放长线钓大鱼!发起这种活动的商家都是为了增加粉丝数量、搜集粉丝信息,一旦掌握了粉丝的手机号、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那基本就掌握了银行卡里的钱。
6
免费领大奖
请朋友在朋友圈的链接中帮忙“砍价”,就可以免费获得苹果手机、数码相机,或者是只花砍价后的超低价格,就能购买原价几万的电子产品。但是,粉丝付过钱之后可能根本收不到豪华大奖,只有源源不断的垃圾短息,而且,你的个人信息再一次被泄露了!
7
转发就能免费领
只要把商家的活动信息转发到朋友圈“我已经领取了,是真的哦”,并截图回复,就可以免费领取“品牌礼品”。可结果是,领到的礼品都是货到付款的假货,那些所谓的“品牌礼品”还不如地摊货。
8
转发领取流量
“您的好友已成功免费领取*M流量,输入手机号码即送*G流量,赶快抢抢抢!!!”但是输入手机号之后,并没有流量到账。你以为自己并没有什么损失,也就没太在意。但是,商家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这很可能就是某些公司筛选有效手机号码的方式,骗到手之后销售就可以挨个拨打推销电话,甚至转手卖给其他需要的销售!
发现规律没有?
这些朋友圈骗局就是利用各种优惠
来套取大家的个人信息
↓↓↓
之前央视就曝光了
“网上黑市个人信息买卖的乱象”
身份户籍、支付宝账号、开房记录等信息公然叫卖
品类之多令人咂舌
更让人惴惴不安的是:
凭借一个手机号就可以查询对方的户籍、身份证号码、
打车记录、名下资产等等个人信息
(具体视频看这里,建议WiFi下观看)
不法分子的手段越来越高明让人防不胜防
一不小心一辈子的积蓄可能就空空如也
作为普通民众的我们防患于未然是关键
两种公共设备慎用
公共WiFi
很多公众场合如商场、交通工具等设有不需要密码的公共网络,在使用无线网络的情况下登陆支付平台可能造成个人信息和密码泄露,建议把无线网络设成手动连接。
公共手机充电桩
在使用公共手机充电桩的时候,对于那些提示我们同意或者信任的按钮千万不要点击。在公众场合使用公众设备的时候开启手机保护模式,防止被盗取信息。
三种链接别乱点
1、网上测试
看视频或者玩游戏的时候经常会蹦出很多莫名其妙的链接,像测试星座、点击参加活动、恭喜你中了一等奖等链接,都可能存在潜在风险。
2、来历不明的二维码
在商场或者地铁上经常看见来历不明的二维码,于怀不得不提醒一句:谨慎扫描。要知道很多不法分子把木马病毒隐藏在二维码中,一旦扫描之后将获得你手机中的支付密码,从而盗取你银行卡的钱财。
3、手机短信中的链接
“短信链接”是造成信息泄露的高频原因。我们在收取短信时第一时间要确认发送人的身份,切忌随便点击进入链接。
四种隐藏功能最好关掉
1、附近的人
微信上有一个“附近的人”的功能可以定位你的个人位置。按照“设置-通用-功能-附近的人”的操作步骤就可以关闭。
2、常去地点
苹果手机系统有显示“常去地点”的服务。小编建议大家可以通过“设置-隐私-定位服务-功能-常去地点”的顺序关闭。
3、允许搜索
4、允许查看
微信的“隐私”中,关闭“允许陌生人查看十条朋友圈”的选项,防止不明身份的陌生人借此途径盗取你相关照片提供的信息。
五类个人信息别乱晒
1、火车票、飞机票、登机牌
朋友圈中经常有人各种晒票根。其实,火车票或者飞机票上的二维码都包含着相关的姓名、身份证等信息,晒照的同时意味着也暴露了自己的相关信息。
2、护照、家门钥匙、车牌
千万不要大意!护照、家门钥匙、车牌等等虽然没有直接显示你的个人信息,但是你的位置信息、生活圈范围可能就暴露了。
3、位置
小编建议大家在网络上发送一些图片的时候,最好把相关的位置信息用马赛克P掉。因为你的位置信息可能让不法分子或骗子因此得知你的行踪,借此成为获取你信任的筹码。
4、孩子的照片和姓名
经常报导的诈骗案件当中,诈骗分子利用当事人孩子的姓名和长相特征等信息经常引得父母们上钩。父母急于担心孩子的安全,往往就中了骗子的套路,对于骗子的话言听计从。
5、家中老人的照片
家中老人警惕性和判断性较差,往往成为不法分子的第一目标。除此之外,当不法分子掌握家中老人相关的特征之后容易取得当事人的信任,从而更好的实施诈骗。
五大注意APP才安全
1、官方下载
下载APP的时候尽量选择官方渠道,不要下载一些来历不明的山寨软件。特别是各大银行软件和支付软件一定要从官网下载。
2、观察流量
观察流量使用情况,对于一些使用大量流量却没有告知的应用程序应该及时检查和删除。
3、授予权限时要小心
各个软件使用时对所授予的权限要小心谨慎,如读取你的位置信息、查看通讯录等等权限。
4、软件退出要彻底
退出手机软件要彻底,不要直接回到手机桌面,防止后台的恶意程序借此利用。
5、拒绝自动登录
平时使用扣扣或者微信的时候不要保存密码或者设为自动登录,尽量手动登陆。
现在各种骗局层出不穷
日常生活中要小心谨慎、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这样如果你还被骗
魅力妞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END —
来源 | 洛阳网、央视新闻、腾讯视频、上海头条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