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建设国产操作系统产业链,既需要领军企业在市场中起到带头作用,推出明星产品,更需要软件厂商、软件开发者、硬件厂商、第三方评测机构、用户等共同构建一个覆盖配件、终端、应用服务等诸多环节的完整生态圈,实现整体突破。所以,打造生态系统就成了国产操作系统产业化推广最大的挑战。
同心协力 形成互动
以微软、苹果、安卓这三大操作系统为例,它们之所以有今天的辉煌,并不见得它的技术是别人做不到的。比如微软的Windows,早期的图形交互界面在Mavdos早期的版本里已经有了,这三大操作系统能够建立自己的帝国靠的不是技术的先进性,也不是巨大的资金投入,它们是靠生态系统巩固了自己的地位。王柠感叹道,生态系统的建设还需要一个漫长的时期,大家要关注同一件事情,并形成互动。要做好生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它可能是一个三维网状的系统,它里面每两点之间看似没有关系但又是互动的。
寻求合作 降低迁移成本
生态体系的建设要有一套完整的上下游的产业链去满足客户的需求,特别是应用,基于Linux的服务器操作系统已经被广大的用户所接受。李祥凯表示,他在2003年的时候就推动Linux的服务器操作系统在关键领域的应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用户对这一块已经非常认可了,它的应用系统和跨平台的架构,包括外设。上下游的软硬件环境都没有问题。这方面厂商会主动来做一些兼容适配。桌面操作系统对于国产厂商来说本身会弱一些,外设厂商比如打印机、扫描仪、应用软件等,他们看到市场很小的时候不会去考虑,他会考虑投入产出比。
李祥凯说:“我们也是将Widows的应用平滑地迁移到Linux上来,也在寻求一些解决方案,从培训和实际解决方案的角度,也会和Windows、Linux 迁移的厂商合作,降低迁移成本,共建生态链,希望提供给用户的是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
路漫漫 上下求索
过去几年里,中标软件在生态环境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
李震宁透露,近年来中标软件的测试认证中心发展了大量新的合作伙伴,包括ORACLE、IBM、EMC等外企。
李震宁表示这个过程很难。但是由于在国内政府以及很多行业里,中标软件已经占据优势地位,必须逐渐把这些外企的基于服务器的软硬件产品认证都拿下来,这个过程虽然很艰难,但是有了好的开始。现在得到了很多独家认证,生态环境建设在服务器端已经取得成效,路还漫漫,需继续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