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范围调整对某湿地公园的影响研究

中国科技纵横 / 2018年08月30日 18:32

新闻

南阳白河国家湿地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通过评审

师伟+陈歌

摘 要:九里湖国家湿地公园是由采煤塌陷沉降地经生态修复形成的湿地公园,本文主要研究由于规划范围发生变化,对该湿地公园的功能区划分、土地利用、湿地生态环境及资源保护各方面产生的影响,经分析表明此次范围调整使得各功能分区职能更明确,对湿地公园更开展湿地动植物资源恢复和保育、湿地科普宣教活动、湿地科研监测以及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湿地公园;规划调整;资源保护

中图分类号:X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9-0009-02

1 湿地公园概况

九里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北部,东邻徐州市鼓楼区,北接铜山区。湿地公园周边交通便利,距徐州市区约10km。九里湖国家湿地公园原为徐州市泉山区庞庄煤矿采煤塌陷地,由采煤塌陷地沉降形成,因与九里山组成“湖光山色”而得名。经过几年的建设与发展,九里湖东湖及西湖基本建成,如今的九里湖丰神秀姿,千余亩的水面湖波荡漾。生态湿地公园的生态景观效应已初步显现,植物种类多样,多以本土物种为主,植被的修复功能正在逐步改善。

2 规划调整前后湿地公园范围变化情况

目前,泉山区计划将在九里湖西湖西侧,建设超过 2700m2的徐州市采煤塌陷区综合利用规划展示馆,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徐州市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和利用的丰硕成果,介绍和推广徐州市治理和利用塌陷地的成果经验和做法。目前,该规划已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

根据《江苏九里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12~2015 年)》,调整前九里湖国家湿地公园规划范围为东经117°6'33"~117°7'21",北纬34°19'53"~34°20'44",东邻鼓楼区、西至省道S322线、南至时代大道、北接铜山区,总面积为130.83hm2,具体见图1。

调整后,江苏九里湖国家湿地公园北以小北湖北侧围墙和东湖北侧运煤铁路夹茅线支线为界,南到时代大道,西至西湖西侧水渠,东以夹茅线支线为界,省道S322线(徐丰公路)南北向穿境而过,地理坐标为北纬34°19′27.01"~34°20'24.36",东经 117°06′02.65"~117°07'22.14"之间,规划总面积166.14hm2,具体见图2。

3 规划调整对湿地公园的影响

3.1 对功能区划的影响

调整后,湿地公园总面积增大了35.31hm2。其中,保育区面积减少了30.38hm2,面积比例减少了28.97%;湿地恢复区面积扩大了62.27hm2,面积比例增加了34.75%。恢复重建区面积扩大了62.27hm2,面积比例增加了34.75%。宣教展示区面积扩大了2.64,面积比例减少了1.70%,合理利用区面积减少了0.55hm2,面积比例减少了4.78%。管理服务区移至交通便利的省道S322线与时代大道交叉口,面积增加了1.33hm2,面积比例增加了0.70%。

总体上说,本次规划范围的调整使得九里湖国家湿地公园受保护的湿地达到了114.47hm2,占规划范围总面积的68.90%,符合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同时,此次调整还将原来湿地公园范围周边易受人为活动影响的区域划为湿地恢复区,为湿地保育区提供了有效的隔离缓冲带,能够更加有效地保护和恢复湿地,使得徐州九里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功能区划更加合理,也满足了今后公园发展的需要。调整前后分区定位的前后对应关系如表1。

3.2 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通过调整前后土地利用现状比较发现,调整后增加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湖泊水面、公园与绿地、有林地,各增加了44.96hm2、20.90hm2、13.80hm2,主要集中在新划入的范围中。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各有消长,其中位于原范围内北湖北侧的采矿用地由于不利于湿地保护与恢复而被剔除,面积为17.98hm2;原范围内的铁路线由于将湿地公园隔断,不利于整体的保护与发展,也被剔除掉,面积为2.44hm2。

