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从来不会走得太远,它总会坚定地留在那些抛洒过汗水与泪水的地方。眼前的一点点成绩背后却有不为人知的努力。
市投资中心于2011年6月30日在北京挂牌成立,它的成立主要是为了解决改革开放以来完全市场化之后留下的房地产空白,十六大以来的改革将整个中国老百姓的住房变成了商品房、市场化,由原来的国家一包到底、国家分配或者公房租赁转为由市场化和货币化去解决。经过了这些年的发展,由于我们国家的房地产产业政策使房地产业成了一个领军的支柱产业,房价飞涨,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城市,老百姓的承受压力越来越大。十八大以来国家强调要大力发展保障性住房,第一,靠市场和货币化解决;第二,对于低收入人群和刚刚进入社会的、刚刚就业人群的过渡,靠政府提供的保障性住房解决。
中心成立之后确立了“以租为主的保障性住房体系”,未来我们国家将不再大力建设经适房、两限房等类型的保障性住房,现在开始建了大量的公租房,它比市场租金水平低,提供的条件更好,而且更加稳定,会分布在北京市的各个地方。
市投资中心的三大业务平台:一是投融资平台,作为一家“全民所有制企业”以及一项民生保障类的事业,中心不以盈利为目的。二是建设收购平台,中心从成立时就受到市里土地和资金的大力支持,政策带来的所有红利都间接地转让给了老百姓,中心还会通过收购一些市场运作的房地产开发商建的楼盘和小区。三是运营管理平台,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平台,中心打算将大量的公租房作为百年大计管起来,这个事业在中国可以说是首创,学习对象是香港和新加坡,香港的房屋署已经有70年的历史,在解决民生问题上做的比较到位,新加坡组屋也是比较先进的。所以百年大计就是把建好的房子管理好,建只是一个过程,管才是全生命周期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租户们来了走了再来新人,要让他们住的舒适,有家的感觉。
市投资中心是北京市保障房建设的主力军,成立以来已经建设收购了8万多套公租房,其管理对中心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中心在2011年做了网站和协同办公平台。接着完成了选房、配租、入住,当时信息化工作已经出现瓶颈,由此中心开发了业务系统,归纳起来叫投、融、建、运、资、法、档、综合查询八大模块。尤其是运营管理部在配租入住的时候,开发了一个选房和摇号系统来做人房匹配,大大提高了选房效率、节约了等待的时间。
刚成立时的中心没有机房,张勃常带着中心的几位同事抬着服务器到现场去办公。张勃说:“2014年8月,市投资中心搬到现在的新址,有了自己的机房,到今天,中心已经有了79个公租房项目,保障房在我们自己的地图上已经红点遍布了北京的东南西北,每当看到红点增多的时候,心里也非常有成就感,中心的保障房事业在短短四年当中发展得如此迅速,信息化建设伴随着主营业务的成长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科技的脚步是不会停歇的,随着中心规模的急剧扩张,事业版图的不断扩大,2016年为了支持中心主营业务的快速发展,信息化不但要跟上中心的业务,而且要适度超前,起到引领的作用,这是愿景和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