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救生装备支前保障若干问题探讨

中国科技纵横 / 2018年06月27日 10:05

新闻

郑江

【摘 要】如何高效保障战时航空救生装备的完好率,是军方和装备承制方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在参与航空救生装备支前保障预案编制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对这些问题的肤浅思考,分别从组织支前保障队伍、保障器材筹集、支前保障教育和演练等方面,探讨对支前保障工作的体会及对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和方法,希望对航空救生装备支前保障有参考作用。

【关键词】航空救生装备 支前保障 探讨

航空救生装备包括火箭弹射救生装置、降落伞、飞行员个体防护装置等产品,有飞行员“生命之舟”的美称。保持航空救生装备始终处于完好工作状态,充分发挥高新装备作战性能,高效保障战时航空救生装备的完好率,为飞行员提供可靠保障,可有效提升飞行员的作战信心,对提升部队战斗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一定意义上讲,航空救生装备的支前保障工作就是保障飞行员的生命,意义重大。

1 航空救生装备支前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支前保障预案是各装备承制单位应对战时保障任务的行动纲领性文件,要求必须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以满足实战保障的需要。战事无小事,因此必须对支前保障的方方面面进行深入研究,以应对战争时期高新装备的保障。

1.1 组织支前保障队伍方面的问题

支前保障队伍要求人员组成必须是精兵强将,能够承担装备战时突发故障排故的人员,这对支前人员的素质要求高。航空救生装备配套的机种多,部队用户分布广,所涉及的专业也比较多。因此,在战时需保障的部队和机种也多,势必带来保障专业技术人员需求多的问题,而战时既要支前保障前线部队,又要组织后方生产,势必带来承制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人手紧张的局面。特别是同时对多机种多兵团的支前保障,保障技术人员分配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1.2 保障器材筹集问题

战时保障器材的筹集是支前保障的重点,也是支前保障的突出难点。现代战争的突然性和破坏性越来越大,支前保障器材必须在战前做到储备充足,一旦发生战事再进行紧急筹备将很难保证战时急需。因此,必须科学合理进行保障器材的筹集,保障战时急需。保障器材应基于对装备的日常使用故障统计和科学分析、预测而提出的,但实际上由于支前保障预案编制进度紧、统计基础薄弱等方面原因,装备承制单位很难科学合理提出保障器材清单;再加上普遍存在“宁多勿缺”的保守思想,造成保障器材品种和数量上存在不合理的现象,甚至可能出现战时需要的器材未列入保障器材清单上的情况。

1.3 支前保障教育和演练方面的问题

制定的支前保障预案是否适合、能否满足实战需要,必须经过实践才能得到检验。然而真正等到战争爆发时再来检验,到那时已为时晚矣。目前由于人们对战争的预期不够、国家对国防教育的不足等原因,普遍存在对支前保障教育和演练重视及投入不够的问题,导致支前保障预案的实用性不强,难以应对突然爆发的战争。再者保障预案与教育和演练的脱节,也造成了参加支前保障人员缺乏应有技能培训和保障程序培训。

2 解决措施及建议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和分析,笔者认为支前保障是为应对突发战事而组织的应急保障,必须全面提高平时日常保障能力,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和体系,注重实效。为此,提出以下解决措施和建议。

(1)軍民联动,加强对高新装备支前保障需求的科学分析。一方面是军方根据作战部队的维修保障能力提出支前保障需求,另一方面是装备的承制方根据装备技术含量、复杂程度和使用的可靠性提出保障需求;两者应综合考虑,互为补充,才能达到对支前保障需求的科学分析和深入认识。就火箭弹射救生装置来说,其在飞行时主要为飞行员提供舒适的乘座和可靠的约束,在飞机出现不可挽回的危急情况时才会使用弹射救生的功能。其本身就以高可靠性而著称,在战时执行任务时出现影响弹射救生功能的故障机率非常低,战伤的可能性就更低了,笔者个人认为从严格上讲应不需要伴随支前保障的,只需要进行后援保障即可,在使用维护过程中出现问题后及时提供排故保障;而飞行员个体防护产品,一般都是独立组件单元,出现故障时一般采取整体更换的方式比较方便和快捷,对于此类产品易根据产品故障概率准备一定数量的成品周转备件,以应对战时保障所需。

此外,对装备支前保障需求的分析,还需要建立在对日常使用情况、维修情况的科学统计及分析的基础上,才能保证支前保障需求的具体化,对承制方具有指导意义,最终达到满足实战需要的目的。

(2)以加强对军方的培训为主,积极提高战时维修能力,大力发展远程支前技术,完善多元化的战时支前保障力量。一方面是现代信息化战争需要全方位的支前保障,另一方面是随着战争的发展,军方对装备的补充需求将是非常紧迫的,这势必都将对后方承制方组织装备生产造成巨大压力。传统上的支前保障将难以满足需要,必须从提高军方维修能力和发展远程技术支前两个方面来解决。

从部队目前的现状来看,由于部队在和平时期过于依赖装备的承制方,使得部队的维修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这对部队战时保障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应及时进行改变,积极提高军方自身的航空维修能力和技术水平。一方面积极开展远程技术支前的研究,以覆盖战场的信息化系统和广泛使用的数字化装备为依托,利用地方雄厚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对战场上的作战部队实施远程技术支援;另一方面,装备的承制方和大修厂,应积极开展装备快速维修技术研究,开展并加强一专多能型维护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储备,加强对军方使用部队的技术培训,建立起以军方保障为主、装备承制方和大修厂为补充的多元化的战时装备维修保障力量,以应对各种突发战争的支前保障。

(3)积极开展各机种航材保障资源战时储备研究,建立平战结合的航空保障航材库,以应对战时保障的需要。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部队日常保障航材储备是极不完善的,更不用说满足战时航材保障了,存在很大的差距。例如,在我们日常售后保障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部队因为一个小小的普通标准件都需要向工厂求援的情况,这显然说明了部队在装备修理备件的储备上是很不完善的。由此可见,在部队建立起保障日常飞行和维修所需的航材库存是必须的,进而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得上建立保障航材的战略储备,以应对突发的战争急需。装备的承制方也应根据对装备的易发故障分析和日常保障备件消耗等统计情况,建立适当的支前备件储备,以应对部队的紧急补充需求。这样的战备保障器材储备结构才应是合理的。

(4)建立支前保障动员机构,加强平时支前保障教育和演练。支前保障预案不应仅停留在纸面上,而应成为我们开展支前保障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落实在平时工作中,真正起到加强国防教育和战争教育的作用。因此,应在装备承制方建立起支前保障动员机构,明确职责,积极开展平时支前保障教育和演练以及支前保障器材筹备、保障队伍训练等工作,以练促教,增强所有参加支前保障的人员的爱国热情和历史使命感,达到熟悉支前保障工作程序、检验预案可操作性的目的,从而为战时保障积累经验和方法,满足实战需要。

3 结语

和平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我们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世界并不和平,局部战争不断,对世界和平产生了极大威胁。支前保障工作应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做好战备保障工作,事关国家的安全,应长抓不懈。航空装备支前保障能力是平时综合保障能力在战时的最高体现,是建立在日常保障的基础上的,并非靠战前一时的努力就能得到提高的。因此,笔者认为只有从加强和完善高新装备日常保障体系、建立并完善各级支前保障动员机构、加强战备器材储备、普及开展国防教育等方面开展深入地研究工作,加强航空高新装备保障能力建设,才能综合提高航空装备的支前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国防水平。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