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赤子心

中国信息化周报 / 2018年06月11日 10:06

新闻

是深秋?是初冬?十一月的北京已经不饶人地开始展示它冷峭庄严的一面,在一个阴冷的细雨蒙蒙的下午,在北京市石景山区的燕保大厦我见到了刚从项目现场返回单位的张勃,不疾不徐、笑容清澈,颇有古人所谓名士之风。他告诉我上午在北京常营的项目现场进行了公租卡设备的配装,随后他带我走进了这个看起来略显拥挤和狭小的办公区,这就是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以下简称“市投资中心”或“中心”),而张勃是其信息化部门的负责人,办公室简单洁净,工作人员很快热情地为我烧上一壶水,想起前几日的电话约访,电话里他的谦逊低调倒是和这里的氛围极其吻合。电话里他说:“信息化领域里我们做的不是最好的,一定有很多比我们做得好的。”

窗外的雨还没有停,张主任为我斟上一杯茶水,热气缓缓溢出。我们禁不住感概,多少年来,安居乐业该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生活,可是这些年大城市频频出现的“房奴”,买不起房的现象,又让多少人为之心碎。那么保障房是什么?而信息化带来了什么样的便捷?什么是“智慧保障房”?带着这些疑问,开始了一个多小时的采访,其间张勃透露,目前北京市公租房的门槛是北京市户籍,家庭年收入10万元以下的,名下无房产,从2016年开始将向非京籍居民逐步放开,意味着这项事业将惠及更多的人。采访中我曾问他做这项工作的动力和秘诀是什么,他说:“人这一生能有几次赶上一场这样的事业,为了更多人的安居乐业,我们全身心地投入进来,信息化工作的步伐需要迈得更大。”孟子曾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他告诉我,四年来,不敢懈怠。这一句话,说的意味深长。

在信息化还不那么普及的年代,管理专业出身的张勃就已经投身到证券行业做IT部门的工作,后来分别转战担保、投资以及房地产行业的IT部门,他说这些行业的IT部门当初都是信息化建设的先行者。经过了这些行业的历练,张勃在2011年加入到市投资中心的信息化部门,迎头赶上这样一个机会,经验和信心固然重要,能否作为一项长久的事业来做才是最打动他的。他说:“2016年我们的任务重大,我们还在创业期,我常常一觉醒来,脑子里还是单位的事,真的不由自主,都投入到这里了。”说到部门的管理,张勃说他会给这些IT人才充分驰骋的空间,针对IT人才的管理,由于团队的人才多样化,管理上充分融合了中西方的管理方法,以情留人,这也符合中心的企业文化,把租户和团队都当成亲人。我问他压力大的时候如何缓解,热爱滑雪、摄影的他说:“现在没有时间去滑雪,会用喝茶消解,喜欢中国的茶文化。”

张勃向记者透露,目前北京市公租房的门槛是北京市户籍,家庭年收入10万元以下的,名下无房产,从2016年开始将向非京籍居民逐步放开。这意味着这项事业将惠及更多的人。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