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学分的积累与互换

计算机时代 / 2018年04月30日 00:19

新闻

...省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山西今年全面启...

彭勇+董崇杰

摘 要: 根据创新创业发展形势,提出了高职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学分折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国内外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转换方面的理论与实践,从创新创业学分内涵、认定范围、计算方法、认定途径等四个方面为创新创业教育学分的折算提出了可行的实现方法,促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深入开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创新创业; 学分折算; 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8)02-83-03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uts forward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credit convers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alyse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redit convers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domestic and foreign colleges. Four aspect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redit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e. the connotation, recognition scope, calculation method and identification way, and the feasible ways to realize the credit conversion a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redit conversion; realization way

0 引言

政策是导向,政策是机遇,有适宜政策支撑,更多大学生才能把创新创业梦想付诸行动。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在2017年普及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要求各高校要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允许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1]。创新创业教育学分折算制改革,无疑是在落实国务院要求,用政策激励大学生创新创业,降低在校创业机会成本,使学业不再成为创业隐忧,有利于营造大学生创业良好环境。

21世纪大学生不能再仅仅是求职者,而应努力成为工作岗位创造者。实际上,这就是要求当代大学生应转变观念,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出击,变翘首观望为积极进取,变循规蹈矩为开拓创新。显而易见,创新创业教育学分折算制改革,符合当今世界教育理念和方向,值得期待。

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大学本分,问题是对高素质人才怎样理解。过去,我们往往以考分论英雄,以为各科成绩好就是优秀学生,也是潜在高素质人才。其实,所谓优秀学生或高素质人才核心内涵应是更能创新创造[2]。换句话说,高素质人才可能是高分学生,也可能不是高分学生;高分学生可能是高素质人才,也可能不是高素质人才。从这个角度看,创新创业教育学分折算制改革也有利于提高大学教育质量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转换的理论与实践方面,我国部分高校和地区近年来进行了初步探索,而在教育发达国家已早有经验,最早提出概念、建立学分转换系统并进行实践的是欧洲,此后其他地区的发达国家也开始进行相关研究与实践探索。目前,国内很多重点高校进行了创新创业学分转换实践,在推行学分制,构建创新创业课程结构和学分标准,研究、制定、验证和协调学分转换标准,实施动态立体监控以确保政策规范和制度能够依照标准执行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由于尚未有统一、可行、科学严谨的转换标准,又受制于管理体系以及学分标准和学分制实施程度的差异性,导致创新创业教育学分折算机制难以真正协作运行[3]。

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主题词在CNKI 知网进行模糊检索,可以检索出自1999年以来各类期刊共发表相关研究主题文章3597篇,2007年后的研究文章超过100篇/年,2015年的研究文章甚至达到1063篇,说明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一直备受教育界关注,近年来更为突出。但是以“创新创业教育学分”为主题词在 CNKI 知网进行模糊检索,仅能检索出70篇(自1999年以来),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学分折算结合的研究与实践类文章就更少了。

近年来我国高校陆续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学分实践,有的高校叫“奖励学分”,有的叫“课外素质学分”或“三创学分”,是指学生在就读期间在各类学科竞赛、科学研究、资格考试、社会实践等方面取得成果,通过申请和认定后获得的相应学分[4]。创新创业教育学分的设立与认证是高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在以往的相关研究中更多是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方面的研究,与高校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学分折算研究还不够。

2 创新创业学分折算机制研究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各高校要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探索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endprint

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也新增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勤工助学、创新实验等活动以及自主创业、发表论文、获得专利等可折算为学分,计入学习成绩,具体办法由学校制定。学校应当鼓励、支持和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可以建立创新创业档案、设置创新创业学分。”

2.1 创新创业学分内涵

从广义上说,创新创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开拓性的个人。从本质上说,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指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技能的教育活动,即培养学生如何适应社会生存,提高能力,以及进行自我创业的方法和途径。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过程,为了掌握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真实情况,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产生的学习量应该计入学分[5]。

传统的学分是由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提出的,用来衡量学生的学习量,主要代表学生所修习的课程量。创新创业学分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并取得一定成果而设立的具有奖励性质的学分。

创新实践学分的认定与使用,是有效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科学形式。只有把创新创业课程的学分修读要求写入人才培养方案,并纳入毕业考核体系中,才能有效解决目前创新创业教育中学生覆盖面不够、落实不到位、主动参与意识弱、资源配备不足、时间不充足等问题,真正实现“全过程渗透、模块化推进、联动式建设、全方位教育”的基本原则。但是孤立地使用创新学分,也会出现认知上的不统一、错认为是负担、学分认定范围不够合理、不同学科学生标准不够细化、实践和监控效果不够、环境氛围不够浓厚等问题,还需要与专业、课程、实践平台、创业活动等多种形式融合。

2.2 创新创业学分认定范围

创新创业活动多种多样,到底那些可以纳入到创新创业学分的认定范围还需要依据相关文件并结合本校实际来进一步考究。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对学生实践教学活动实行有效的过程管理,应该明确创新学分的构成[6]。

