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围村”何时解?

绿色中国 / 2018年04月03日 07:35

新闻

四川破解 垃圾围村顽疾 因地制宜市场化处理

当我们还在寻找“垃圾围城”的破解之道时,乡村也出现了垃圾问题,并且愈演愈烈,大有超过城市之势。目前,我国环境污染正在走向一场“上山下乡”的现实。数据显示,我国农村每年垃圾1.2亿吨。也许数字显得过于枯燥,无法直观反映出垃圾的数量感觉,但当你看到那些令人震撼的“垃圾山”图片时,不得不为今天的乡村垃圾问题皱起眉头。一些村头的垃圾山竟然堆起来几十米高,并不断向农田扩散,生活垃圾随意散落,麦田里散落着塑料袋、破酒瓶……可以说是触目惊心!

乡村垃圾治理早已刻不容缓。可是严峻形势之下应对行动迟缓,原因有二:一是那些掌握行政资源的官员都生活在城市里,垃圾围村对他们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影响,只要村民没有太多的意见,也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二是村民对于垃圾治理的意愿并没有多强烈,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还延续着过去垃圾随手丢的习惯。因此,治理农村垃圾的行动速度,远远落后于城市。甚至连最基础的农村垃圾怎么管,谁来支付管理成本,都还说不清、道不明。

相比于城市而言,农村生态环境脆弱、环保设施基础较差,“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状况在不少地方存在。全国近60万个行政村中,不少村庄仍停留在垃圾自然堆放的“原生态”。村民并没有掏钱处理垃圾的“习惯”;而另一个更顽固的“传统”,是想把垃圾丢哪就丢哪,东一个瓶子西一个袋子,都很“自然”,大多不愿改变习惯,付出约束自己的“代价”。

农村垃圾治理,是改善农村环境、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如今,农村垃圾治理受到了一些地方政府的重视,但面对复杂的乡村垃圾问题,要更多一些统筹与长远意识。政府要加大投入,建立一套乡村垃圾收、送、处体系,同时普及农民的环保意识,推动村民参与环境治理。

而让村民参与生态环境治理,还要尊重农民的生活经验,用他们可以理解、能够接受、便于实施的方式去推进。“会烂”和“不会烂”,这样接地气儿的分类方式,让垃圾分类工作在浙江4500个村庄得到扎实推进——“会烂”的发酵堆肥,“不会烂”的再看能不能换钱。如此,运往垃圾处理厂的垃圾越来越少,村子却越来越干净,“乡村智慧”的效果立现。

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只有更加尊重和运用更多的“乡村智慧”,才能更好地调动农民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只有全民参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垃圾围村”问题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