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最安全的全面屏手机,金立M7正式发布

极客村长 / 2017年09月25日 22:29

手机

经过前期的各种消息爆料,期待已久的金立M7终于正式发布了,9月25日下午,金立在北京举行了“金立M7金钻客户&媒体品鉴会”,主角金立M7如约而至,作为M系列的最新旗舰产品,金立M7都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的亮点呢,小编带你一篇文章深入了解。

18:9全面屏 视觉享受大跃进

作为一款主打中高端商务旗舰的产品,金立M7搭上了全面屏时代的首班车,率先采用了一块18:9的AMOLED超清全面屏,这快屏幕分辨率达到了1080*2160,屏幕尺寸6.01英寸,由于采用了全新的18:9屏幕,加上金立出色的工业设计,使得金立M7在屏幕尺寸增加的情况下,机身尺寸保持了和目前市面上主流5.5英寸屏幕手机相当的大小。

点亮屏幕的一瞬间,就能感受到这块拥有着高达85%屏占比的屏幕所带来的视觉冲击,这种感觉就像走出一间只有50平米的房间,来到一片举目千里的大草原,从此阅读,浏览网页,玩游戏等日常操作体验视野更加开阔。

惊艳不止一面,美的有里有面

前后设计协调才能带来平衡的视觉体验,秉承着这一设计理念,金立M7的机身背部设计同样看点十足,其采用目前韧性较高的6系航空级铝合金材质,经过繁琐的制造程序,打磨出了独有的太阳纹设计。

之所以命名为太阳纹,是因为金立M7的机身背部以指纹识别为圆心向外扩展,每一个同心圆的间距都控制在0.001mm,精密的加工工艺使得机身背部光泽流溢,不断向外散发着同心圆的纹理光感,仿佛是闪耀夺目的太阳。

安全再升级,为你的手机信息保驾护航

作为当代人民最为依赖的随身物品,手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手机担任的角色越来越多,其自身的安全性也成为了消费者最为担心的问题,作为首家搭载独立安全加密芯片的手机厂商,金立在去年7月份发布的M6颇受好评,硬件+软件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了通信和数据的两大安全核心需求,多家拆解结构对这款产品的安全评估打出了很高的评价。最为M6的升级产品,金立M7在过去数据安全加密芯片基础上,新增了一颗支付安全加密芯片,一举成为目前首家采用双安全芯片硬件加密的手机厂商。

保障手机信息安全,金立是认真的

金立M7搭载的两颗独立安全加密芯片,一颗负责数据安全保护,其主要工作就是为用户打造私密空间,包括我们日常使用最多的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数据信息,都可以存放在私密空间内,通过数据加密芯片进行保护,硬件级的加密即便手机丢失也不用担心数据泄漏,数据安全加密芯片拥有暴力拆解自毁功能,最大程度的保障了用户的安全隐私,真正做到除了用户之外,所有人 “打不开,看不见,拷不走”的安全体验。其安全级别通过了国家安全密码检测准则二级要求。

作为此次的安全升级重点项,支付安全加密芯片更是尤为重要,尤其是在手机支付盛行的今天,我们日常用手机付款转账的需求大大增加,金立M7的独立安全加密芯片不仅可以实现账号,密码等数据上的保护之外,还首次将指纹加密的密钥也存储在安全芯片内,使用金立M7的指纹支付更加安全,此外,金立M7还拥有指纹快捷支付功能,使用特定的指纹可快速调出微信或支付宝的付款界面,支付更快更安全。

定制DSP让双摄来的更清晰

金立M7不仅拿到了MTK helio P30芯片的首发权,还联合MTK定制了DSP性能,提升相机的软件算法。摄像头参数方面,金立M7采用了后置双摄摄像头,1600万+800万像素组合,拥有F1.8大光圈,单位像素面积达到了1.12微米,结合定制的DSP算法,相机成像方面也是金立M7一大亮点。

硬件配置方面,金立M7所采用的Heilo P30处理器相比上代在性能方面提升了25%,功耗降低8%,实现了性能和功耗的完美平衡,6GB+64GB大内存也诚意满满,满足各种使用场景不在话下。

手机配色方面金立M7拥有5种颜色可选,分别是香槟金、炫影黑、星耀蓝、宝石蓝、枫叶红,丰富的配色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值得一提的是金立M7在机身厚度控制在7.2mm的条件下,做到了4000 mAh的大电池,参考金立M系列在续航方面的表现,以及金立多年多年积累下的智能功耗管理系统,即便是高强度使用,坚持一天也是不在话下。手感和续航兼具不妥协。

作为国内率先采用18:9屏幕的手机厂商来说,金立再次领先了产品的出货日期,金立M7将于9月26国庆节来临之前正式开售,作为第一批全面屏开售的产品,金立M7使命感颇重,它代表者一个全面屏的时代来临,一场屏幕体验上的革新,综合这款机器的双安全加密芯片,后置双摄,超级续航,等多项绝对优势,让这款售价2799的金立M7成为接下来手机市场中一匹强劲的黑马,对此,我们期待着他的市场表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