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建灵
【摘 要】水利工程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工程,具有工程建设周期长、投资大的特点,从项目前期到竣工结算阶段的各个环节均需纳入建设成本控制的环节。造价管理涉及人力、财力及物力等多方面的预算,水利工程造价管理一直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因此,对水利工程的造价管理,是加强水利投资项目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水利工程造价管理 因素 对策
1 问题的提出
目前,随着各地水利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水利建设投资不断加大,水利投资多元化出现,如水利项目PPP试点,引导更多的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新形势下,加强水利工程造价管理显得更加重要,对水利工程造价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水利工程资本组成成分多,要求分别核算成本
水利工程投资不再是传统的单个投资主体,在政府的引导下,多元化金融投资的介入,国有、民间、外资资本的融合,使组成水利工程投资要素变得复杂,从而要求造价管理人员梳理各方投资,精细管理各方投资成本核算。另外,列入中央资金项目的水利工程,有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资金组盘,尤为复杂,各资金前期到位情况以及最终落实资金与计划也会不同,造价分析中需区别对待,合理核算成本。
1.2 水利工程项目分阶段目标不同,各阶段投资要求不同
水利工程项目分前期阶段,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设计阶段包括初步设计、招标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含设计变更)。水利工程的施工阶段和竣工结算阶段。前期阶段是估算投资,设计阶段是概预算投资,竣工结算阶段是决算投资。各阶段编制造价文件的主体不同,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估算文件由咨询机构编制,初步设计、招标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概预算文件由设计单位编制,施工阶段和竣工结算阶段预(决)算文件分别由施工单位和审计机构编制。
1.3 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化的推行,造价管理势必更加标准
当前,为了扭转水利工程“重建轻管”的不良局面,提出“重建强管”的指导思想,推行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化。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化主要是涉及人、财、物的管理,其中财——造价的管理,占有很大比重,因此,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标准化势必对造价管理有更高的要求。
2 影响水利工程造价管理的因素
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投资规模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影响造价管理的因素。主要分人为、环境、技术、体制等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勘测设计人员、施工、监理技术人员的人工误差(工作深度、能力、态度等),以及行政审批机构人员的指挥干扰。其中行政审批机构人员的指挥干扰常常占有较高比重,尤其政府投资工程,为了完成某个领导工程业绩或某个预期投资,存在先框总投资,再细化分投资,硬派投资任务与造价人员的不合理现象。这就是典型的行政干扰导致造价人员不能科学地开展技术工作,使水利投资大小不能准确反映原有面貌,浪费政府投资。环境因素是主要指外部施工条件的改变,比如政策处理滞后,临时交通变更,突发气象不利条件、物价上涨异常等等。有的环境因素往往难以控制,需要造价管理人员运用技术手段的同时,发挥工程预判能力,使环境因素影响工程最小化。技术因素指各参建单位——施工、设计、监理、造价单位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各单位的造价管理体系、管理机制差异较大,造价管理人员素质不一,所得成果准确率各有差异。参建单位本身由于资质、经验、人员结构不同,对造价管理认知不一,对造价控制目的不同,均会影响整个工程的造价。比如,设计单位往往考虑保守设计,工程安全裕度大,工程造价就高。体制因素指现有管理体制各自为政,缺乏相互协同作战能力的机制。造价管理由几个建设主体来完成,是“自扫门前雪”的状态,互不干涉,整体管理效果薄弱及自纠能力差。 每个部门出现造价偏差,累加后影响更大,且不能相互消缺。目前,单一作战的模式,导致工程造价偏高,且由于工程建设过程是不可逆转的,发现问题将不可弥补。
3 解决水利工程造价管理的对策
基于水利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现状弊端和水利工程造价管理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解决水利工程造价管理的对策如下:
第一,重视前期工作,预控宏观投资。水利工程建设,规划设计是龙头,投资控制也不例外,采用的前期资料应能客观反映项目实施内容,前期投资才不会失真,宏观上才能控制项目费用。确保概算不超估算,预算不超概算,决算不超预算。前期工作细致、准确与否,对比选工程方案实施起到关键作用,有时会是决定性、颠覆性的,随之各方案造价大不相同。前期工作好坏,关系到工程方案内容的优劣,也会直接体现在工程造价上。因此,必须重视前期收集资料、数据,地形地质资料,前一阶段的规划设计成果等,为下一步预控宏观投资打入坚实的基础。
第二,引入有效创新管理机制,发挥造价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推行国际通用的限额设计和投标竞选机制。限额设计的目的是能有效控制设计变更,源头上堵塞随意增加投资的可能性。投标竞选机制的引入,指以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选定设计单位进行勘测设计,使后续设计方案得到优化,鼓励大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理念,大幅度地降低工程的造价。另外,整合分散的管理机制,建立统一管理体系,起到上下、左右协调,创立自动纠偏能力强的造价管理体系。统一管理有利于发挥工程整体效益,缩减重复投资。
第三,实行动态化管理,不断修正、改进造价管理方法。造价管理始终贯穿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各过程建设是动态变化的,造价管理亦随之而变。工程单价、工程量是动态变量,造价管理方法不断更新,本着“宏观控制、微观调节”的原则可对项目工程量和工程单价等适时地进行调整。定额的变化,新标准的推出,造价管理与之呼应。
4 结语
水利工程造价管理是财务控制成本的重要内容,通过控制影响水利工程造价管理的关键因素,重视前期基础资料,引入先进管理理念,建立统一管理机制,实行全过程动态化管理,将会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预期效果。做好造价管理工作,有利于形成良性循环的市场机制,有序的市场发展体系,必将推动水利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水利工程造价管理暂行规定.水建管[1999]488号,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