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厂商为何宁愿“耍猴”,也不愿囤100W现货再开卖?

小胖辣评 / 2017年11月21日 17:41

手机

国产手机的用户最痛恨的是什么?相信十个人中有八个人的答案都是“耍猴”,也就是我们口中的饥饿营销。

通常开完发布会之后只能有少量的现货供应,等普通的消费者能够原价买到,两个月过去了...为什么手机厂商为何宁愿背负着“耍猴”的骂名,也不愿囤100W现货再开卖?主要有几下几点原因。

抢占市场先机

手机卖的好不好,发布时间很重要。比如说骁龙835处理器是一个很强大的卖点,谁能抢到首发,谁的手机关注度也就更高,所以说越早发布对于厂商们来说也就越有利。

而且新机的发布时间点对于销量的帮助很大,比如说今年9月份就是黄金时间点,恰逢开学季是学生换机的高峰期,而且也是国产全面屏抢占市场的时期,恰逢双11的到来,消费者的购物需求极其旺盛,所以说9月份发布新手机和11月份发布新手机销量天差地别。

资金储备

其实手机厂商“耍猴”和资金储备有很大的关系。举个例子,一部成本在2000元价位的手机囤货100W台现货,需要垫付多少资金?20亿!20亿的现金储备哪个手机厂商能拿的出来?即便拿出来了,拿全部的“身家性命”屯一批货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为,搞不好就会因此而破产。

硬件成本

手机零配件的供货成本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逐步下降,很多手机厂商在手机销售初期是赚不到钱的,因为其售价很接近成本价,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零配件的成本下降而手机的售价不变,利润就出来了。所以说对于手机厂商来说,根本不可能前期囤货再开卖,除非利润率非常高。

供应商核心元器件

比如说在骁龙835上市初期,各个手机厂商都想拿到骁龙835的处理器,但是835的前期产能不足,在狼多肉少的情况下,任何一家厂商都不可能拿到100W块835芯片来装到自家手机上开卖。

总结

严格来说,这并不能算是饥饿营销,算是手机厂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手段,但是这种模式对于消费者来说体验非常差,所以小胖希望某些手机厂商能够改变所谓的抢购模式,变成排队模式,提升消费者的购买体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