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促进中国制造业产业链转型升级

中国科技纵横 / 2018年06月17日 21:28

新闻

吴建支

【摘 要】 目前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只有通过产业链转型升级,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信息技术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条件,本文深入分析了信息化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指出信息化在提高生产效率、工艺精度、可靠性、促进精细化管理和产业链融合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然后针对政府、行业和企业在转型升级中的角色和作用提出各自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 制造业 产业链 转型升级 信息化

1 前言

做为“制造大国”,我国的制造业一直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制造和组装,产业链始终位于全球制造业的最底层。近几年许多跨国企业纷纷将中低端制造中心从我国迁往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国家、高端制造迁回本国,这种“双向挤压”给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国家十三五和“中国制造2025”政策中都着重指出制造业转型升级不仅是带领制造业走出“双向挤压”的唯一途径,而且对保持我国经济增速稳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 信息化对制造业产业链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

相比发达国家的高端制造业,我国制造业最明显的劣势之一便是信息化程度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以工业闻名于世的德国更是率先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将本国工业代入了“工业4.0”的阶段,我国的制造业却仍然徘徊在“工业3.0”的边缘。国内外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实践说明信息化对制造业产业升级有着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提高生产效率。首先,利用信息技术能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水平,不仅效率远高于人工操作,而且自动化生产设备的作业时间也可以大大延长,从而大幅度提高各作业环节的生产效率;其次,各生产流程间的信息传递更便捷、准确,能有效避免或降低作业流程之间不当衔接而造成的延迟和错误;第三,加速了企业内部信息的流通速度,提高了各部门之间衔接的可靠性和时效性。

(2)提高制造工艺的精度和可靠性。我国制造业一直处于全球产业链最底端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制造业技术水平较低,产品质量波动较大。为了朝高端制造业发展,必须努力提升制造工艺的精度和可靠性。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受限于工人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且容易受工人自身情绪和身体状态的影响,作业质量存在较大的波动性。基于先进的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的自动化生产线则可以将关键技术利用程序标准化和统一化,结合高精度机械设备,能极大降低人工操作带来的精度低、可靠性差的问题,从而改善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3)为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必要条件。精细化管理模式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精细化管理的实施离不开对企业各方面信息的及时准确的掌握。而信息化正是全面整合企业信息流的必要手段。通过梳理业务流程、设计和构建适合企业自身的信息系统,能将原本分散在各部门、车间的各类数据全部统一汇总、实时更新,为企业内部的精细化管理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4)促进产业链协作,提升资源整合能力。目前我国制造业中存在着大量“小而全”的企业,使得产业链难以延伸、行业分工和专业化程度停留在较低水平。究其原因是我国制造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途径,因而难以形成有效产业链协作机制。信息技术能够为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提供一种高效的途径,而且信息半透明化之后,有助于减少产业链上低水平重复的现象,促进产业链的分工和协作,对改善产业链结构和提升行业的资源整合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3 利用信息化促进制造业产业链转型升级的措施

制造业产业链转型升级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更是行业发展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仅凭企业自身、行业或政府单一方面的努力也很难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在这一庞大的系统工程中,必须集成企业、行业和政府多方面的力量,三方协同推进。

(1)政府。政府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主要作用在于从宏观层次把控和调整转型方向。充分利用政策的引导作用,鼓励和扶持自动化生产线的制造和利用,大力发展以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并通过一系列国家层面的重点工程建设来促进新兴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

(2)行业。行业型组织虽然属于比较松散的组织形式,但却能从行业整体视角来为产业链的转型升级提供助力。尤其是在促进企业之间的沟通协作方面,行业协会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因此,制造业行业协会应积极建立行业内的信息交流平台、设计有效的企业协作辅助机制,加强该行业内上下游企业间的联系和沟通,提升行业资源整理的能力,从而促进行业分工协作、优化产业链条的结构。

(3)企业。企业是产业链条中的基本单元,是转型升级的主要实施者。产业链的转型升级从微观层次来看也就是各个企业提高自身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由低端制造装配向高端制造、研发设计转型。因此,企业应积极引进基于信息技术的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来提升工艺水平和生产效率,设计和构建覆盖企业全业务流程的信息系统促进企业内部信息流转,与上下游企业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和渠道。

4 结语

制造业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对整个行业乃至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深入分析了信息技术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意义,提出信息化在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工艺精度和可靠性,促进制造业精细化管理,促进产业链融合和提升行业资源整合能力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最后结合政府、行业和企业在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中的角色分析了各方应如何利用信息化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本文的研究能够帮助制造业企业和相关各方认清信息化可以从哪些方面促进制造业产业链的转型升级,有助于各方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措施。

参考文献:

[1]胡迟.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J].经济纵横,2013(1).

[2]郭伟锋,王汉斌,李春鹏.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协同机理研究——以泉州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2(23).

[3]赵群,张翔,杜呈信.基于物联网时代的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趋势[J].机械制造,2012(4).

[4]孙韬,赵树宽,马强.装备制造业信息化管理实现途径研究[J].现代情报,2011(4).

[5]孙林夫.制造业产业链协同与中小企业信息化[J].通信管理与技术,2009(2).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