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岁第一次创业,冯志东选择稳扎稳打。
文| 铅笔道 记者 玛依热
用了365天,冯志东将Airparking共享停车的办公地点搬至了城建大厦写字楼,此前用笔画在墙上的窗户如今也变成了真的,这是创业之初他对团队的承诺。
一年前,他与团队约10个人蜗居在体育西横街内的办公室中,因为场地有限,他与合伙人梁伟杰二人的办公区域甚至不到10平米。365天的日日夜夜,团队每日工作时间超过16个小时,从产品原型搭建、停车场资源整合到线下推广,Airparking共享停车现已覆盖10余个城市,签约40万个停车位。
Airparking共享停车成立于2015年7月10日,旨在利用业主闲置车位为用户提供车位共享服务。平台通过与物业公司、业主确立合作关系,获取闲置车位。基于地理位置搜索,用户通过共享停车App可以3秒在线预约附近空闲停车位,先出场后支付(车位使用完毕后支付费用)。
现阶段,Airparking共享停车盈利主要来自停车费用分成。分成模式是车位业主、物业公司以及平台公司三方共同分成,车位业主占50%,剩余的50%由物业公司与平台再分配。
注:冯志东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加入共享经济战局
自1995年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会计专业毕业后,冯志东就加入了广州越秀集团从事会计工作。
而在职业生涯的第三个十年,冯志东选择告别“空中飞人”的生活离职创业。
“以前经手的都是25亿元的投资,现在天天围着25块钱打转。”冯志东如是说道,25元是现阶段Airparking共享停车的平均客单价。
冯志东第一次接触停车场行业,是在2014年9月。彼时,原东家启动了一个资本运作项目——停车场基金,旨在通过长时间的运营将其资产证券化至上市。
于是,担任项目负责人的冯志东开始对停车场进行调查研究。一番考察下来,他发现停车位价格与租金相差甚大,比如上市公司商业地产在资本市场的回报率普遍在6%左右,而停车位资产回报率达不到2%。
◆Airparking共享停车团队照
该项目虽然中止了,但却让冯志东对停车行业关注了起来。
恰逢此时妻子怀孕,每次陪妻子去珠江新城妇幼医院做产检都让冯志东苦恼不已。该医院只有276个车位,每天早晨9点排起的就诊长龙,导致冯志东要等半个小时才有车位可停。
但他发现,医院旁边的星汇园小区却有很多闲置的停车位,“大概有600个停车位,每天空置量约200个”。
随后,冯志东将目光瞄向了城市的闲置资源——停车位。他表示自己一直看好共享经济,只要找准了风口,那验证车位共享模式是否成立便不是问题。
紧接着,他开始调研停车市场,并先后去了深圳、杭州、武汉等地,此次调研让冯志东收获颇丰。
他透露,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市的汽车拥有量超过200万辆,注册车位大概是66万个,其中有35万个住宅车位,17万个商业车位和14万个工建配套车位。35万个车位基本都出售变成了私家车位。私人拥有产权没有对外开放,闲置的私家车车位约50%。
停车市场巨大的发展空间,坚定了冯志东创业的决心。2015年7月10日,他联同同事梁伟杰一起辞职,并创办Airparking共享停车。
探索C2B2C模式
放眼市场,共享停车主要是通过车牌识别及线上线下系统,实现对停车场的智能改造,方便用户停车及物业公司对停车场的科学管理。
但41岁第一次创业,心境自然不同。多年的职场经验让冯志东的行事风格更加稳健,对于做一个什么样的产品,他不急于求成。
创业初期,他和合伙人梁伟杰每天到不同的停车场调研,跟车场管理人员聊天、拜访物业公司、与业主面对面沟通以此探索合适的商业模式。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冯志东与团队探讨出C2B2C的商业模式——车位共享,业主可通过App分享车位,车主可预约车位。第一个C端为提供车位共享的业主,第二个C端为需要停车服务的用户,而中间的B端则为车位的管理者物业公司。
随后,产品进入研发阶段。冯志东也没闲着,他开始带领市场团队开发停车资源。
此前的星汇园小区成了他首先选择攻克的目标,“业主很好解决,车位闲着也是闲着”。但绕不开的物业公司却成了摆在冯志东面前的第一道难题。
