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岭隧道超欠挖现象分析与控制措施

中国科技纵横 / 2018年10月13日 16:04

新闻

公路隧道超欠挖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李保勤

摘 要:随着公路隧道建设规模的加大,隧道光面爆破在隧道开挖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从实际应用效果来看,隧道光面爆破效果并不理想,超欠挖现象普遍存在,它对隧道的施工成本、施工进度、受力稳定、施工安全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影响,针对这一现象,本文结合大岭隧道实际施工情况,从影响隧道超欠挖因素和控制超欠挖技术措施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隧道光面爆破超欠挖控制技术做出一份力所能及的贡献。

关键词:隧道建设;超欠挖;影响因素;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U45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10-0128-02

1 前言

随着公路隧道建设规模的加大,隧道光面爆破在隧道开挖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从实际应用效果来看,隧道光面爆破效果并不理想,超欠挖现象普遍存在,它对隧道的施工进度、施工成本、受力稳定、施工安全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影响,针对这一现象,本文结合大岭隧道实际施工情况,就如何解决隧道超欠挖问题,施工现场采取了一些列措施,下面以大岭隧道控制超欠挖为例,对隧道超欠挖技术进行充分的分析和探讨,寻找解决的方法。

304省道N3标段大岭隧道工程位于陕西省黄龙县境内,穿越大岭梁,为越岭长隧道。隧道里程桩号为K67+442 ~K70+140,为单洞双向行车隧道,隧道最大埋深243米,隧道纵坡采用2.35%的单向坡。本标段位于出口段,起屹里程为K68+791~K70+140,洞门采用削竹式洞门。围岩主要为Ⅴ级围岩和Ⅳ级围岩,其中Ⅴ级围岩53米,洞室围岩主要为T3y强风化砂岩夹泥岩,产状近水平。砂岩夹泥岩厚度一般在1-3米,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采用预留核心土施工。Ⅳ级围岩1279米,洞室围岩主要为中风化砂岩夹泥岩,产状近水平,层厚一般在1-3米,裂隙较发育,岩体呈碎石压碎状结构,采用台阶法施工。

2 超欠挖定义及影响

2.1 超欠挖的定义

超欠挖就是以设计的隧道开挖轮廓线作为标准,以实际开挖的断面为准,在基准线以外的部分就被我们称为超挖,并且在基准线以内的部分,我们就会称之为欠挖。

2.2 超欠挖的影响

对于隧道施工来说,超欠挖会给隧道施工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主要包括施工成本、施工进度、受力稳定和施工安全。爆破所造成的超挖首先会增加爆破的费用,其次爆破的出渣量也会增大,超挖后回填工程量也会增大,导致施工成本增加。超挖后出渣作业时间延长,欠挖还需二次进行处理,都会导致施工时间延长,影响施工进度。超欠挖现象导致最大的局部应力非常集中,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洞身的围岩变形比较大,如果欠挖超过允许的限度会导致围岩扰动次数增加。对隧道受力稳定及施工安全造成很大影响[1]。

3 超欠挖的影响因素

3.1 爆破技术

爆破技术对超欠挖影响最大,主要涉及爆破方法、爆破方式、爆破参数、装药结构和炮眼的堵塞质量等。以大岭隧道Ⅳ级围岩施工进行论述,大岭隧道Ⅳ级围岩1279米,洞室围岩主要为中风化砂岩夹泥岩,产状近水平,层厚一般在1-3米,裂隙较发育,岩体呈碎石压碎状结构,采用台阶法施工。爆破采用YT-28型凿岩机钻孔,钻头直径为42mm,钻眼深度3米,使用2号硝铵炸药,有水处使用乳化炸药。经计算光面爆破参数如表1所示:

在实际施工中应根据现场爆破试验和地质情况对爆破参数进行调整。在理论计算的周边眼间距基础上适当加密,采用一个孔装药,邻孔不装药,以增加周边的爆破自由面。同时对隧道断面的成形起导向作用,大岭隧道采用这种方式不但有效减少超欠挖,而且节约了成本。掏槽爆破隧道爆破的技术关键,如果掏槽不成功就不能为其他炮眼形成有效的临空面,导致超欠挖现象严重,直眼掏槽的爆破效果与临空孔的数目、直径、及其与装药眼的距离密切相关。大岭隧道采用直眼掏槽,爆破效果较好[2]。

