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思辨型学习探究

中国科技纵横 / 2018年10月14日 20:10

新闻

高中生研究性学习中医药解析.ppt

刘艳菊 胡啸博 葛继红 王梦瑶 袁萌 郝露露

摘 要:中医药文化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观察自然规律、对抗病魔侵袭的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智慧结晶。但是,中医药文化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思辨一词来源于西方哲学,但是思辨研究法却被大多中医学者认为是一种传统的研究方法,许多传统中医理论的发展都与思辨难舍难分[1]。同时思辨能力也是现今高等教育要求培养的一种具有重要实用价值的能力,在学习、科研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医药;中医药文化;思辨型学习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10-0201-02

中医药文化是扎根于传统文化沃土上的本土医药文化,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彰显了其博大精深。思辨能力作为一种在中医药文化研究和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意义非凡的能力,在文化学习和探究中有其独特的优势。

1 中医药传承和发展面临的困境

1.1 中西文化的碰撞

中医学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其形成和发展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真正理解中医[2]。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几乎所有中医传承者都必不可少的要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3]。在现代科学知识文化奠基下的传承者们在学习中医药文化知識时必然会产生文化的碰撞。学者在学习时往往会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标准去衡量和判断中医药文化,而由于文化根基的差异,很多中医药文化的理论知识在现代科学文化的判定标准下是存在疑点甚至是说不通的。由于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先入为主,我们会对所学的中医药文化知识产生怀疑和动摇,进而产生茫然、消极甚至是抵触情绪。

1.2 中医药文化继承式发展的困境

继承是指全盘接收,而传承是辩证地继承。传承是必要的,但是,真正在学习中医药文化的本科生又有几个懂得何为真假呢?因此我们需要的是先继承,到一定程度之后再回过头来进行传承[4]。现在本科生进行中医药文化学习主要是为了走向临床岗位,相对应的会选择具有临床价值的知识去传承,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传统中医药文化知识不断流逝。事实上,我们所认为,或者说学界公认的对临床工作有实用价值的知识不见得能涵盖中医药文化精粹,屠呦呦的成功就向我们证实了这一点。存在即合理,历千年而不朽的中医药文化理论自有其妙处。但是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一些事实,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背景下的我们对于其中的一些经典内容想读通都难,就更不要提继承了。艰深浩繁的古代医籍,很多人穷其一生都难以全其理,继承之难,可见一斑。

1.3 现代科技文化社会对中医的排斥

伴随着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现代人大多都已熟练于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认知观和思维观。从事中国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的传承者们,显然很难得到人们的理解和支持。这会导致中医事业乏人乏术,社会整体都在质疑中医,还会有人愿意去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吗。中医的病人大量减少,相应的中医传承者收入水平明显低于西医,很多传承者放弃中医,甚至是背弃中医。这样的发展状况所带来的结果就是,中医事业愈发不景气,传承和发展困难重重。

2 思辨的内涵

2.1 思辨的意义和价值

《西方哲学辞典》对思辨的定义是“不涉及感性只借助概念进行抽象的理论思维”。《社会科学大辞典》认为思辨“同经验的思考相对,指不依赖于任何经验而只进行纯概念和纯理论的思考”。[5]因此,思辨在科学研究中体现出的意义就是从先验理论或者是公认的真理与事实基础上进行的,依靠洞察力、想象力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新知识的一种研究方法。

1990年,美国哲学协会发布了全美各个领域46位研究思辨的专家对于思辨能力和概念界定所达成的共识。该报告将思辨能力分为认知技能和情感意向两个层面:认知技能是一种有目的的判断,它是一种基于诠释、分析、评价、推断、解释和自我调整等技能的判断,也是一种基于证据、概念、方法、标准和语境的判断。[6]情感意向是一种态度,它能够使人意识到何时需要运用某种技能以及愿意努力去运用它。因此,思辨能力在教育和文化发展中体现的意义一方面在于拥有思辨能力的人有强烈的情感意向,这种情感意向能使人愿意运用,知道如何运用一些知识或技能从而对它产生极大的兴趣,充分激发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在于拥有思辨能力的人有其独到的认知技能,他们能够对现有知识进行规整和联系从而在脑海中生成明朗的知识体系,并能够在此基础上对于未知的事物做出自己判断和解读,或者是对于现有知识涉及领域的一些具体问题产生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思辨在教育、文化发展和传承以及科研领域中都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思辨能力的培养和运用,对于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意义重大。

2.2 思辨能力的培养

由于思辨能力在教育和科研等领域的重要意义,基于思辨能力培养的研究和讨论也相当热烈,其中最深入人心的当属美国哲学家RichardPaul和教育心理学家LindaElder基于现代化教学需求提出的思辨三元结构模型:思维元素、标准和智力特征。[7]思辨三元结构模型中的思维元素主要强调了对于学生认知技能的培养,而思维标准和智力特征则主要对应于情感意向。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促进学生的两个转变,包含知识层面和人格层面。[8]知识层面的转变主要是从中学时代死记硬背的填鸭式学习变为思辨能力培养中的认知技能,化以往纯粹的知识记忆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思辨型学习。人格层面的转变主要是指大学生必须从中学时代的稚嫩少年转变成一个心智成熟、品格健全的成年人。