调整之后湿地面积增加15.54hm2,湿地率随着整体面积的增加有所降低。但是总体来说,从调整之后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上,本次调整均增加了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面积,尤其是湖泊湿地和沼泽湿地的面积,这些土地利用类型经过地形改造、湿地恢复等生态工程措施改造之后,能有效增加湿地公园内的湿地面积,完善自然湿地生态系统。调整后还增加了西湖西侧河流湿地的面积。在现状中,该河流与西湖水系互为独立,但是在经过生态工程整治后,可将河流与西湖通过涵管沟通,增加水系完整性,通过该段河道净化外围水系,体现九里湖国家湿地公园对区域水质改善的成果。同时,调整后剔除了对湿地公园发展产生制约的铁路用地、采矿用地等类型,更有利于湿地的整体保护和整个湿地公园的统筹发展。这些对九里湖湿地的有效保护恢复以及九里湖湿地公园未来实现可持续发展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规划调整后土地利用具体变化情况见表2。

3.3 对湿地生态环境及资源的影响

3.3.1 对生态系统保护的影响

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来说,原功能分区与新调整的功能分区虽有着相似的生态系统,但由于原有的功能分区内涉及到集约化的旅游资源,因而湿地生态系统遭受人为干扰频度高,而调整后的分区则按照实际情况将旅游资源和湿地资源进行了合理的配比,所以调整后更有利于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3.3.2 对自然资源保护的影响

对自然资源的保护而言,由于原湿地公园的范围及功能分区不合理,造成其与游览路线及开发建设相冲突,导致湿地公园出现湿地退化、鸟类和鱼类的生存环境受到较强人为干扰等一系列问题。而小北湖区域与西湖区域经科学合理的生态治理之后,可塑造为河流、沼泽、浅滩等多种湿地生境,经过合理的规划之后,完全可以满足原总体规划中对北湖区域的定位、规划和生态功能的实现。与原北湖区域相比,该区域纳入湿地公园范围之后,将对原总体规划中九里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发展定位将产生促进作用。一方面可以塑造更多的野生动物适生环境,扩大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范围,恢复和提高生物多样性,另一方面自然湿地面积的扩大也更有利于自然资源的涵养和保护。同时,九里湖范围调整后,将明显扩大湿地公园的蓄水保水能力,发挥湿地的“绿肾”功能,有利于水资源的蓄存。因此,调整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是有利的。

3.3.3 对湿地鸟类的影响

對于湿地鸟类资源而言,调整范围有利于更好地保护鸟类生境条件,从而有利于湿地鸟类的生存繁衍,促进湿地鸟类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因此,调整湿地公园范围和功能分区,能有效加强湿地鸟类资源的保护。

3.3.4 对湿地环境保护的影响

对于湿地环境而言,调整后,受保护湿地面积比调整前增加了31.89hm2,面积比例增加5.78%,受保护湿地面积明显增加,其湿地资源比调整前明显丰富,经科学合理规划之后,一方面可以塑造更多的野生动物适生环境,扩大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范围,恢复和提高生物多样性,另一方面自然湿地面积的扩大也更有利于自然资源的涵养和保护。同时,此次调整还将原来湿地公园范围周边易受人为活动影响的区域划为湿地恢复区,为湿地保育区提供了有效的隔离缓冲带,能够更加有效地保护和恢复湿地,使得徐州九里湖国家湿地公园的功能区划更加合理,也满足了今后公园发展的需要。

4 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规划调整以后九里湖国家湿地公园范围四至边界更加清晰,功能分区职能明确,湿地公园湿地资源将得到合理有效的保护与恢复。同时调整后也有利于湿地公园更有目的性地开展湿地动植物资源恢复和保育、湿地科普宣教活动、湿地科研监测项目的实施,以及湿地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黄成才,杨芳.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探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4,23(3):26-29.

[2]崔丽娟,王义飞等.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09(2):17-20.

[3]陈克林.湿地公园建设管理问题的探讨[J].湿地科学,2005,3(4):298-301.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