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供水系统布局的优化选择

中国科技纵横 / 2018年02月05日 13:39

新闻

沈克维

摘 要:供水系统是保障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如何配置水资源,科学规划建设城市供水系统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點。结合城市空间发展规划,对供水系统基本问题进行探讨,采用费用模型形式及变量的选择,按照数理统计原理,建立建设费用与运行费用的费用模型。协调供水系统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系统的技术经济特征,在全面满足水质、水量和水压的前提下,使整个系统的总费用最低,达到全局最优。

关键词:供水系统;优化配置;费用模型;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9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01-0107-02

1 区域供水系统的确定

传统的供水系统一般是由取水、净水、输水和配水四个子系统组成的[1]。区域供水系统是一种统筹考虑几个相邻地区的供水需求,统一开发、分配水资源,按照天然水源水系、地理环境特征、产业集群分布、功能区性质以及一定的行政区划确定供水区域的新型网络供水系统[2]。其包含若干个供水分区,各供水分区包含取水、净水、输水和配水子系统,供水分区之间通过输水子系统相联系。

区域供水系统打破行政区划,把一个区域内的若干个供水厂及其配套管网联合为一体,管网连成一片,可实现合理配置水资源,比原先分散的、独自的、小规模的供水系统,提高了系统的专业性、合理性、可靠性与经济性。

2 区域供水系统供水方式与供水规模的确定

2.1 区域供水方式

区域供水系统中一般有两座或两座以上的水厂为区域联合供水,供水系统中可以是由多个水厂向同一片区域供水,也可由一个水厂向不同区域供水。而其供水方式主要分为以下两种:(1)就近供水方式;(2)延伸供水。

2.2 区域供水系统优化的理论基础

区域供水系统的优化时基于广度优先搜索策略的Dijkstra算法,对跨区管线的定线优化建立费用模型,以费用最低和水质可靠为目标函,建立区域供水系统规划数学模型。

2.3 就近供水方式的水厂规模

根据上式可计算出供水系统单位年费用,图1和图2分别为常规处理工艺、常规处理工艺与深度处理工艺的规模经济效应图。

对比上面两图可以得到,水厂建设具有规模经济效应,无论采用何种工艺,当水厂建设规模在20万m3/d时呈现较好的规模经济;规模在40万m3/d以上,单位费用进一步降低;当规模小于10万m3/d,单位年费明显增加,规模在5万m3/d以下,单位年费增加速度更快。

因此,当用水区位于水厂服务半径内,且用水量在20万m3/d以下,宜集中建一个水厂供水;当用水量大于20万m3/d时,可根据用水区域用水量分布特点、水厂规模经营、供水安全等多方面因素,合理确定水厂建设规模和数量。

2.4 延伸供水方式

在实际建设中,存在部分新建区需要水源供给,但当该区并未建立供水厂时,则需要从其他地方调水至本区域以保证正常的建设进度。

通过规模经济效应研究可知,水厂规模过小并不经济,因此,在区域建设初期需水量不大时,采用延伸供水方式较为经济。但是,当地区需水量不断增加时,就需要对在当地建设水厂的费用与外来输水所负担的费用进行对比,研究其在多大的用水规模范围内,延伸供水较为经济,而超过一定规模后,在当地建设水厂将较为合适的问题。

因此,可以提出以下建设方案:

方案一:新建水厂直接供水。

时两组供水方案费用相差不多,故供水距离在25~50km时,相应的流量6~12万m3/d—15~26万m3/d。当用水区域需水量小于经济输水流量时,新建水厂费用高于延伸供水费用,宜采用延伸供水;超过其经济流量时,则适宜在该地新建水厂。而在带状区域内,两方案均可采用。

3 结语

城镇供水采用区域联网供水的供水方式对保证用户水量、水压方面具有更高的可靠性。但区域供水系统的优化需根据区域实际发展情特点,结合城市发展总体空间布局,在分析区域用水结构布局和需水量趋势预测的基础上,考虑相关因素,采用费用模型分析,最后得到区域联网供水的优化方案。

参考文献

[1]严煦世,范瑾初.给水工程(第四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崔延松.“区域供水系统”与“区域水价”研究[J].中国水利,2005,(16):14-17.endprint

1.环球科技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环球科技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环球科技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环球科技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环球科技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