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刀马
昨日被一个本不应该成为“段子”的段子给刷屏了。在微信群里有人发了短信截图,说收到建设银行的短信警示,信用卡额度被调至1元。理由是因为“用户是乐视的员工”,众所周知乐视现在的资金链面临着巨大的困局,相关银行都在收缩和乐视相关的贷款等等业务,贾跃亭夫妇的资产也已经被银行冻结。对于银行来说,显然觉得乐视已经“病入膏肓”了,连乐视的员工也不愿意放过了。这不,对于持有建行信用卡的乐视员工就收到了这样“不尴不尬”的警示短信了。这是不是一种“信用讹诈”?这是不是“祸及九族”?这是不是对乐视员工的区别对待和歧视?谁给了建行如此霸道的自我裁决?谁又给了建行可以这样肆意调低用户的信用卡额度?用户没有预期,没有信用“污点”,没有恶意欠费、拖欠,建行凭什么就可以直接把用户的额度调至到一个几乎是侮辱人的地步?谁来监管建行的任性?
其实,国有大银行的服务我们已经领教过多次了,在诺达的一个营业厅内,虽然或许有5、6个窗口,但真正面向终端用户的也仅仅是1、2个窗口,更多的窗口是被“高高挂起”的,是不接待普通用户的。当然,在诺大的营业厅的理财(贵宾理财)等等隔断却是越来越多,也经常有所谓的理财经理给用户建议这个建议那个,目的就是希望你能够购买理财产品,再加上各种促销的诱惑,赠送这个那个的“产品”诱惑上了年纪的人购买的一些保险及其理财产品等等,这是不是一种过度宣传?或者不正当宣传,诱惑用户去购买?
排队等待许久许久,脸色越来越难看,门口划分出VIP停车位并不是给用户留着的,大银行就是这样任性,爱来不来,爱存不存?甚至我们还看到有新闻表示在银行购买的一些理财产品,结果出现问题之后,居然被告知“不是银行产品”,甚至还有“萝卜章”之类的推辞,在一个本来最应该体现诚信的地方,却总是能爆出各种各样的“奇葩”事件,到底是为什么?很显然,没有把用户真正地当作自己的“上帝”和“衣食父母”。看似是一个小小的信用卡额度问题,波及的面积也不大,但是为何能引起如此的强烈反响?建行能不能长点心?有没有追究机制,有没有制度约束,用户个人信用额度难道就是想怎么调整就怎么调整吗?
对于被热炒的额度调至1元的风波。建设银行对此事作出回应,建行信用卡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乐视公司出现的经营情况变化及可能带来的影响,依据信用卡章程等有关规定,对部分相关客户启动了资信甄别和临时的额度调控措施。精准核实确认客户的资信情况需要一定时间。目前,对于经核实资信良好的客户,信用卡中心已恢复了授信额度,占此次临时调控客户的95%,另尚有5%的客户还在进一步甄别之中。由此给客户带来的不便,敬请理解和谅解。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多么良好的风控啊。
店大欺客,难怪乐视也只能无奈地表示:公司通过多层面与建行进行紧密沟通,希望解决问题。感谢建行今天(26日)上午及时进行修正,向受影响的乐视员工及前员工们表示歉意,感谢在乐视困难时期仍与乐视风雨同舟的员工及家属们的鼎力支持,感谢合作伙伴尽一切努力给乐视时间。甚至还有网友表示,《糟心!木有建行卡的乐视员工也收到建行警告短信》,据悉,有网友称,“有个乐视的前员工根本就没办过建行的信用卡甚至是储蓄卡,竟然也收到了相同的短信。”
据最新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利润排名前五的企业,除苹果外,其他4家都是中国的银行。建行当然也是位列其中。中国的银行企业已经通过用户获得了全球都为之侧目的利润,那是不是给用户相应的真正体验了?难怪马云也说过:如果银行不改变,那我就去改变银行。而最新的数据显示:6月末,趴在银行账上的个人活期存款总额为22.8万亿,已较1月末下降约6400亿元。与此同时,余额宝在急剧扩张,实际上倒逼着银行提高储蓄成本。
有专家表示:金融机构对个人的授信行为,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单一个体的借贷行为,双方的契约条款必须有很强的公共性和社会性,违背这两个属性的信用卡章程等规定属于“霸王条款”。“当前更多是关注个体的失信行为(违约责任),而对授信机构如银行的失信行为关注不够,甚至将之错误地视为是一种借贷的客户关系。例如信用卡额度被调整至1元的乐视员工,如果不是以乐视担保来增信的话,那么建行的单方面违约行为就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失信。”那么用户有权利维护自己的利益吗?建行在此次事件中又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甚至,专家也表示:“即便是工资降低可能给乐视员工未来还款带来一定的影响,但现代人的职业并不是从一而终,而且工资收入并不是信用的全部构成,很多人还有更多的还款来源。事实上离职乐视的员工都有较好的还款记录和收入来源,并不是离开乐视就还不了钱了。”那么建行如此“歧视用户”的行为理从何来?这是不是霸王条款和“信用绑架”?
【作者个人微信:daomawuyu99】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