3.2 钻孔精度

钻孔精度对隧道超欠挖的主要影响主要是周边炮孔的外插角θ、开口误差e和爆破进尺L,他们与超欠挖厚度H有如下关系:

H=e+Ltan(θ/2)

从该式中可以看到,隧道超欠挖的大小与钻孔深度、开口位置及钻杆外插角的大小成正比关系,开口位置和钻杆深度较易控制,外插角就没有那么好控制,取决于钻爆人员的技术水平,随意性比较大。此外淺孔爆破有利于控制超欠挖,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控制每个循环进尺。大岭隧道Ⅳ级围岩拱架间距90cm,每个循环3榀,钻孔深度不超过3米。开口位置一定要准确,大岭隧道在开挖过程中,先在隧道掌子面醒目位置完整标记出周边眼位置,经过几个循环后,根据监控量测数据,为了节约成本更好的控制隧道超挖,将周边眼的开孔位置向开孔线以内移动2cm,爆破效果良好。为减少超欠挖,隧道拱顶范围内的仰角、边墙外插脚和仰拱下插脚的角度控制在2°-5°范围内。

3.3 现场管理

对于超欠挖现象来说,现场的控制十分重要。在控制超欠挖的过程中,要建立一个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必须成立隧道超欠挖控制领导小组,从测量放样、钻孔位置、角度控制、钻孔深度、装药量和起爆顺序等每个环节进行指导和检查,确保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使影响超欠挖的每个因素都在可控范围之内,并且根据围岩变化情况,采取动态施工、动态管理。

4 超欠挖的控制措施

4.1 提高爆破质量

对超欠挖进行有效的控制,首先要对爆破技术进行仔细研究。爆破技术提高的方法主要是对爆破方法、爆破参数、装药量以及包括器材和装药方法的提高,对于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岩层状况,应采取不同的爆破方法和爆破参数。装药质量直接影响爆破效果和超欠挖量,尤其是周边眼的装药。严格按照施工方案中确定的装药量进行装药爆破,装药时要安排专人进行现场盯控,防止作业人员随意装药,影响爆破质量。装药后要认真检查炮眼堵塞质量,炮孔堵塞长度不小于30cm。

4.2 提高钻孔精度

每次爆破前测量组在掌子面标记出炮孔位置,周边眼的开孔位置一定要准确无误。拱顶范围内的周边眼间距误差不得大于5cm,周边眼外斜率不得大于5cm/m,孔底不得超出开挖断面轮廓线10cm,最大不得超过15cm,周边眼与辅助眼的排距误差不得大于5cm,钻孔深度超过2.5m时周边眼和辅助眼采用同样的斜率进行控制。为减少超欠挖,隧道拱顶范围内的仰角、边墙外插脚和仰拱下插脚的角度控制在2°-5°范围内。严格控制钻孔深度,按照施工方案中确定的循环进尺进行钻孔深度控制,不要一味追求施工进度忽视钻孔精度,从而影响整体爆破质量[3]。

4.3 断面检查和信息处理

每次爆破出渣完成后,技术人员要到现场进行断面检查,主要检查开挖断面爆破质量、围岩情况和测量超欠挖数据。首先技术人员要对掌子面围岩情况进行观测,并做好地质素描,据此调整爆破参数和爆破工艺。准确测量超欠挖情况,在掌子面周边用红油漆以“+”、“-”标记超挖和欠挖,并表明超欠挖具体数值,确保下个循环钻孔时做出相应调整。

4.4 提高现场管理水平

改变传统的“宁超勿欠”观念,以前施工中为确保隧道断面满足设计要求,开挖轮廓线一般放大5-10cm,造成超挖量占正常超挖量的40%以上,因此在施工中严格按照施工方案中确定的开挖轮廓线进行放样,树立“少欠少超”的思想,从而使超欠挖得以控制。

5 结语

对于光面爆破技术来说,超欠挖的问题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只要通过对影响超欠挖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可以将其控制在理想的范围之内。经过全体人员的不懈努力,大岭隧道在施工过程中超欠挖得到了控制,明显减少了超欠挖引起的施工成本增加,加快了施工进度,受力稳定,安全可控,多次得到业主及上级单位表彰,社会效益明显。

参考文献

[1]JTG/TF60-200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2]王梦恕.中国隧道及地下工程修建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3]钱东升.公路隧道施工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