具体分为三个部分:

⑴ 专业实践类学分

主要由和专业相关的科研实践、学科竞赛、发明创造、资格证书等模块组成,其中科学研究指学生主持或参与学校发布的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教师科研课题、学校或学院(课部)举办的各类科研活动并取得成果,或在国内外正式刊物或重大活动上发表的论文或艺术作品;学科竞赛指学生参加由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专业学术团体,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主办的学科竞赛并获得相关奖项;发明创造指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等;资格证书指由一定主管部门组织的、经考核后获得的各类资格证书。

⑵ 社会实践类学分

主要由社会实践、创业实践、文体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社团活动及科研成果转化等模块组成,社会实践指假期社会实践(如“三下乡”活动、假期企业锻炼等),并有可展示的成果;创业实践指参加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创业竞赛、工商模拟市场等;文体活动指学生参加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类竞赛项目,并获得证书或比赛奖项;社会公益活动指大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如义教、献血、绿色环保宣传、社区服务等公益活动)和校园公益服务;社团活动指学校专业训练队及团委备案的学生社团开展的活动,以及校报、校园网发表的文章及作品;科研成果转化指学生的专利以实施许可、技术转让或技术入股方式进行技术转移等,学生占有公司股份20%及以上[7]。

⑶ 创新创业课程类学分

充分利用网络共享的优质教育资源,向全体学生开设就业创业指导的相关网络课程,结合本专业的学科前沿动态,明确创业体系流程,形成一套层级明确、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系列。

2.3 创新创业学分计算方法

不同于传统的学分,以每学期的每周授课时数、实验和实习时数,以及课外指定自习时数为学分的计算依据,不同的创新创业活动的工作量差异很大,如何根据不同类型工作量换算成不同学分需要仔细衡量。

针对专业实践类活动,科研实践、纵横向自然科学与社科项目级别或经费规模,撰写研究论文级别及数量等折算学分,完成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项目贡献排序,公开发表论文刊物档次或论文获奖等级;学科竞赛包括专业核心技能比赛、知识竞赛等,分别根据举办单位和获奖等级来折算学分;发明创造包括软件著作权及专利申请,根据申报受理数量、授权专利类型、排名等折算学分;资格证书包括企业认证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根据资格的等级和证书含金量来折算学分。

针对社会实践类活动,创业实践根据创业企业的生命周期,盈利水平、核心技术技能与管理模式创新程度来折算学分;社会实践等其他社会活动主要根据活动规模、成效及社会影响来折算学分。

针对创新创业课程类,按必修、限修、选修的规定要求完成学分的积累,依据课程过程评价、终结性评价综合考虑计算学分。

2.4 创新创业学分认定途徑

参加创新创业活动与实践后,按照“谁主办、谁组织、谁认定”的原则,大学生创新创业学分基础数据和支撑佐证由活动主办(组织)单位(职能部门或学院)提供给学生。创新创业学分的认定需要成立专门的认定机构有学生和对应教师填报并准备相应的佐证材料,根据创新创业学分折算表认定学分[8]。具体分为三个步骤。一是学生申请:学生本人在学院学分折算系统中提交个人申请,并将相关证明材料电子版作为附件上传。二是认定部门审核:创新创业学分认定责任部门组织人员对学生申报信息进行审核、认定,对不符合认定标准的申请项目予以回退。学生提交的认定材料、认定结果等资料等同于试卷,由各系部留存入档。三是最终审核:经认定部门初步审核后统一上报给教务处,教务处进行终审。

3 结束语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活动是面对当前高职学生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所采取的有效措施,它也必将成为高职教育要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做好高职在校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就要先解放学生,让学生有时间、有精力并且没有后顾之忧的投入到创新创业工作中,这就需要学校采用具有弹性的学制,灵活地考核与评价机制,使学生能够坚持自己的梦想,勇于进行创新创业实践。

“创新创业学分的积累与互换”是根据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成果参照学校制定的具体标准进行必修学分的置换,以保证学生既有时间从事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又不影响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和正常毕业。“创新创业学分的积累与互换”将会为更多真正具有创新创业精神与创新创业实践的学生提供可靠保障,促进他们在自己所学专业领域走的更高更远。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陈在铁,陈红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建设研究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7.5:60-62

[2] 卢卓,王华.高校创新创业学分银行制度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2016.32:41-44

[3] 马建梅,邱荣海.学分制体系下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策略[J].黑河学院学报,2016.5:67-68,151

[4] 孙作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途径及其学分转换机制研究[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121-123

[5] 郑琼鸽.学分制改革视角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5.9:43-45.

[6] 李丽,徐海龙,白东清.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5:11-13

[7] 张华平,方文彬.基于实践育人视角的社团学分制创新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51-53

[8] 董墨菲.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学分制改革研究[J].学园,2017.1:174-176endprint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