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晨 周佳玮 杨逸飞 裴兴 王茹
【摘 要】 目前城市道路隔离带局限性很大,完全物理隔离使得公交专用道不能充分利用。我国处于能源稀缺以及道路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未来趋势,随之而来设立公交专用道等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措施出现。本文首先介绍升降柱的优化创新,并基于此介绍其在城市道路上的利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利用可升降感应隔离柱实现道路资源的动态利用,使道路利用率提升,而且在一定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公交车的使用。
【关键词】 升降柱 创新 公交专用道 优化
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已成为现阶段城市交通的主要研究内容,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随着公交专用道的增加,对于保障公交专用道的利用率一般采用全封闭的物理隔离。这种全封闭的物理隔离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提升整个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但是它占用了一定的道路资源,且只提供给公交车使用的公交专用道浪费了道路资源。
1 城市公交交通
1.1 公交专用道的发展
1995年的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讨会提出了公交优先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后,围绕怎样开展公交优先,开始了比较系统的研究,指出了当务之急是设置公交专用线[1],从政策到措施各个层面都进行了研究,部分城市开始了公交优先的实践。如:北京在部分城市道路中央设置了物理设施隔离的公交专用道;昆明在部分道路条件限制的街道实施了公交专用街;石家庄和上海也设置了公交专用道的实验路段。
1.2 公交专用道存在问题
由于我国快速公交起步较晚,所以对于公交专用道系统位置的选择、公交专用停靠站的安置以及快速公交系统信号优先设计没有一个系统的理论基础,并且,各地之间存在着研究水平和设计水平的差异,部分地区的快速公交专用道设置效果并不理想,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当地交通的通畅度。主要问题如下:
(1)道路设施资源有限。国内诸多大城市的公交专用道,多设置在路幅较宽的道路上。以上海市为例,公交专用道162千米除两条单行道外,均设置于双向6车道及以上干道,已占主干路45%的道路资源。
(2)公交专用道效率不高。设置公交专用道的目的是通过信号优先和路权专用来提升地面常规公交的服务水平,但实际运营效果往往不理想。在路段,非机动车干扰、沿线单位车辆进出;在交叉口,右转车干扰严重,无信号优先等;在停靠站,社会车辆占用,港湾停靠站延误大[2]。
(3)管理面临较大压力。随着机动车拥有量的大幅攀升,特大城市都面临交通流量的持续增长和干道运行车速进一步下降的压力,在拥堵的道路上设置公交专用道受到严峻挑战[3]。
2 可升降感应隔离柱的创新设计
为了使隔离柱更好的适用于公交专用道,且能解决硬质隔离设施的缺陷以及保证公交专用道的多元利用率,对此设计出新型的可升降感应隔离柱。
传统升降柱包括:柱体、柱套、箱体、电动装置、涡轮减速装置、控制装置、供电装置。直径160mm,高度400mm,材料使用304不锈钢,重量30kg左右,外表面抛光处理。
基于已有的隔离柱,将其重新设计并运用到道路上,实现动态隔离功能。创新点如下:(1)将纯物理隔离转变为可升降的隔离柱,实现公交专用道半物理隔离;(2)实现旋转式升降,尽量缩小占用地下的资源,避免破坏道路的结构;(3)内置温度感应器,含有温敏材料;(4)装置外侧安装警告灯;(5)隔离柱最顶端采用防碾压材料。
3 具体实施
新型可升降感应隔离装置的特殊功能应用应结合公交专用道的使用,如下:
(1)内置的两侧红外感应装置,可以感应车流密度,在车流密度发生明显变化时会自动触发控制装置实现柱体的自动升降。当社会车道一侧的车流密度大并且公交专用道的车流密度小时,隔离柱可以自动下降,使得公交专用道可以暂时作为社会车道使用,提高通行能力;
(2)在出现紧急情况下,为了使公交车正常运行,安全驶离公交专用道,例如公交车发生故障发生失火,温度感应装置感知温度上升之后自动实现隔离柱下降,确保公交车的安全;
(3)当公交专用道作为紧急快速通道使用时,便于急救车或消防车使用专用道,配合专用车的报警声,通过音控装置使隔离柱下降,便于急救车或消防车进入通道。可升降式感应隔离柱中有计时装置,在超过一定时间时,隔离柱上升,避免长时间处于下降状态而使社会车辆占用公交专用道;
(4)在出现下雨和大雾的天气时,根据可升降感应隔离柱的感光性能,使隔离柱外侧警告灯闪现黄灯,避免出现因机动车驾驶员的视距视线问题而引发碰撞事故。
4 可升降感应隔离柱的其他应用
可升降感应隔离柱的运用不仅可以结合公交专用道来实施,也具有其他功能,如下:
(1)针对潮汐车道,可将升降柱设置在变换车道上。原有的潮汐车道是根据标志标线划定,采用定时区分车道使用。这种做法成本很低,但是在接近变换车道时间点容易造成车流混乱的情况,使得驾驶员产生侥幸心理,不利于道路安全。使用可升降感应隔离柱避免人员直接上路更换隔离柱,而且给驾驶员提示明确车道使用情况。
(2)停车场和单位门口使用,现阶段的单位门口的隔离柱多半是手动升降的隔离柱,为了减少时间上的损失可以采用感应式的隔离柱,提高效率,也减少人力资源。
5 结语
可升降感应隔离柱的设计有一定的基础,可操作性大,利用感应装置实现自动升降,减少人力资源。这种感应装置的利用不仅仅局限于公交专用车道的隔离,还可以运用到潮汐车道、停车场、小区入口等需要隔离的场所。公交专用车道与可升降感应隔离柱配合使用,实现路面资源的多元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道路拥挤,空间资源小的情况。
参考文献:
[1]史其信.应该怎样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J].科技导报,1997(6).
[2]刘伟.公交专用道规划体系及设置条件研究[D].硕士,2004.
[3]雷莲桂.公交专用道对道路交通的影响[D].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