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季老师给我的思考

绿色中国 / 2018年03月22日 11:31

新闻

姜昆,1950年10月19日出生于北京,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职务。

从艺30余年,姜昆创作和表演了上百段相声作品。《如此照相》、《虎口遐想》、《特大新闻》、《电梯风波》等大批作品,在国内及海外华人中间引起巨大反响。

多才多艺的姜昆频频涉足影视及书画界,他的作品除多次参加各种各样的书法展览外,还出版了由沈鹏先生题签的《姜昆幽默诗书集》,获得了专业书法家的认可,颇有好评。姜昆还曾经出版过《笑面人生》、《自我调侃》、《笑星的爱》等三部著作。

今年1月8日,65岁的姜昆再次推出新书《马季老师给我的思考》(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书里姜昆谈到他与马季之间的故事和他对相声的理解。

评点侯宝林时,姜昆说侯宝林在他们这一代演员中最有学者气质,是一代宗师。他同时评价自己的老师马季也是里程碑式的人物,而对于自己,姜昆则笑称:“我只是马季老师的学生,承上启下,离里程碑不能太近,太近成马路牙子了”。

马季老师离开我们整整六年了! 这六年,我经常遇到人向我提问:马季老师还在吗?

我说,他已经走了好几年了!

他们说,我知道,只是昨天看了他的节目,我怎么觉得他还在呢!?

我说,您的感觉对,马季老师还在,还在每天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欢乐呢 !

这六年,我敢说,全国的电视台,广播电台,没有没播过马季老师的相声的。每天,在全国各地,不是东就是西,不是南就是北,准有马季老师为生活制造的欢笑,在广播电视电波的播撒下响起!

马季老师为中国老百姓留下了不尽的欢笑,那么,他为我们的曲艺界留下了什么呢?

第一、他给我们留下了操守。

操守,就是品德和气节。

中国的文人,不管经历了多少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多少统治阶级的易主,在不尽的荣辱之下,你总能感觉到这些仁人志士身上,始终传承着一股专属于他们自己的风雅、清高和略带孤傲的品德。这里,有“他年我自得青帝,报以桃花一处开”的美好与清纯,也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自嘲,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大义凛然,也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陋室铭言。马季先生的一生有他的时代局限,但他的身上也不乏这样的气质。马季生前曾经说过一句不招曲艺界和相声界同仁待见的话。

他说,我太喜欢相声了,但是我太讨厌这支队伍了。多伤人呀!但是他说出来了。不但说出来了,而且在他去世以后出版的遗作《守候一生》的扉页上依然“矢志不渝”地,一点不改地,还写着这句话!

他不知道伤人吗?肯定知道,但他知道为什么还要这样说呢? 我认为,这是他心中最强烈的感觉,也是他真实的想法。他不愿意违心地讲讨别人喜欢的假话,他骨子里的气节不允许他违心!我不管他这句话里是针砭时弊,还是恨铁不成钢;是痛大于爱,还是爱大于恨!总之,我听出了他的一种苦楚。他不满意相声队伍里的俗气,不满足相声队伍里人员的文化素质,恨我们这支队伍里的歪风陋习,深恶痛绝这些风气对相声事业的发展形成的障碍。

这些风气,今天,我们还有没有?是不是还在侵蚀着我们队伍的肌体?我们难道不应该扪心自问吗?

马季走了,我总在想他的这句话。我仿佛看到他就是庄周心中的那只蝴蝶,怀着对美好的向往,带着“吾丧我”的那份无奈,徘徊于外表美丽而充满排斥与矛盾的花坛与荆棘中。

第二、他给我们留下了忠诚。我说的这个忠诚,不是一般泛泛所指的他忠诚于自己献身的事业,忠诚于他钟爱的相声艺术的这份忠诚。我清楚地记得在江苏南京,2006年中国曲艺牡丹奖的庆典晚会上,他获得终身艺术成就奖时,他用颤抖的双手紧握麦克风,用发自肺腑的情感,对自己曾经走过的道路说过这样的话:“回顾过往, 我值得欣慰的是,在相声艺术最艰难的岁月里,我依然顽强地写了几段相声!”

