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东是大海

绿色中国 / 2018年04月04日 07:44

新闻

江涌

开化县位于钱塘江的源头,地处浙皖赣三省七县交界,是连接浙西、皖南和赣东北的要冲。建县于北宋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是个千年古县。

开化县是国家级生态县。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85万亩,占县域面积的85%,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全县森林覆盖率80.54%,森林蓄积量1032万立方米,拥有大片的原始森林,生物丰度、植被覆盖、大气质量、水体质量均居全国前10位,是全国9个生态良好地区之一;平均水资源量24.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全国的3.91倍,出境水质常年保持在Ⅰ、Ⅱ类标准,是浙江的优质“大水缸”;空气质量常年为优,PM2.5≤26微克/立方米,县城负氧离子浓度3770个/立方厘米,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负氧离子浓度最高达15万个/立方厘米,是全球负氧离子浓度最高的五个地区之一,被誉为“华东绿肺”。

强生态

举全县之力建国家公园

2013年7月,开化县委县政府按照开化全域景区化、公园化、景观化的要求,工业围绕旅游快转型、农业围绕旅游调结构、城镇围绕旅游强功能,打造“山秀水清风光美、风情小城养生地”,使开化成为浙皖赣旅游“金三角”的“黄金节点”、休闲旅游的目的地、山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生态功能类似地区可复制的“开化模式”,实现开化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

两年来,开化人发扬“向东是大海”的敢为人先精神,开创新路谋新篇。确立了以自然开化、休闲开化、人文开化、美丽开化为目标,全域景区化、景区公园化为主线,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为导向,打造美丽环境、发展美丽经济、创造美好生活的国家公园建设思路。开化县获得了全国“魅力新农村十佳县市”、“绿色中国”特别贡献奖、首届“浙江最具魅力新水乡”等荣誉,国家公园品牌迅速打响。

两年来,开化县发扬“不破法规破常规”的改革创新精神,破冰启航添动力。一是高起点、宽视野编制了国家公园建设战略规划和国家公园标准体系,划定了生态保护空间、农业生产空间和城镇发展空间,用不到10%的县域集聚2/3的人口和90%的经济总量,用超过90%的县域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更多生态产品。二是大刀阔斧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设立了开化国家公园党工委、管委会;构建了以“大发改、大经贸、大文旅、大卫生、大市场、大执法”为重点的大部制运行体系;推行“区政合一”模式,完成了新一轮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建立了与国家公园建设相适应的扁平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三是围绕着资源资产变成发展资本,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启动国资管理体制改革。改革的效应已逐步显现。

两年来,开化县发扬“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团队合作精神,美丽蝶变惠民生。围绕打好“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四边三化”环境美化组合拳,组织“十万妇女”打响了“垃圾革命”攻坚战,农村、集镇生活污水治理进入攻坚阶段,出台农民建房管控制度加快推进无违建县创建。开化以美学理念高度融合治水、造景、强村、富民,组合发展民宿、创意农业、乡村旅游,让美丽环境变成美丽经济。在公园里连续12次召开现场会,创建3A景区村4个、4A景区1个,民宿床位增到8500张,全球第二家、全国首家未来音全息体验馆投入使用,一批景区、绿道设施全面开工。用农事体验、赛事经济、新媒体集聚人气,成功举办世界女子地掷球锦标赛、全国男子举重锦标赛、万人畅游钱江源、开化油菜赛婺源等活动,去年游客达到588.6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实现35.39亿元。

守青山  林业追寻园丁梦

开化林业在建设国家公园的征途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开化林业人以国家公园园丁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和专业特长,为国家公园看守绿水青山,充当国家公园的化妆师,努力探索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之路,努力追寻着国家公园的园丁梦。

守得一片绿水青山。开化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设国家公园,开化县林业部门就从部门职能出发,将保护生态作为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主动提出每年削减林木采伐计划40%,将全县主要公路及河流两侧38万亩山林划为限伐区,出台《开化县限伐区林木采伐管理工作实施办法(试行)》,从严控制限伐区的林木采伐,降低森林资源消耗。加强森林灾害防控体系建设。落实森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责任制,特别是对森林消防工作履职不到位的人员进行严厉的责任追究,全县已有24名干部受到不同程度的责任追究。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0个自然保护小区、钱江源国家森林公园、钱江源省级湿地公园等区域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稳定受保护地面积。谋划建设南华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救助站等项目,对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古树名木、极小种群珍贵种质资源等实施特别保护。加大林业执法力度。出台《开化国家公园山水林田河管理办法》对开化国家公园的生态资源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措施。全面开展木材加工经营单位整治,对全县的木材加工企业进行关、停、整、转,关停110家木材加工厂,适时组织开展专项行动,加大对乱砍滥伐、盗伐,乱捕滥猎野生动物,毁坏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

