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水稻栽培技术改良浅析

中国科技纵横 / 2018年08月09日 15:09

新闻

李晓明

摘 要:研究分析不同的土壤以及气候条件在栽培技术上的不同,搭配不同的方案,并在育种过程中注意对种子的选择,尤其是对秧田的条件进行有效管理。水稻质量的好坏除了要保证技术水平之外,还需要保证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的保管与照顾,注意秧苗生长所需要的湿度与温度,及时处理覆盖在秧苗表面的地膜,以保证水分的充足。

关键词:绿色水稻;栽培技术;生长条件;改良目标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5-0249-01

对于水稻这种植物来说,生长过程中的育秧环节对水稻质量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因为该环节可以很好地保证水稻产量,让种植过程中的所有付出发挥作用,有利于秧苗的生长,保证了水稻秧苗的存活率。此外,水稻栽培技术是保证秧苗成活率的基础,不仅可以保证苗齐苗壮,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返青的成活率,进而保证了秧苗的生长质量,让施肥效果更加明显,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为了提高水稻的生产质量,对其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改良是非常必要的。

1 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生长的主要影响

1.1 有效防治病虫害

根据以往的种植经验,水稻栽培对其生长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栽培技术的提高不仅可以保证种植的效率,还可以避免各种病虫害的发生。简单来说,栽培技术就是植物生长的保护伞,在很多方面可以有效降低种植的失败率。水稻是一种很容易感染各种病害的植物,其中最为严重也是最容易感染的就是纹枯病和稻曲病。此外,还会因为天气的原因而受到害虫的侵染,对生长极为不利。而目前的栽培技术并不能很好地对病虫害进行控制,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虽然一些防治病虫害的药物可以控制其蔓延,但很难从根本上对其进行控制,因为过度使用药物会让水稻产生抗生素物质,最终的结果也只会越来越严重。

1.2 有效缩短叶龄

不得不说,好的栽培技术可以改变植物的生长质量,因为其可以在根源上对植物的生长进行有效控制。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叶龄的问题是很多相关人员关注的焦点,目前也有很多控制叶龄的技术,但这些技术都很难进行叶龄时态的观察与控制。所谓的观察点就是为了让水稻更好地生长而进行的一系列的观察方法,工作任务就是对水稻叶龄的改变进行分析。此外,不同的水稻品种还会存在不同的叶龄变化,种植过程与生产质量也会有一定的差异。水稻叶龄是反应水稻生长状态的重要标准,做好水稻叶龄的标记可以及时发现其生长问题,进而从根本上保证水稻的质量与产量。

2 栽培技术改良要注意的问题

2.1 要以提高产量为主要目标

在水稻研究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改进种植技术无疑是最大的任务,这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把研究的焦点放在栽培技术上的原因之一。但是,栽培技术的研究要以一定的基础与目标为前提,也就是要关注水稻的产量问题,让水稻质量与产量有一个根本的提升。对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因为要在注意叶龄问题的同时改进种植技术,以此来保证水稻前期的一切工作发挥最大的效益,从而提高水稻种植的质量与产量。此外,在提高产量的问题上不仅要进行技术的推广,还要根据水稻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栽培技术的改进,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在改进的过程中,要注意水稻生产的原则与规律,与水稻的生长环境高度契合。只有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水稻的生产效益,进而达到增加水稻产量的目的,为我国农业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2 要充分考虑土地的条件

水稻质量的好坏虽然与栽培技术分不开,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土地条件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水稻栽培技术研究时要充分考虑土地条件,做到因地制宜。要达到该目标,就要提前进行土地条件的诊断,找到不利于水稻生长的因素,并提前对这些因素进行改善与处理,以降低其对水稻生长的负面影响,从而让水稻更好地生长,从根本上提高水稻的质量与产量。一般情况下,水稻的生长过程都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总是会出现一些条件对其生长产生制约的情况,不利于水稻生长过程问题的改善。因此,对土地进行标准的田间测试工作,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就显得特别重要。对于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要根据实际经验才能准确实施。因此,对土地条件的了解是一项非常必要的工作,这是保证后续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与保障,最终达到提高水稻质量之目的。

3 结语

综上所述,进行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要运用相关的管理知识,并与育苗技术有机结合,对育苗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与优化,从根本上提高水稻的生长质量。在水稻种植问题上,研究人员需要注意生長过程中的每一个问题。因为管理是整个工作的重中之重,水稻的生长最需要的就是水分的保证,而对田地的测试工作在该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保证水稻种植顺利进行的基础。

总之,对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要内外结合。在内保证栽培技术的研究水平,在外保证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尤其是对飞禽的防范与管理。

参考文献

[1]陈海飞,蔡红梅,徐芳森,周卫,刘芳,庞再明,李登荣.氮肥与移栽密度互作对低产田水稻群体结构及产量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4(06).

[2]王晓燕,韦还和,张洪程,孙健,张建民,李超,陆惠斌.水稻甬优12产量13.5t/hm2以上超高产群体的生育特征[J].作物学报,2014(12).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