这是一段振聋发聩的心声!

了解马季同志和了解相声发展历史的人都知道,他说的这段话的所指。

“文革”中,文艺花苑一片凋零时,当时马季老师的相声《友谊颂》、《高原彩虹》,为业余生活一片沉寂的老百姓,送去了几许欢乐。以至于,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都还记得“夸哈里尼,夸哈里尼”,那个距离他们生活无比遥远的语言!

当然,他自己都没有料到,就是因为他“坚定不移”地说相声、“矢志不渝”地写相声,招来许多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的攻讦和嘲讽。

“他为强者歌功颂德”、“歌颂相声不是相声”、“他就听上边的,上边让写什么写什么”、“他写的是时令相声”,不一而足。

马季不是神仙,他左右不了当时的政治,他也不可能了解当时权力争斗的内幕。他只是忠于自己的职守,说相声,写相声。天塌下来,他能说还说,能写还写!这是一种真实的忠诚,一种几乎介于愚忠的难得的忠诚!我们的生活中,这种忠诚不是太多,而是太难得了!那些批评马季没有气节,“文化大革命,四人帮时他还能说相声”的人,就像武松打虎时躲在树后的家伙,在武松打完虎后,跳出来批评武松出第一拳打得不准,第二拳出手方向不对一样。马季在天之灵估计也在不解地问他们:那時候,你们干什么呢?

第三、他给我们留下了曲艺事业最早的团队精神。马季是相声的一代大师,是相声事业里程碑式的人物。不是是个人就能称得上是里程碑,那样里程碑就太多,太近,就成马路牙子了! 可就是这样一个马季,在中国曲艺家协会,三十多年,他连个理事都没有评上!包括在“文革”期间一些莫须有的“师傅徒弟”过节儿的故事被编出来以后,马季一直生活在一种与他所热爱和生活的环境对他的揶揄和不公之中。

马季没有怨恨,也没有陷于不尽的烦恼中。他选择了一种躲离,用一种大度,平慰心底中他可能永远不解的疑惑。他和可以说是忘年之交的同仁们一起,创作、排练、演相声专场、拍喜剧电影、到新加坡录像、到马来西亚传播相声。总之,他以一个最早的相声小团队的精神,完成他对相声事业的承诺,在主流视线之外播洒笑声。《一仆二主》问世了;《五官争功》杀进了春节晚会;中国台湾的李国修、马来西亚的姚新光走进了他的弟子行列;电视节目中,义无反顾地打出“马家军”的品牌旗号。他用一个又一个丰收的果实, 向人们证明他辛勤劳作之原始初衷。他的“团队精神”让人们看到了集体创作给相声作品带来的活力与智慧。这种“团队精神”也让马季在人生的道路上,面对困扰时得到了升华。

马季去世的前两年,在他七十岁生日的庆祝宴会上,他请来了几乎所有的朋友和同事。他说:“今天我请来的所有朋友们听我一句话,我七十了,过去的岁月中,你们对我不好的地方,我全忘了!我有对不起你们的地方,我道歉,鞠躬,希望你们原谅!古稀之年,全是朋友,咱们重新开始叙写友谊!”全场一片掌声,经久不息。

比起鲁迅对宿敌说的“我一个都不原谅”,马季豁达多了!

开政协会的时候,马季乐观地说过:“我得心脏病20年了,每天早上一睁眼,看见了大亮天,看见太阳,我就乐,嘿!我真行,又赚一天!” 当时我想:一个人的快乐,不是他拥有的多,而是他计较的少!马季老师留下的,不值得我们深深地思考吗?

(责编:张志国)

摘自姜昆著《马季老师给我的思考》一书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15年1月出版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