业主与车主无法直接建立交易关系,所有的交易必须经过物业公司,但物业公司出于管理风险问题,迟迟不肯商定合作。
2个月时间,冯志东天天抱着一摞停车数据分析资料“骚扰”物业公司。最终在明确表示可以在将其收入成本提高的同时,降低人力成本,冯志东成功与物业公司、业主合作,签订了约70个车位。
第一炮打响,团队趁势先后与6个住宅区、3个商业写字楼达成合作,共签订了约400个停车位。
同时,团队开始对停车场进行改造,出入口处更换闸机、摄像头,出入口标注指引牌。“改造成本根据停车场的大小而异,约2万~8万元车主进出停车场只需扫描车牌号即可。”
◆团队改造后的停车场出入口图
而另一边,产品研发出了问题。为确保车位属实,团队研发的业主车位分享功能足足有10个步骤,分别要上传手机号码、车位租赁合同、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
冯志东第一个站出来否决了。“站在用户的角度上,10 个步骤我会拒绝分享的,太麻烦了。”
“必须缩短至3步。”撂下这句话的冯志东开始思考解决办法。最终确定的方案为用户只需填写所在小区名称、车位编号、手机号码即可分享车位,审核工作交由团队与物业公司确认。
2015年9月7日凌晨5点31分Airpparking共享停车App上线,冯志东作为第一个用户于当天早上8点29分完成了第一笔订单。他表示,系统采取的是先出场后付费的方式,即停车交易完成后用户再支付费用,停车费除停车时长外也会根据供求关系实时调整,如滴滴模式,高峰期会加价,平均客单价约25元。
◆车主预约停车位页面
运营一段时间后,用户反馈有褒有贬。好的是App的确解决了不少车主停车难的问题,不好的是有业主表示经常会出现车主使用车位超时的现象。比如某人只预约了2个小时的车位,但2个小时后车主仍未将车开走,自己的车无位可停。
随后,冯志东与团队讨论后,新增了超时停车加倍收费功能,而这部分费用直接交由业主手中。
去年6月,Airparking共享停车完成天使轮融资,资金到手,冯志东开始全国布局。
新产品上线
冯志东又产生了一个想法。停车场景经常会发生在购物、就餐时,目前大多数商场或餐厅会根据用户消费金额赠送停车券。
他又一次站在用户的角度上感慨:“太麻烦了。”他举例了以此自己用餐的经历,假设商场餐厅提供2小时免费停车券,用户要先去服务台兑换,再去停车场缴费处缴费补差价,整个过程下来大概需要35分钟。
如果可以与商户合作,推出电子停车券呢?用户只需扫描商户提供的二维码即可完成停车缴费功能。
用户习惯的培养是需要过程的,但简单的交易方式肯定不会被拒之门外。随后,冯志东带领团队研发基于商户端使用的系统,并于今年年初研发完毕。
使用方式上,商家从Airparking共享停车处购买停车券并支付费用,用户扫码后即可使用该车位,超出时长也可通过线上完成支付。
同时期,冯志东也推出了面向物业公司的停车场管理系统。
◆Airparking共享停车位于城建大厦的办公室
为此他表示,几十年来,停车场管理方式一直在不断变化。从最初的人工计费管理、刷卡计费模式再到目前的车牌自动识别,虽然管理模式在不断的改进,但数据管理还是处在初级阶段。如一家物业公司可能有多家停车场,但不同停车场的交易数据是独立的,需要人工重新统计。通过平台系统物业公司可通过系统实现交易管理、数据汇总、运营监控等功能。
目前,Airparking共享停车盈利主要来自停车费用分成。分成模式是车位业主、物业公司以及平台公司三方共同分成,车位业主占50%,剩余的50%由物业公司与平台再分配。“具体分配占比,依据公司投入的具体情况而定,物业公司大概占到10%~20%,因为停车场的设备、运营、维护,都是平台在做。”
现阶段,Airparking共享停车已与中海物业、保利物业、越秀物业、粤华物业等物业公司达成合作,签约项目数量约1000个,车位数量40万个,服务已覆盖广州、武汉、青岛、苏州、长沙等10个城市。
今年7月,Airparking共享停车完成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赛富基金。本轮融资主要用于加速全国化布局,冯志东预计到今年年底,Airparking共享停车将会覆盖全国40个城市,打通2000个停车场。
/The End/
编辑 赵芳馨 校对 毛 宁
本文由铅笔道记者独立采访。该项目为铅笔道金芯A计划项目。
如需转载文章请联系铅笔道微信客服号(id:pencil-news)获取授权资质,否则我们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