扮靓一片绿水青山。全面实施国家公园锦绣行动,计划用3年时间全面清理3类主要通道(高速公路、国省道、通景公路)两侧的山体及山边抛荒农田、林缘荒坡荒地的茅杆。利用10年时间,实现封山育林100万亩,在全县范围内,每年建设林业景观精品点20个,10年完成200个。编制《开化县林相改造和森林景观林建设总体规划》,力争到2017年完成环县城周围山体、城关至华埠两侧山体、黄衢南高速马金出入口周边山体、杭新景—黄衢南高速互通周边山体、黄衢南高速钱江源出入口周边山体等五个区域的林相改造;建成华埠—钱江源以“追花”为特色、城关—古田山以“田园”为特色、华埠—山清山以“赏叶”为特色、黄衢南和杭新景高速“车行景移”的五条森林景观带。两年来共营造景观林15000亩,造林更新67000亩,实施林相改造34000亩, 种植珍贵树种95万株。清除主要道路两侧山体茅杆3982亩,补植更新1136亩。全面开展彩色健康森林示范县建设,连续34年坚持正月上班第一天全民义务植树,开展“国家公园十百千万工程”、“十万干群植绿添彩”、“珍贵树种六进”等一系列活动,全民义务植树意识得到空前提高,两年来完成义务植树160万株。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良好的自然环境,秀美的山林景观,倾注了开化林业人的心血,寄托了开化林农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开化林业人立足生态优势,多方探索,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致富之路。

开化县油茶栽培历史悠久,史料记载,明朝皇帝朱元璋路过开化时曾盛赞“富楼的鱼,苏庄的油”。解放前就有油茶7万亩,产油80吨。全县现有油茶基地面积19.7万亩,约占全省油茶面积的9%,占全县林地面积的6.9%,位居全省第四位。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油茶产业发展,专门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开化县油茶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出台了《开化县加快油茶产业发展若干政策》,从生产、加工、销售、经营等环节给予一系列的政策扶持。根据新修编的开化县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到2016年,全县油茶基地面积达到20.1万亩,其中油茶良种推广新造基地1万亩,低效林改造8万亩。经过三年的努力,到2016年低改油茶林平均产量提高到15公斤/亩,良种推广基地到盛产期产量达到35公斤/亩,预计总产量达2000吨,油茶产业总产值达4亿元。

两年来,开化县已完成油茶良种推广9188亩,完成低产林改造3.6万亩。2014年全县油茶产量1100吨,实现产值2.36亿元。

科技成就万元山。林业科技推广是林农增收致富的不二法门,是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化器。两年来,开化县林业科技人员结合开化林业产业实际,大力推广杉木速生高效集成技术、铁皮石斛仿野生种植技术、竹林套种多花黄精、林下套种彩色珍贵树种等一批林业实用技术,助农实现一亩山万元钱,有效地提高林业在助农增收中的比重。

森林旅游光彩照人。开化县的森林旅游产业已初具规模,良好的生态环境,引来了八方游客。全县森林旅游产业呈现景点数量逐渐增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森林旅游产值逐年增加,社会影响力逐步提高的有利态势。全县森林旅游景点从原来的6个增加到现在的13个,景区档次不断提升现有3A级景区4个,4A级景区1个,5A级景区1个。根宫佛国、钱江源森林公园、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金溪湿地公园、桐村竹海人家等一大批森林旅游景点成为国家公园旅游产业的主力军,通过森林旅游的发展,还带动了餐饮、文化、种养殖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林业产业转型升级,为林农增收致富开拓了新的渠道。 2014年,全县实现旅游人数58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36亿元。

国家公园建设的两年时间里,开化林业人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走出了精彩的步伐,展示了国家公园园丁的新形象。公园的建设离不开林业人的奉献和拼搏,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一定能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路上越走越好,早日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国家公园。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