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峰巍
摘 要:为了更好的对配电自动化系统进行规划设计,保证供电的可靠性,需要对供电区域进行划分,促进配电自动化技术的良好应用。在本文中,基于全国城市供电可靠性,对各个区域的差异化规划原则进行分析,并为其实例提出应用与方法。
关键词:供电;可靠性;配电;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7-0133-01
配电自动化能够为供电可靠性提供有效保障,受配电自动化系统设计不合理等各个要素的影响,要促进自动化的形成,需要对所有的开关加装电动操作机构进行改造,解决小区域的自动化问题,促进投资效益率的稳定性。
1 配电自动化全新发展
配电自动化的全新发展,能够促进配电网的优化运行与管理。电力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需要电力企业将经济效益作为发展核心,促进精益化管理工作的形成,保证降低成本要素的同时,为其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对配电網进行优化与管理,企业需要对电网的运行性能进行分析,为电网的优化运行提供有效方案。配电网优化运行的主要方案为无功补偿、供电质量、设备的运行与维护。供电质量主要包括安全性、频率合格率、供电可靠性以及用户对停电、收费服务的意见。还能促进配电网的集成化、智能化以及综合性发展[1]。因为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比较复杂,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其中含有较多的设备和子系统。同时,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复杂,自身与技术又在不断发展。所以,就要在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为其建设全面的实施方案,促进系统化的形成,保证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人员的投资行为。对于馈线自动化,一般的馈线终端设备存在遥测、遥信以及遥控功能,形成了自动重合闸、馈线故障检测与电能质量中参数的检测,完成的断路器与开关的结合发展,这样不仅完成了机电一体化、促进开关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还能降低建设、运行以及维护成本,促进供电可靠性的提高[2]。
2 相关案例分析
来宾网区开展了配电网自动化,针对工程规划与实施期间存在的重点问题,研究配电网自动化的主要结构、线路以及设备等各个方面,并为系统的可靠性运行提供合理方法[3]。
2.1 系统结构与配置
配电自动化系统结构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配电主站系统,主要10kV及以下的线路、设备等进行监控、管理。第二层为配电子站系统,特别是每个变电站的设立,能够促进变电站出线馈线自动化,保证信息的有效传递。第三层为配电终端,主要采集并控制线路、环网以及开关柜等。
2.2 线路与设备改造期间需要遵循的原则
对现有的10kV线路结构进行优化、改造,需要对线路分段进行适当增加。一般的线路分为3-5段,每个线路分段上的负荷又是平均的,利用线路的长度、用户数量能够确定开关的数量。线路的联络要以不同变电站中的两条线路为主,其他线路发挥辅助作用。对于架空柱上分段、互联负荷开关等,需对其更换,利用电流型负荷开关、电动机构等将其功能充分发挥[4]。对于分段、互联需求的开关站、环网柜需要整体改造,利用电动机构、环网柜等,促进终端配合功能的实现。
2.3 具体的改造效果
为了促进配网供电的可靠运行,保证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规划将能够发挥其重要效果。具体的改造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能够提高配电网的运行管理水平。配网自动化系统发挥的主要功能能够对配变、开关等设备运行的实际数据进行自动采集,促进监测设备运行状况的实时性[5]。在开关操作中进行远程控制,不仅能减少现场工作,还能促进工作效率的稳定提升。对于现场事故,可以对其实施报警并记录,对报表进行统计与打印,促进系统化工作的形成。利用相关技术,准确、快速的分析配电设备的具体位置、各种需求的运行数据,保证事故维修与维护工作的便捷性。其二,对其改造还能提高供电可靠率,配电网自动化系统能够准确定位其存在的故障点,并对开关实施遥控。在远程开关控制工作中,可以对非故障段进行转供电,减少用户的停电时间。通过远程遥控,对系统线路进行切换,不仅能降低停电时间,为供电可靠率提供有效保障,还能提升用户服务水平。其三,提高供电可靠性,故障平均隔离的时间可由2小时降到10分钟内。倒闸操作时间可由1小时降到10分钟内。
3 结语
促进配电工作的自动化发展,保证整个配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和整体的服务水平,促进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稳定提升。需要结合配电网的规划与改造特点,促进配电自动化规划工作的有效执行,不仅要避免重复改造现象,还需要将配电自动化的投资效益稳定提升,从而为配电自动化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刘健,林涛,赵江河,等.面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11):52-60.
[2]高猛,刘聪,杨得博,等.客户高可靠性服务和配电设备利用率提升的配电系统联络点规划[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6,28(10):111-116+122.
[3]王宗耀,苏浩益.配网自动化系统可靠性成本效益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6):98-103.
[4]刘健,程红丽,张志华,等.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配电终端配置数量规划[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37(12):44-50.
[5]赵渊,何媛,宿晓岚,等.分布式电源对配网可靠性的影响及优化配置[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4,34(9):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