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成名

中国信息化周报 / 2018年05月15日 05:17

新闻

“我判断再有十年左右,中国房地产行业就将萎缩。” 2013年12月25日,在成都参加某庆典时,王健林语出惊人。

他提出,万达要实现“国际万达,百年企业”的口号,必须找到更高层次、更长久的产业模式,向文化、服务、金融等行业转型升级。

王健林1954年生于四川省绵阳市,15岁入伍,1986年7月,在“百万大裁军”的大背景下,王健林转业任大连市西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

1988年,万达集团前身——西岗住宅开发公司成立时间不久,就出了经济问题,公司负债好几百万,面临破产,当时区政府提出,谁有本事把公司救活,把欠款还上,这个公司就给谁。王健林抓住了这个机遇,主动请缨,“下海”接管了这家公司。

不过,在当时,开发房地产首先要有计划指标,拿到指标后才能申请用地。计划指标由国家计统一分配,大连能拿到计划指标的只有三家国有房地产公司,万达没有计划指标,只能花钱向他们买,企业在夹缝中求生存。

而随后的当地的北京街旧城改造项目,让王健林在大连地产界一战成名。

在大连市政府南面,有一片“棚户区”,居住其中的绝大部分为低收入者,没有暖气,一个大院几十户用一个水龙头。大连市政府多次找到拥有指标的三家国有房地产公司,让其改造,但三家都不愿意接这工程。

王健林找到市政府,表态“不管项目在什么地方,只要能有活干、有口饭吃就行。”

见王健林主动找上门,市政府爽快答应,“你干这个棚户区就给指标,批规划。”

于是,王健林接下了大连市第一个旧城改造项目。

经过测算,北京街棚户区的开发成本是一平米1200元,而当时大连最贵的房子只卖一平米1100元,为了不赔本,王健林想尽办法。

首先,王健林采用了当时大连尚未有的“大高层概念”,盖起了30层高的楼。后来,这片楼就被称为万达高层。

王健林还为房间建造了洗手间。当时,只有县团级身份的人才有资格使用有洗手间的房子。为此,当地纪委甚至派人来查买房子的人够不够标准,要王健林提供所有买房人的级别资格。

王健林的法宝之三是设计上的创新。万达推出了130多平米的大户型,在北方率先设计了明窗大厅,采用了铝合金窗,当时刚刚兴起防盗门,还为北京街小区每户都安上防盗门。

北京街小区推出一个月,项目拆迁还没结束,800多套房子就全部卖完,而且每平米均价卖到1580元,创造大连的房价纪录。万达从此趟出一条发展道路。

25年过去了,万达各项业务高速发展,集团资产达到了3800亿元。王健林对集团2014年的预期是:集团资产达到4500亿元,收入达到2400亿元。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