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旱两用式”校园水景设计研究

中国科技纵横 / 2018年02月05日 07:57

新闻

薛娟+吕淑聪+张玉玉

摘 要:该文针山东大学大成广场与稷下广场水景设计调查研究的结果,提出校园水景应当尝试“水旱两用式”设计,并分析了在校园广场中使用这种水景模式的优化性及必要性,同时提出了3种能够在校园中应用和推广的“水旱两用式”水体景观设计。以期其设计模式能在校园水景景观中得到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大成广场;稷下广场;水旱两用式;水体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01-0245-01

1 概述简述

本文所提到的“水旱两用式”水景是指在有水的情况下能实现水景的一系列功能,而在没水的状态下亦能表现出较佳的视觉效果,并能实现观赏、游憩、文化、雨洪管理等多元功能的水景设计模式[1]。

近年来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教育资源的重点投入,人们对校园景观的要求在不断地提高。灵动多变且形态各异的各种水景成为校园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论是动态水景还是静态水景都是极佳的构景元素。但水景在其建成多年后的后期使用过程中诸多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2 调研分析

由于水景景观的灵动性和人们的亲水性等特点,水体景观往往在校园景观中较为显眼或者重要的地方出现。例如在高校校园的入口区,多设置有喷泉,叠水景观等,在教学区、生活区、休闲景观区则多以湖泊、溪流等类型出现。各个分区中设置的水景景观要与其所处分区的文化氛围相适应,其所呈现的景观效果应是与周围环境能够保持和谐统一。但由于高校水体景观的后期维护大多不尽人意。其和谐良好的景观效果和氛围与营造之初相差甚远。水体景观常常是基于有水的前提下进行设计的,而对于水景干涸时的景观效果缺少研究和调查,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本文从水体景观的两面性来探讨当出现“干涸水景”时,能否在景观方面依旧达到“有水灵动,无水亦成景”的效果。

本文以山东大学大成广场和稷下广场的水景为例,分析其水体景观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3种设计模式的优化方案,以期能够对促进校园水体景观质量的改善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建议。

2.1 大成广场水景设计

山东大学大成广场水景位于校园南北景观主轴线上,呈线性布局与图书馆前的广场共同构成校园核心景观区域。水景起始是镌刻有“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校规石。线性水景通过起伏错落布局来强化水体的流动效果,轴线中心位置起九层滨水台阶为喷泉,并通过滨水台阶的形式自然过渡到轴线末端的驳岸由直线围合而成静水池。玉琮灯柱列整齐的排列在水系两侧。大成广场水景主要分为静态水景和动态水景,水体分别为静态死水和人工循环系统支撑的动态水。静态水景部分的水体的容器通过防渗漏材料阻隔水体与地下水系统的联通。由于后期维护管理费用高,造成物业管理部门经常长时间不换水,导致水体水质恶化,水面蚊虫及垃圾漂浮物较多,长期以往影响整体景观效果。大成广场现有的静态水景功能一般较为单一,水景仅作观赏之用。其动态水景由于受季节和人为因素等影响,喷泉的使用率不高,处于干涸状态的喷泉使得裸露的喷头及暴露出来的管线有碍观瞻。而动态水景占据了广场的较大面积,也是整个校园水景景观的视觉焦点。由于物业管理部门通常在节假日等特殊日子使用,所以其景观效果呈现为亦动亦静的状态,动态水体景观开放时可以增设一些游人亲水的娱乐项目,如人可以接触的喷泉或者儿童戏水池等。使其具有具互动性。当不开放状态时亦要考虑由于长时间不换水引起水质变差,而造成的不良的景观效果。如果考虑将这些水景设计成“水旱两用式”水景,使之成为有水灵动无水亦成景的景观模式。

