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刀马
近日“两桶油”在多地出现争先降价的“比试”,其实在笔者所在的这个省会城市,今年以来已经有多次中石化出现降1块多,甚至更多的时候,虽然时间也就是10几天,加油站也相对偏僻一些,但依然有很多车专门寻觅而去加油,要知道加满一箱油也是能省几十块呢。
原本一直高高在上的两桶油,基本都是执行着发改委的指导价,很少有和民营加油站降价抢夺用户的时候,为何今年两桶油也加入到降价抢夺用户的行列了呢?有人说是共享单车催生了这种“降价潮”,那么真的是这样吗?共享单车真的有这么大的威力?仅仅是最后3公里的需求就可以带来两桶油的竞相降价抢夺市场?或许是我们想多了。其实两桶油降价的原因还是多方面的,或许共享单车只是一个小小的引子罢了,或者仅仅是巧合而已,即使没有共享单车的出现,成品油竞相降价也是一种必然。我们观察造成两桶油加入到降价潮之中的缘由还是多方面的:
首先其实是炼油能力大幅提升导致供过于求。众所周知,我们常见的是,民营加油站为了获得竞争优势,吸引用户前来,而喜欢使用价格策略来吸引一部分车主前来加油,他们一般奉行的汽油、柴油等成品油价格基本一直是低于中石油、中石化等单位旗下加油站。不过,随着两桶油也开始进入到降价潮的时候,民营加油站貌似有点“扛不住”了。两桶油旗下加油站与民营加油站之间的成品油零售价差迅速缩小,民营加油站倍感压力也不敢“对标”进行再度下调价格,而没有了价格优势的特点,民营加油站的日子开始不太好过了。炼油能力的提升造成成品油的炼化越来越多,一定时期内也造成了供大于求。
其次是市场需求开始出现了新特点。一方面是新能源汽车的逐渐增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有一定的优惠措施,再加上一些城市也上马新能源出租车,无形中就盘剥了一部分需要加油的“车源”。同时,我们也看到,今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深化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明确表示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发挥市场决定价格的作用。这或许也是价格“波动”的原因之一。有数据显示,中石化和中石油的国内汽油产量份额由2011年的89.5%下降至2016年的79.5%,减少了10个百分点。同时期的地方炼油厂则由10.5%上升至20.5%。两桶油为了应对竞争,“不得不”加入到降价潮中来。
再次是共享单车或许真的带来了一些影响?有分析师称,共享单车对汽油的替代量达140万吨。数据显示,今年1-4月份我国汽油表观消费量(净产量加进口量)首次出现了负增长的局面。虽然还无法确定共享单车带来的影响是如何量化出来的,但共享单车在最后3公里的出行方面的确影响了很多人的外出习惯,不过不应该是完全归结到“汽油”消耗方面,因为公共交通(比如公交车、地铁等)出行之前也是一个主流,共享单车分流了一部分公共交通出行需求,也分食了一部分汽车出行模式,尤其是在容易拥堵的城市也确实有这种需求的转换,但还无法确定究竟替代率达到了多大?
最后需要说的一点是,有专家提醒:低油价竞争之下可能会出现以次充好的情况,这里也提醒广大私家车主,不要单纯追求低油价,一定要关注油品的质量。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也不应该提醒私家车车主注意,应该是提醒有关部门是不是应该加强监管和“探测”,对于“低价”的油品是不是有质量问题,是不是有瑕疵,是不是以次充好,应该加大的是这种监管和管理力度,甚至加大惩罚力度,而不是告诫私家车车主,让私家车车主去注意,毕竟一个个加油站就矗在那里,如果想监管和监测,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为何要告诫消费者去“审时度势”呢?本来应该监管者的职责,却让专家就这样转嫁给最终的用户了?这是一个本末倒置的过程。专家的提醒为何不能引导到监管的积极方面?
还有专家表示:“如果是这种无序的竞争,你降我也降,可能对广大消费者来说受益只是暂时的。从长远来说,如果产业发展不健康了,甚至将来可能后劲不足了,那么从长远来说广大消费者也是受害者。”这个理由是不是更加“无厘头”了,难道就不能降?就必须一致看涨吗?我们不苛求接轨,但也应该进行充分的市场竞争吧,既然两桶油能够降得起,说明还是有利润在其中的,如果没有利润了,还怎么去降价参与竞争?比如民营加油站就不敢跟进两桶油的降价潮嘛,说明民营加油站的价格“底线”基本就在这里了,不敢硬抗了。那么,两桶油敢降价,说明还是有空间,为何就不能降一降?让市场说了算?难道专家不开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