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的成功缘于20%的规划投资

中国信息化周报 / 2018年05月17日 02:39

新闻

赵刚

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跨度一般是三至五年,每年要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业务战略调整、业务需求变化、技术上新发展等因素对其做出调整和完善。

不知道你是不是听说过“二八法则”?“二八法则”的意思是说,80%的结果是由20%的可能原因产生的。确实,世界上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里。现在,又有人提出,企业80%的收入来自于20%的客户,80%的利润来自于20%的产品,诸如此类。而今天,我们要谈的是,信息化总体规划(也称信息化战略规划)花费20%的投资将贡献80%的信息化成功率。

什么是信息化战略规划

信息化战略规划是指,以整个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企业各部门的业务需求为基础,结合行业信息化方面的实践和对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掌握,定义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远景、使命、目标和战略,规划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未来架构。该架构主要涵盖企业业务架构、企业信息架构、企业应用架构、企业网络基础设施架构、企业信息安全架构、企业信息组织架构等,为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提供一副完整的蓝图,全面系统地指导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在时间上的跨度一般是三至五年,每年要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业务战略的调整、业务需求的变化、技术上新的发展等因素对其做出调整和完善。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更加重视“建设”而忽视了“规划”,这是产生信息化建设中种种问题的根本原因。

规划缺失导致的问题

问题1信息孤岛:信息孤岛是在信息化建设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之一。我国不少企业20年前就开始实施面向业务操作层面的部门业务电算化,因为缺乏统筹规划,企业每建立一个应用系统就单独建立一个数据库,这样不同的应用就拥有不同的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可能来自不同的厂商,或者同一厂商的不同版本,或者虽然采用同一个数据库,但各个数据库自成体系,数据互相之间没有联系,编码和信息标准也不一定统一,使得各个应用之间彼此独立,信息不能共享,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尽管企业的这些应用系统提高了部门内部的工作效率,但由于部门之间信息不能共享,造成某些重复的填表和对帐工作,还是不能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

问题2重复建设:重复建设、重复投资是信息化建设中的常见问题。重复建设导致企业投资的大量浪费,有些企业用户甚至极端地把信息化建设比喻成为一个“投资黑洞”。造成重复建设的原因很多,但一个根本的原因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统筹规划。

问题3业务支持不足:信息系统建设中由于缺乏战略规划,没有充分考虑业务部门的需求,没有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专门的梳理和优化,将软件产品中“最佳流程”生拉硬套应用在企业中,结果导致应用系统对业务支持的灵活性差,业务部门人员感觉使用非常不方便,最终导致业务部门拒绝使用应用系统,使应用系统被束之高阁。

问题4与业务战略背道而驰: 在信息化建设中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没有充分考虑业务战略的发展,导致信息系统不能有效落实企业的发展战略,甚至成为企业战略落实的障碍。比如,企业目前的业务战略重点是销售管理,可是企业的信息部门却在花很大力气进行企业设备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使销售管理业务不能得到信息系统的有效支持。可以说,没有一个整体的信息化战略规划,信息化建设与业务发展就可能背道而驰。

信息化战略规划的意义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与建筑或制造工程不同的是,企业信息化的对象是“企业”,而不是一个建筑物或是一个产品。在建筑工程或是制造工程中,会有一张建筑物或产品的设计图纸,它是搭起高楼大厦或是生产出形形色色的产品的基础。同样,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这样的大工程中,也需要一张描绘企业在“信息化时代”运行的设计蓝图。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能为企业各级领导和员工描绘出一个未来企业信息化中业务、信息、应用和技术互动的蓝图。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业务部门与信息服务部门之间、业务主管与信息主管之间、业务与信息技术之间的鸿沟是实现信息化目标的最大障碍之一。彼此的信息不对称是形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信息技术人员可能无法了解业务的真实意图,另一方面,业务人员也体会不到信息技术的真正作用。信息化战略规划以业务战略为指针,以业务流程优化为基础,能够建立业务与信息技术沟通的桥梁。它在同一个业务架构平台上,用双方都能够理解的语言,描述出业务与信息技术的间的关联。

信息化战略规划能够从总体上搭建信息架构,制定信息资源使用的标准,从根本上解决信息编码、数据库定义不统一的问题,定义出系统之间集成的数据接口,实现信息系统的集成和互操作,真正解决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

信息化战略规划能够自顶向下地进行系统建设的统筹考虑,既重点突出,又全面规划,既能以点带面,又考虑历史系统的可继承与再利用,成为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指南,真正避免实施中重复建设、保护信息化投资。

信息化战略规划将首先定义出信息化战略,它以企业业务战略为指针。同时,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也伴随着企业战略、管理和业务变革的过程。当前,企业信息系统如何适应变革成为企业CIO们思索的一个突出问题。以不变应万变是适应变化的一个基本战略,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所描绘出的蓝图容纳了各种业务与技术标准,它是企业CIO们掌握信息化的方向、适应业务战略变革的指针。

规划方法论:四步法

信息化战略规划的第一步是业务战略理解。信息化战略必须以业务战略目标为指引,与整个企业的业务发展战略相匹配,服务于业务战略的贯彻落实。因此,对业务战略理解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信息化战略的方向。业务战略理解不是一个专门的企业战略规划项目,它是利用战略分析方法对既定战略的再认识,关键是要建立业务战略与信息化战略的关系。

信息化战略规划的第二步是业务管理和信息化诊断。在第一步的基础上,业务诊断需要调研业务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挖掘业务部门的关键业务需求。信息化诊断则要首先研究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行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信息技术在行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掌握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找出企业现有信息化水平与先进企业的差距。在此基础上,对现有软硬件、信息安全技术水平、信息化的绩效、信息化组织、信息化需求、员工和领导信息化水平以及信息化适应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

信息化战略规划的第三步是业务流程优化。在业务和管理诊断的基础上,对企业的销售、生产、采购、研发、财务、人力资源等业务和管理流程进行梳理,绘制业务流程图,在分解的各个业务战略目标基础上,以企业诊断结果为约束,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业务流程优化要充分考虑信息化手段引入对流程的影响。

信息化战略规划的第四步是制定信息化战略并设计信息化总体架构。首先,根据本企业的业务战略,明确企业信息化的指导思想、原则,定义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制定企业信息化目标,搭建企业信息化总体架构。

企业信息化总体架构是一个多视图的体系结构,它由企业的业务架构、信息架构、应用架构和技术基础架构共同构成。

企业业务架构描述了企业各业务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构。企业的业务构架以企业的业务战略为顶点,以企业各主营业务为主线,以企业各辅助业务为支撑,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联络各业务线,构成贯彻企业业务战略的企业基本业务运作模式。

企业信息架构是将企业业务实体抽象成为信息对象,将企业的业务运作模式抽象成为信息对象的属性和方法,建立面向对象的企业信息模型。企业信息架构实现从业务模式向信息模型的转变,业务需求向信息功能的映射,企业基础数据向企业信息的抽象。企业应用结构是以企业信息架构为基础,建立支撑企业业务运行的各个业务系统,通过应用系统的集成运行,实现企业信息自动化流动,代替手工的信息流动方式,提高企业业务的运作效率,降低运作的成本。

企业技术架构是实现企业应用架构的底层技术基础结构,通过软件平台技术、硬件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间的相互作用支撑企业应用的运转。

信息化战略规划中还要制定信息化的评价标准,包含技术评价、业务支持评价和经济效益评价等标准,以作为信息化实施成果的评价。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