3 思辨型学习的几点探究

3.1 思辨型学习的概念

本文认为思辨型学习就是将思辨能力的培养和运用体现到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学习的具体实践中的一种学习模式。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在学习中的不断推进和反思,对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诠释和评价,据此形成一个知识技能体系,从而对未掌握的知识或是技能实践过程进行推断,以促进自己对于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运用,并从中得到知道如何使用且愿意使用知识和技能的情感倾向,激发主观能动性,从而更加积极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过程。

3.2 如何将思辨型学习方法运用到中医药文化知识学习实践中

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医药文化在发展和阐述的各个环节都富有思辨的哲学之美。基于此特点,在学习中医药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我们亦应体悟其思辨之美,从而促进思辨型学习的进程。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认真地思考和揣摩,从而真正理解所学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为创造性地使用打下扎实基础。我们应注意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相互关联,相互推理,相互验证。在不断思考过程中促进其系统化,清晰化。最后,思辨型学习还要求我们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一些问题进行思考和判断,这对于我们理论学习的实践性训练至关重要。现今已证明真实有效的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在中医诊断学课程中的运用就属于思辨能力培养教育的一大创举[9]。

3.3 关于思辨型学习运用的几点设想

思辨型学习说起来简单,但其背后必然意味着学生需要付出更多针对性的努力,而现今的课堂灌输式教育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启发;重知识传授,缺乏能力培养的弊端[10]。传统的课堂式教育显然无法满足现代社会高等教育对于思辨能力培养的要求。因此我们做出以下几点建议和设想:

3.3.1 组织中医药思辨能力培养类社团,开展丰富的活动

在大学校园里,社团活动无疑是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的。那么,在中医类院校里组织思辨能力培养类社团,并针对性的开展一些有助于思辨能力培养的社团活动比如趣味中医知识竞赛、中医理论辩论赛等,对于促进思辨能力的培养以及中医药文化的思辨型学习意义非凡。

3.3.2 开设专门的思辨能力培养课程

虽然现代化课堂式教育发展迅速,但许多高等院校中的老师并未具有思辨能力培养的意识和能力。所以,现代化高等教育迫切需要开设一批专门针对思维培养和训练,对学生进行思辨能力提高的课程,并将这些课程内容向其他各个学科推广。如在河南中医药大学开设的中医思维学就是其中比较成功的案例,对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重要意义。

3.3.3 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探索式研究和学习

引导学生做探究式学习和研究,可以设置一些本科生小型研究课题和小额研究基金,为他们配备高水平的教师指导研究活动,组织小型科研研讨会或辩论会,斟酌开办一些学生科研刊物发表习作和研究成果,调动广大学生群体的探索兴趣,提高自主思考和判断能力,促进思辨能力培养的有效进行。

3.3.4 设计有利于中医药文化知识思辨型学习的多人互动型卡牌游戏

这种小游戏方便同学们随时进行思辨能力的培养,同时增添一定的趣味性,激发同学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多人互动型游戏还能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

3.3.5 设计并推广专门针对中医药专业学生临床素质培养的思辨型学习系统

设计内容应主要包括临床上的一些经典案例,将这些案例信息输入大数据库,而后在网络系统上设计一个大型的思辨型学习模拟平台。通过大型数据库自动筛选生成模拟病人,而后让学生根据模擬病人的情况对于患者病情及诊疗方案做出判断,通过数据库的反馈来自动判别学生提供诊疗方案的可行性,从而促进学生的思辨型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临床经验。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教育示范中心建立的名老中医思维训练平台就是这种思辨型学习系统中比较成功的范例。

中医药文化知识的传承和发展困难重重。但是,以中医药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根基,所以无论有多困难,我们都必须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中医药文化在几千年来劳动人民与疾病的斗争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所以中医药文化的传承毋庸置疑。但是在传承过程中,我们也应该积极发动思考和讨论,从而努力去促进中医药文化更加顺畅、更加开放的传承下去。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医学事业能够发展的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王维广,陈子杰,焦楠,王慧如,李梦琳等.思辨研究法在中医领域的应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0(11):885-888.

[2]张丽萍.中医研究生教育相关问题的探[J].中医教育,2004,23(2):22.

[3]顾宁,陈红锦.中医研究生教育的几点思考[J].医学与社会,2001,14(2):56.

[4]王庆宪,王海莉,王海东.中医思维学[M].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38-145.

[5]朱震,张世勤,金桂兰,胡雨峰.以名老中医思维传承训练平台加强中医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0).

[6]林晓,何莲珍.论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思辨能力培养[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25(3):61-65.

[7]王建卿.“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1,6:63-65.

[8]陈波.批判性思维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7,3:22-28.

[9]张良芝,常学辉.PBL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2):53.

[10]朱震,张世勤,金桂兰.提高中医大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和辨证思维能力的研究和探索[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8):2032-2033.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