2.2 稷下广场水景设计

稷下广场水景位于通达性良好的学生宿舍楼区,其造景特色明显,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休憩娱乐的场所。广场小面積的集中式水景主要是壁泉和水池,多布置在道路的焦点和广场中心,并在有限的空间中以壁泉、水池、涌泉等多种形式水景营造出无限的意境。与大成广场的规范严谨不同,稷下广场水景设计更为灵活多变,水景样式更为丰富。但目前的稷下广场水景中的水体基本都已干凅,干涸时裸露的粗糙池底池壁以及池底生长的青苔和堆积的垃圾让人不愿靠近。未完全干涸部分裸露在外面的管线喷头,由于长时间缺乏修养维护,并被塑料水瓶所堵塞也丧失其使用功能。而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与大面积的广场水景所产生的高额的物业管理费用有一定关系,而这违背了景观设计的经济原则,所以使用“水旱两用式”的景观,既可以增加喷头的利用率,使其在不喷水时还可作其它功能使用,还可以在不牺牲景观视觉效果的前提下避免由于喷头和管线废弃造成的景观维护费用,既减少了物业管理的开支又避免了大量多次换水造成的水资源浪费。

3 “水旱两用式”水景景观设计方法

3.1 喷水与雕塑相结合

校园内的景观雕塑作为一种本身就具有高度观赏性的主体,可与动态水景相结合。不同于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中的装饰艺术,出现在校园整体环境中的水景小品,多规划于教学楼前的广场上,易引起校园人群的驻足,因此可更多的注重设计的创意性与教育性。在无水状态时可将动态水景的喷头和管线隐藏,则雕塑景观既可以自成一体同时也避免了在教学时间段水流声影响安静的教学环境。这种水景设计要注意两个部分,一是雕塑与水景的相结合的美观性,二是注意隐藏部分的排水设计处理,防止内部积水滋生蚊虫[2]。

3.2 跌水瀑布与景墙结合

跌水瀑布与景墙结合的水景设计模式长长运用在校园水景景观中。这种水体景观在有水时的视觉焦点是跌水瀑布,没水时的视觉焦点是景墙,因此,加强景墙的造型效果,可使无水时仍然有景可观。跌水景观的应用形式也较为多样,除挡土墙加壁泉的这种基本模式外,可利用校园自身自然地理高差设置装饰墙,考虑到季节因素,可根据南北气候差异导致水体形态的变化,将跌水景观在无水状态时与校园周边的自然环境融合起来,考虑其形成的景观效果差异。

3.3 静态水体的“水旱两用化”设计

“水旱两用化”的设计模式在静态水景的应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实现。首先,在水体景观的构造材质上,细致美观的纹理、色彩、造型能够使水景在无水时也具有较佳的视觉效果。其次,增加驳岸层次的丰富性,注意池底到岸边的过度与衔接,可以利用水体多样的形态和可塑性使驳岸的处理更加自然灵动。如果使用阶梯式的驳岸设计还可以在无水时作为台阶为学生提供户外的休息和娱乐场所,实现景观与人的互动性。第三,调控池底的深度,可以改变驳岸层次单一的情况。例如做好水景地面以下的排水和池底的铺装处理,可使水景在干涸时作为一个可供人群休憩的下沉广场使用。

美国景观设计师劳伦斯·哈普林(Laurence Halprin)设计的爱悦广场(Lovejoy Plaza)就很好地诠释了“水旱两用式”静态水景的设计方法,有水时是一汪清水;干涸时则是一处完整的立体阶梯广场,可以供人在此活动。

4 结语

高校校园水体景观作为校园内部景观空间的构成,不仅要考虑到其基本观赏作用的维持,还要考虑从其他角度去延伸它的功能。“水旱两用式”水景是基于校园中面积较小的动态和静态水景提出的一种设计方案。由于校园水体的设计既有共性也有个体差异性,“水旱两用式”水景还应考虑到校园所处地域的季节,地形等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在设计过程中因地制宜,以人为本。本文将山东大学大成广场和稷下广场在水景景观建设为例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并针对现存的一些问题结合“水旱两用式”的概念提出一些的建议和思考。以期对今后的更加完善的校园水体景观建设提供新的设计思路。

参考文献

[1]吕慧,赵红红.居住区“水旱两用式”园林水景设计研究[D].华中建筑,2016,(6).

[2]葛佩琳,段渊古,杨雪,文娇,白娜.高校校园水景设计理念及方法浅析[D].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6).endprint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